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產業協同集聚形成機制與空間外溢效應研究

  • 作者:陳國亮//袁凱//徐維祥|責編:蔡圓圓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06396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當今世界,伴隨著生產要素的大規模跨國流動,經濟、文化交流加深,區域之間的依存加強。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中國最近幾十年來出現的要素流動的沿海化傾向,引發了一系列關於區域協調發展問題的討論。本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學術層面探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對內、對外開放,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也分析了國內各地區之間的產業發展關係。

作者介紹
陳國亮//袁凱//徐維祥|責編:蔡圓圓

目錄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內容
  1.3  本書的技術路線
  1.4  本書的創新之處
  1.5  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2文獻綜述
  2.1  問題的提出
  2.2  空間視角下的產業集聚理論淵源
  2.3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研究進展綜述
  2.4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同集聚綜述
  2.5  研究述評
3二、三產業協同集聚理論分析框架的構建
  3.1  引言
  3.2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二重性研究
  3.3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NEG理論
  3.4  二、三產業協同集聚多重性研究
  3.5  二、三產業協同集聚:一個理論框架
  3.6  小結
4二、三產業協同集聚測度:產業與空間特徵
  4.1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的測度
  4.2  不同地理尺度下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分佈特徵描述
  4.3  二、三產業協同集聚的特徵性事實:產業維度
  4.4  二、三產業協同集聚的特徵性事實:空間維度
  4.5  二、三產業空間分佈研究的延伸:海洋產業的考察
  4.6  小結
5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影響因素研究
  5.1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理論假說的提出
  5.2  假說的驗證
  5.3  關於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影響因素的非線性命題討論
  5.4  小結
6二、三產業協同集聚形成機制研究
  6.1  理論假說的提出
  6.2  模型設定與變數描述
  6.3  假說檢驗及討論
  6.4  進一步討論
  6.5  小結
7互聯網驅動下二、三產業空間非一體化研究
  7.1  問題的提出
  7.2  互聯網與二、三產業空間非一體化的作用機制研究
  7.3  互聯網驅動下二、三產業空間非一體化演進軌跡分析
  7.4  長三角城市群二、三產業空間非一體化演進研究
  7.5  實證分析
  7.6  小結
8雙重集聚:互補效應還是擠出效應
  8.1  雙重效應:一個現實印象
  8.2  現象背後的故事:兩個維度
  8.3  經驗分析:理論假說的求證
  8.4  雙重效應的進一步討論:城市規模的分組
8·5筍間範圍的拓展:中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8.6  小結
9空間連續性、地理距離與二、三產業協同效應
  9.1  引言
  9.2  二、三產業協同效應:一個空間外溢事實
  9.3  理論分析框架的構建
  9.4  二、三產業空間分佈連續性的演化軌跡分析
  9.5  二、三產業空間分佈連續性的空間效應分析
  9.6  假說驗證及討論
  9.7  空間連續性的邊界考察
  9.8  進一步討論
  9.9  小結
10城市規模。二、三產業協同集聚與企業成長
  10.1  引言
  10.2  城市規模與企業成長內在機理研究
  10.3  模型設定、數據來源與變數選擇
  10.4  實證結果分析
  10.5  結論及政策含義
ll從產業鏈離散化到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空間組織的視角
  11.1  區域協調發展與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11.2  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新視角:產業鏈離散化分佈
  11.3  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分析框架的構建
  11.4  小結
12結論與研究展望
  12.1  主要結論
  12.2  政策啟示
  12.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