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1963年,隨著一項商業交易胎死腹中,雄踞大西洋兩岸的兩位工業大亨,在世界上極富盛名的汽車比賽中開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逐。本書嘗試沿時間脈絡,粗略地勾勒兩位巨人——美國的亨利·福特二世和義大利的恩佐·法拉利——在「勒芒二十四小時耐力賽」展開的對抗之始末。同時,本書也將細緻描繪以命相搏的車手,以及承載他們成王敗寇宿命的怒火戰車。
即將登場的每一個名字,在汽車業界都如雷貫耳:亨利?福特二世、恩佐?法拉利、李·亞科卡、卡羅爾·謝爾比、菲爾·希爾、肯·邁爾斯、丹·格尼、布魯斯·邁凱倫、約翰·瑟蒂斯,以及一個叫馬里奧·安德烈蒂的新手。但更重要的,還屬於誕生在這段激情歲月的不朽傳奇——福特GT——問世四十多年後,依然佔據汽車雜誌封面的話題之作。這輛鋼鐵怪獸的設計和製造,只有一個初衷:在血色法拉利的主場,將醉心暢享偉大勒芒王朝的恩佐?法拉利拉下王座。
勒芒二十四小時耐力賽……堪稱迄今所知賽車業界最為出彩的營銷工具……一場比賽的勝利,就足以為某個品牌打上質量超群的印記,並進一步轉化為以百萬美元為單位的銷售額。這無疑是一場技術和工程、理念和膽識的對決。
作者介紹
(美)A.J.貝米|責編:柯恆//方爾埼|譯者:李立豐
A.J.貝米 | A. J. Baime,美國當代著名作家,非虛構領域的創作高手,代表作《偶然的總統》(The Accidental President, 2017年)、《民主的兵工廠》(The Arsenal of Democracy, 2014年)及本書(2009年)均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擁有紐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曾任《花花公子》執行主編(負責汽車與專題報道版塊);以撰稿人身份與《華爾街日報》穩定合作多年,其文章亦經常刊載於包括《紐約時報》與《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在內的多家知名主流刊物。
目錄
前言
引子
第一部分:賽道之王
一、「富二代」
二、「指揮官」
三、整車性能:福特汽車公司,1963年
四、法拉利、迪諾和菲爾·希爾:1957年至1961年
五、宮廷政變,義大利,1961年
六、法拉利/福特與福特/法拉利:1963年春
第二部分:戰車問世
七、手段與動因
八、偉大的約翰:義大利,1963年至1964年春
九、福特GT40:1964年1月至4月
十、成長之殤:1964年4月至6月
十一、勒芒,1964年
十二、尾聲:1964年6月至12月
第三部分:開始加速
十三、亨利二世、謝爾比及戴托納耐力賽:1965年1月至2月
十四、時速220邁: 1965年2月至6月
十五、勒芒,1965年
十六、勒芒,1965年:樹欲靜、風不止
第四部分:秋後算賬
十七、生存:1965年8月至12月
十八、重生:1965年8月至1966年2月
十九、血染賽道:1966年3月至4月
二十、行將井噴:1996年5月至6月
二十一、大戰揭幕:1966年6月
二十二、勒芒——車速刷新紀錄:1966年6月18日
二十三、史上最富爭議的勒芒賽事結局:1966年6月19日
二十四、路之盡頭:1966年6月至8月
尾聲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