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財富的邏輯(上下)

  • 作者:陳志武|責編:徐麗娜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22604
  • 出版日期:2020/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2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套書收錄了兩冊,上冊是《為什麼勤勞卻不一定富有》,下冊是《所有的泡沫終將破滅》。
    《財富的邏輯(上):為什麼勤勞卻不一定富有》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地大物博」的國家並不一定擁有更多財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擁有能促進財富創造的制度機制及與其相匹配的金融創新體系,才是更有價值的。
    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以今昔對比和中外對比雄辯地證明了以下幾個事實:勤勞只能產出更多的物質,而創造財富有三個維度——深度、廣度、長度,這三個維度分別對應「勤勞和技術創新引發的生產率上升」「市場開放引起單位物品價值量上升」「良好的證券市場將未來收入現期化」。三大條件的實現,則有賴於明晰的產權保護和開放的市場體系。這三大條件一起實現,才能使財富的創造更大化。
    《財富的邏輯(下):所有的泡沫終將破滅》當今時代,經濟已經從「無商不富」過渡到「無股權不大富」,金融已然成為現代財富機器的核心引擎。但是,要充分發揮這個財富機器的效能,要有良好的法治和產權保護體系,以及新聞媒體有效的監督作為基礎。否則,股市就會成為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場所,所有的經濟泡沫也終將破滅。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了金融、法治、新聞媒體這于「財富」的基礎性作用。既有理論上的分析,又結合大量實際案例,曆數中外金融市場泡沫,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前車之鑒,更讓我們透徹地了解現代財富機器的運作機制。

作者介紹
陳志武|責編:徐麗娜
    陳志武,著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與經濟史。     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及量化歷史研究所所長。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志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其擔任學術總顧問的紀錄片系列《華爾街》與《貨幣》,對中國金融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     最近幾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市場發展和制度機制建立的問題以及其他新興資本市場問題。其著作常被《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遠東經濟評論》《波士頓環球報》《巴倫周刊》所引用,也常發表于許多香港和大陸的報紙和雜誌上。此外,他還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三位合夥人之一。

目錄
《財富的邏輯(上):為什麼勤勞卻不一定富有》
  新版序言
  前言  財富創造力的變遷
  第一篇  歷史與財富
    第1章  中國的「奇跡」從何處來
    第2章  施正榮為什麼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第3章  「數」說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第4章  從世界變遷談中國的崛起
    第5章  財富、資本與價值觀念
  第二篇  制度與財富
    第6章  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第7章  為什麼我們勤勞卻不一定富有
    第8章  我們為什麼需要民主和法治
    第9章  過時的「地大物博」財富觀
    第10章  什麼妨礙我們創業
    第11章  農民致富靠什麼
    第12章  太平洋貿易能否帶來長久繁榮
    第13章  印度的優勢在哪裡
    第14章  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
  第三篇  產權與財富
    第15章  以楊小凱的思路理解產權保護
    第16章  國有,還是「還產於民」
    第17章  政府管制真的能促進平衡發展嗎?
    第18章  農村土地所有權明晰后的結果
    第19章  「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
    第20章  為什麼產權明晰可減少環境污染
    第21章  房產調控與私人產權
  第四篇  開放與財富
    第22章  跨國產權秩序的歷史變遷
    第23章  全球化下的中國選擇
    第24章  中國跨國企業如何「跨國」
    第25章  審視中國的海外利益
  致謝
《財富的邏輯(下):所有的泡沫終將破滅》
  前言  現代財富機器的制度基礎
  第一篇  金融與財富
    第1章  我們為什麼愛存錢
    第2章  證券市場發展與共同富裕
    第3章  美國基金公司為何比銀行創造的富豪更多
  第二篇  股市與財富
    第4章  如何評價股市的貢獻
    第5章  中國股市質量變差了嗎?
    第6章  股市半桶水
    第7章  為管理層股票期權正名
    第8章  安然之謎
    第9章  非理性亢奮:世界通信的故事
    第10章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讀美國股市危機
    第11章  泡沫破滅引發經濟衰退:重溫1929年美國股災
    第12章  證券投資的風險管理
    第13章  社保基金應採用指數投資法

    第14章  從人的行為偏差談「指數投資法」
  第三篇  媒體與財富
    第15章  經濟發展為何離不開開放的新聞媒體
    第16章  開放的新聞媒體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制度機制
    第17章  經濟學與媒體是如何互動發展的
    第18章  媒體和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監管效率
    第19章  從訴訟案例看媒體言論的法律困境
  第四篇  法律與財富
    第20章  立法,立法,再立法嗎?
    第21章  行政部門如何分管證券市場
    第22章  司法獨立、判例法與股東權益保護
    第23章  「判例法」的優勢
    第24章  集體訴訟是保護股民的有效方法
    第25章  美國如何對待內幕交易
    第26章  追查「東京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