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製造新格局(30位知名學者把脈中國製造)

  • 作者:編者:新望|責編:徐靜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07192
  • 出版日期:2021/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3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往前看,沒有中國製造,就沒有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往後看,沒有製造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無從談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安全優先代替成本優先,本土化、區域化成為大趨勢。中國製造業在繼續倡導全球化的同時,也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作為首要戰略,並適時提出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疫情和中美貿易戰也促使中國製造加快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從跟隨走向創新。一句話,中國製造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機遇,瞄準關鍵領域,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作者介紹
編者:新望|責編:徐靜
    新望,經濟學博士,中制智庫理事長兼研究院院長,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曾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改革》雜誌主編、經濟觀察報研究院院長等,長期研究製造業、區域經濟,發表過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成果,著有《蘇南模式的終結》《誰來擔綱中國經濟》《村莊發育、村莊工業的發生與發展》等。2000年前後發表的《蘇南模式的終結》一文引起全國性討論,並推動了全國鄉鎮企業改制。主編《公司的力量》(大型紀錄片、主筆之一)、《民生中國系列叢書》(17本)、《中國製造前沿大講堂》等。

目錄
第一篇  穩製造
  一  世界工廠將長期留在中國  屈賢明
  二  逆全球化衝擊世界工廠  吳曉波
  三  應對雙循環,中國製造業的五個變革  顧強
  四  製造業一直是大國博弈的焦點  馬光遠
  五  新基建打造中國數字經濟未來  沈建光
  六  打通雙循環中供給側的堵點,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雙向融合  劉志彪
  七  美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強國  年勇
  八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姚洋
  九  越南製造是否能取代中國製造  施展
  十  美國要遏制的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智造」  蘇晨汀
第二篇  強實體
  十一  從晶元看內循環,是「去中化」,還是「去美化」  新望
  十二  中國經濟是否有可能再創造一個奇跡  劉俏
  十三  實現內循環的關鍵之舉是提高政府投資的有效性  劉尚希
  十四  製造業背後的產品營銷策略  華杉
  十五  工業互聯網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吳曉波
  十六  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黃益平
  十七  新實體企業的自救與變革  王廣宇
  十八  防疫防控常態化下的勞動用工  楊志明
  十九  新生物是疫后經濟發展的產業新方向  王宏廣
  二十  企業家做什麼  張維迎
第三篇  開新局
  二十一  在大變局中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遲福林
  二十二  關於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思考  李羅力
  二十三  數字經濟的趨勢與選擇  張新紅
  二十四  宅消費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石章強
  二十五  如何激髮結構性潛能做好國內大循環  劉世錦
  二十六  疫情、衰退與衝突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  張明
  二十七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祝寶良
  二十八  雙循環的關鍵是循環起來,讓低收入人群受益  劉守英
  二十九  「十四五」時期需重點突破的中長期挑戰及建議  劉元春
  三十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林伯強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