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鎮化轉型中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生態宜居城鎮

  • 作者:陳小堅|責編:戴麗/賀瑋瑋|總主編:齊康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64187620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5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當今農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變革期。本世紀初我國農村常住人口首次少於城市人口,造成農業人口結構、農業生產模式、農村土地及空間形態等都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和挑戰:一是在年齡和知識層次上的人口失衡使得農村造血功能很弱;二是農村從業人員的減少和中國人飲食結構的變化所引起的隱性農業革命使得農業改變了傳統的過密式發展,而適合中國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三是大批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后,不但沒有減少村莊的建設量,反而使農村住宅呈爆髮式增長,一方面使原有的鄉村傳統空間形態遭到破壞,另一方面人去樓空使農村空心化更加嚴重。
    農村問題從來就不是農村本身的問題,其問題的解決出路最終必然不僅在於農村,也不在於城鎮,而同時在於兩者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同樣,農村的規劃和建築問題也不可能僅就規劃和建築本身去解決,需要在歷史文化與現實之間、城鄉之間、社會經濟與物質空間之間等更大的視野範圍內需求問題癥結所在和解決途徑。這正是本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本書適用於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建築學以及環境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陳小堅|責編:戴麗/賀瑋瑋|總主編:齊康
    陳小堅,曾任《現代城市研究》學術期刊副主編一職,從業十多年。高級建築師,目前在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攻讀建築設計與理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鄉村規劃與建設。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課題的提出及相關文獻綜述
    1.2.1  課題的提出
    1.2.2  相關文獻綜述
    1.2.3  鄉村建設綜述
  1.3  研究對象及相關概念界定
    1.3.1  研究對象:「城鎮化轉型中的鄉村振興」
    1.3.2  相關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和創新點
  1.5  研究內容
2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發展歷程
  2.1  1949—1952年戰後農村經濟恢復期
  2.2  1953—1978年農村經濟停滯期
  2.3  1979—1988年農村經濟高速發展期
  2.4  1989—1997年鄉鎮企業遭受重創,農村公共服務缺失,農村經濟衰退
  2.5  1998—2002年鄉村矛盾激化
  2.6  2003—2012年三農問題受到關注,支農投入與矛盾激化相伴相生
    2.6.1  三農問題受到關注,國家開始對農村進行減負支農
    2.6.2  同期城市化高速發展帶來對農村土地更大的攫取
    2.6.3  農村空心化與農房增建並存
  2.7  2013年至今,鄉村建設轉型發展時期
3  城市化快速發展下的農村困境分析
  3.1  高密度農業人口基數是無法迴避的現實背景
  3.2  農村人口結構出現失衡
    3.2.1  在人口年齡結構上,農村從業人口趨向老弱婦的失衡狀態
    3.2.2  農村人口在知識層次上出現人才只出不進的失衡狀態
  3.3  規模化大資本農業與小農家庭農業運行錯位
    3.3.1  歷史上的小農經濟過密化發展
    3.3.2  集體經濟並沒有解決過密化,存在大量的未充分就業或隱性失業人口
    3.3.3  鄉鎮企業的勃興開啟了我國農業歷史上的首次去過密化
    3.3.4  飲食結構的變化帶來農業結構的轉變,釋放出更多勞動力
    3.3.5  小農家庭農業仍然是我國農業主要生產方式
  3.4  鄉村社會組織結構失衡
    3.4.1  我國歷史上的二元化鄉村治理
    3.4.2  新中國成立后高度統一的農村集體組織
    3.4.3  改革開放后農村集體生產組織基本瓦解
    3.4.4  行政開支縮減使村級行政組織脫離村民
    3.4.5  缺乏基層組織的鄉村很難有效承接政府資源
  3.5  鄉村空間失序、建築形態失調
    3.5.1  農村人口減少伴隨農村宅基地不減反增
    3.5.2  農村空心化
    3.5.3  村莊空間失序
  3.6  鄉村環境污染嚴重,耕地嚴重退化
    3.6.1  耕地污染形勢嚴峻
    3.6.2  國家推行工業化農業導致化肥、農藥的泛濫
    3.6.3  工業廢水也對耕地造成污染
    3.6.4  土壤有機質再認識
4  城市擴張下的農村土地整治和鄉村建設
  4.1  農村土地政策

    4.1.1  「占補平衡」土地政策
    4.1.2  「增減掛鉤」土地政策
  4.2  江蘇省村鎮規劃建設發展歷程
    4.2.1  以土地整治為目標的「遷村並點」運動
    4.2.2  以美化環境為主的村莊整治運動
    4.2.3  「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空屋」計劃
5  城鎮化困境下的轉型發展
  5.1  中國城市化帶動力已明顯不足
    5.1.1  資源集聚型城市化使大城市承載力達到極限
    5.1.2  中國經濟下行阻礙城市進一步吸納農村勞動力
  5.2  農民工流動新趨勢
    5.2.1  本地農民工是新增主體
    5.2.2  中年以上農民工是新增主體
    5.2.3  新生代農民工成打工主體
    5.2.4  打工本地化趨勢和城市化趨緩態勢
  5.3  新型城鎮化成為轉型發展方向
    5.3.1  重提「離土不離鄉」的就地城鎮化
    5.3.2  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和內涵
    5.3.3  就地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6  鄉村振興及其路徑分析
  6.1  鄉村價值再認識
    6.1.1  鄉村保障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6.1.2  鄉村有助於緩和自然災害風險
    6.1.3  鄉村農業保障著人類健康的食品系統
    6.1.4  鄉村保留著人類發展的根脈和豐富的文化
    6.1.5  鄉村有助於減少城市的貧困人口
  6.2  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6.2.1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6.2.2  路徑一:從城鄉割據到城鄉融合的發展框架
    6.2.3  路徑二:鄉村治理從權力型轉向現代化,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6.2.4  路徑三:鄉村建設從政府主導轉向多元共建,實現鄉村的多元化發展
    6.2.5  路徑四:鄉村農業從單純追求農產量增加到追求農業的多功能發展
  6.3  多功能農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石
    6.3.1  我國對多功能農業的認識
    6.3.2  農業的多樣化
    6.3.3  美國單品種工業化農業反思
7  鄉村振興的必要工具——鄉村設計探索
  7.1  鄉村設計:一種新的設計思維和方法
  7.2  鄉村群體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7.3  鄉村設計策略
    7.3.1  基於系統思維的整合設計
    7.3.2  基於研究證據的應用設計
    7.3.3  基於社區參與的問題解決過程
    7.3.4  基於鄉村特徵的設計
  7.4  鄉村設計實例
    7.4.1  武夷建築風格的傳承與創新
    7.4.2  臨安白沙村農林多功能發展,實現鄉村復興
    7.4.3  食物森林:美國多樣化農林生態系統實踐
8  鄉村的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鄉村
  8.1  總結

    8.1.1  以國民經濟重大政策為主要脈絡,回顧梳理我國鄉村的發展歷程
    8.1.2  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挑戰
    8.1.3  結論與建議
  8.2  鄉村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8.2.1  技術變革,為鄉村產業注入驅動力,也為分散式居住創造了條件
    8.2.2  反城市化和退休人群將改變部分鄉村社會結構
  8.3  建立可持續的鄉村發展
    8.3.1  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
    8.3.2  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政策
9  鄉村調研案例:厚岸古村
  9.1  歷史沿革
  9.2  村內空間景觀與建築
  9.3  村莊水系
  9.4  村莊民風
  9.5  村莊產業
  9.6  村莊自組織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