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精)/廿一世紀中國法律文化史論叢

  • 作者:邱澎生|責編:王志毅|總主編:蘇基朗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06648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4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明清中國的一些商業城鎮曾經發生經濟組織、經濟法令乃至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動,進而促成當時的制度變遷。針對蘇州商人團體、蘇州與松江棉布加工業、雲南銅礦業與重慶航運業的種種經濟組織,還有重慶債務與合夥訴訟、明清商業書的傳播,邱澎生進行了具體的個案分析,借以呈現當時中國在「經濟組織、法律體系、文化觀念」三者間的密切互動,希望能進而論證這些變化如何共同構成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至於如何比較明清中國與西方商業制度史的異同,邱澎生主張:與其斬釘截鐵地簡化近代西方種種複雜的發展歷程,研究者或許可以保持更開放的心態,來探究包括中國在內的西方以外地區如何進行其各自的市場演化道路。

作者介紹
邱澎生|責編:王志毅|總主編:蘇基朗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1996-2018年曾任職于「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2002-2003年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經濟法制與物質文化史,並受到制度經濟史與經濟人類學影響,希望能藉由探究明清市場演化與商業法律等課題,更細緻地理解近代中國歷史變遷及其在全球史的意義。已出版《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兩書,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目錄
導論  比較視野下的明清市場演化史
第一章  由蘇州商人結社方式變化看明清城市社會變遷
  第一節  組織方式的長期演變
  第二節  自稱與他稱:經濟功能的轉型
  第三節  公共財產保護機制的加強
  小結
第二章  清代前期蘇州棉布字型大小的經濟與法律分析
  第一節  商人如何支配生產?「放料制」運作與「工廠制」爭議
  第二節  棉布字型大小的經濟與法律分析(一):交易成本的變動
  第三節  棉布字型大小的經濟與法律分析(二):法律制度的調整
  小結
第三章  十八世紀蘇州棉布業的工資糾紛與工作規訓
  第一節  蘇州兼為全國商業中心與「罷工之都」
  第二節  質檢驗收、工資談判與新工作規訓的形塑
  小結
第四章  十八世紀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觀念
  第一節  政府鑄幣需求與銅材市場規模的擴大
  第二節  滇銅產銷組織中的官商關係
  第三節  滇銅流通過程中的利益觀念
  小結
第五章  清代中期重慶船運糾紛中的國法與幫規
  第一節  重慶航運業的發展、經社結構與船幫團體的形成
  第二節  船運糾紛的類型及其調解、審理過程
  第三節  制度變遷中的「國法」與「幫規」
  小結
第六章  十九世紀前期重慶城的債務與合夥訴訟
  第一節  重慶城的經濟與社會
  第二節  重慶商人債務訴訟的證據問題
  小結
第七章  明清中國商業書中的倫理與道德論述
  第一節  綜論與舉證交錯:《客商規鑒論》的商業訓練與教育
  第二節  體系與註釋綰合:由《客商規鑒論》到《商賈便覽》的演變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