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論

  • 作者:肖雲|責編:田茂生
  • 出版社:吉林大學
  • ISBN:9787569277715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1
人民幣:RMB 6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研究目標主要包括: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國有建設用地的同一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探究形成上述兩類建設用地差異性的根本原因;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制度變遷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路徑目標和方向;採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進行實證分析,並對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架構及其各子系統的建設提出政策建議;研究如何為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建立科學合理的配套社會制度。
    本書適合高等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房地產管理方向、土地經濟學方向的學生、教學人員及科研人員作為研究用書,並可供相關管理部門從業人員作為管理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肖雲|責編:田茂生
    肖雲,四川廣漢人,1975年3月生。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講師,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管理學、政治經濟學。在《人民論壇·學術前沿》《中國房地產》《天府新論》等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1  導論
  1.1  本書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研究目的與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數據來源
  1.4  概念的界定、本書的結構和內容
    1.4.1  概念的界定及分類
    1.4.2  本書的結構和內容
2  理論範疇及文獻綜述
  2.1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相關理論
    2.1.1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城鄉對立與融合思想
    2.1.2  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理論
    2.1.3  國內研究綜述
    2.1.4  小結
  2.2  資源配置經典理論和土地資源配置理論
    2.2.1  資源配置經典理論
    2.2.2  土地資源配置理論
    2.2.3  小結
  2.3  城鎮化相關理論
    2.3.1  國內外研究綜述
    2.3.2  小結
  2.4  地租地價理論
    2.4.1  西方地租地價理論
    2.4.2  馬克思的地租地價理論
    2.4.3  國內外研究現狀
    2.4.4  小結
  2.5  土地市場理論
    2.5.1  土地市場一般理論
    2.5.2  我國土地市場
    2.5.3  國內外研究現狀
    2.5.4  小結
  2.6  產權經濟學理論
    2.6.1  經典產權經濟學理論
    2.6.2  國內外文獻綜述
    2.6.3  小結
  2.7  制度變遷理論
    2.7.1  經典制度變遷理論
    2.7.2  國內外文獻綜述
    2.7.3  小結
3  我國城鄉建設用地制度現狀分析:同一性、差異性及其成因
  3.1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國有建設用地的概念
  3.2  城市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同一性分析
    3.2.1  兩類建設用地的利用影響很難逆轉
    3.2.2  兩類建設用地相關產權權利都適用依法登記發證制度
    3.2.3  兩類土地的布局都必須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3.3  兩類土地的差異性分析
    3.3.1  兩類建設用地的所有權地位不對等
    3.3.2  兩類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人享有的權利不對等
    3.3.3  兩類建設用地的價格不同

    3.3.4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交易混亂
    3.3.5  兩類建設用地的法規健全度和市場發育度差異大
  3.4  形成兩類建設用地差異性的原因研究
    3.4.1  形成兩類建設用地差異性的歷史原因分析
    3.4.2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改革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4.3  由我國現實國情決定
    3.4.4  我國土地管理體制落後,土地違法成本低
  3。5本章小結
4  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制度變遷分析與目標路徑選擇
  4.1  土地制度變遷的源泉分析: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必要性
    4.1.1  優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的需要
    4.1.2  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環境的需要
    4.1.3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需要
  4.2  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制度變遷需求分析
    4.2.1  農民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變遷的需求分析
    4.2.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變遷的需求分析
    4.2.3  城市用地單位、城鎮居民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變遷的需求分析
    4.2.4  地方政府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變遷的需求分析
    4.2.5  中央政府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變遷的需求分析
  4.3  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制度供給路徑分析
    4.3.1  中央政府是制度變遷的主導者和供給者
    4.3.2  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路徑選擇
  4.4  本章小結
5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架構研究:五位一體
  5.1  基於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
  5.2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5.2.1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評價指標選取
    5.2.2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評價指標數據收集
  5.3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綜合評價模型
    5.3.1  綜合評價指標標準化
    5.3.2  建立綜合評價指標的相關分析模型
    5.3.3  綜合評價指標因子分析
  5.4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子系統的線性相關分析模型
  5.5  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相關分析模型
  5.6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權利系統
    5.6.1  關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探討
    5.6.2  創新城鄉土地所有權行使主體
    5.6.3  創新我國農村集體宅基地使用制度
    5.6.4  關於修建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小產權房」的解決方案
    5.6.5  關於鄉鎮、村辦企業,公用事業用地及經營性用地使用權制度的探討
    5.6.6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權利系統
  5.7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用途系統
    5.7.1  土地用途管制的涵義和作用
    5.7.2  我國城鄉建設用地用途劃分標準與土地用途管制現狀
    5.7.3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用途系統
    5.7.4  建立復耕地質量評價體系是實現城鄉土地統一用途系統的制度保障
  5.8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市場系統
    5.8.1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使用權出讓市場
    5.8.2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使用權轉讓市場
    5.8.3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征地市場

  5.9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價格系統
    5.9.1  統一城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格形成機制
    5.9.2  統一城鄉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價格形成機制
    5.9.3  統一城鄉建設用地的征地價格形成機制
    5.9.4  統一城鄉建設用地的基準地價評定方式
  5.10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規劃系統
    5.10.1  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5.10.2  提高廣大民眾在規劃制定和監督執行當中的民主參與度
    5.10.3  切實保護耕地,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准人審查制度
  5.11  關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收益分配問題
  5.12  本章小結
6  關於各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評價與分析
  6.1  蘇州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模式
  6.2  對蘇州模式的評析
  6.3  蕪湖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模式
  6.4  對蕪湖模式的評析
  6.5  成都模式
  6.6  對成都模式的評析
  6.7  重慶地票模式
  6.8  對重慶地票模式的評析
  6.9  本章小結
7  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步驟和配套措施
  7.1  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的步驟
  7.2  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為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系統提供法律保障
  7.3  建立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的稅收制度
  7.4  建立不附帶任何利益分配功能的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
    7.4.1  我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形成的歷史原因
    7.4.2  我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弊端
    7.4.3  建立新型的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
  7.5  建立城鄉居民統一的社會救濟和保障制度
    7.5.1  我國現行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及問題
    7.5.2  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制,加大社會保障力度
  7.6  提高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服務水平
  7.7  本章小結
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