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作者以全球視野,縱觀近百年來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走過改革開放的道路,通過跨國比較研究證實,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以此挑戰「改革開放萬能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缺乏依據,提出一個國家的改革開放成功要有前提條件。這也是《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重點論證的問題。作者以改革開放后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為典型案例,通過翔實的數據、豐富的文獻資料,客觀記錄新中國70年風雨兼程、奮發圖強,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農業國轉型為工業國,從工業國變為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現代化之路。作者以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證明,改革開放必須具備有基礎性國家能力的有效政府為前提條件,並進一步探討了體現國家能力的七個方面的基礎性能力。作者以科學研究的態度,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研究有關國際競爭、國家能力、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係。
作者闡釋了中國崛起並迅速趕超西方的制度優越性,有力批駁一些西方學者不斷唱衰中國、製造各種版本「中國崩潰論」的偏見,提出中國學者在知識體系的構建中不能亦步亦趨跟隨西方理論,缺乏對世界和中國問題的獨立思考。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啟示: 國家能力與經濟發展
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都曾進行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成功需要具備的條件
國家能力與東西大分流
國家能力和中日大分流
小結
第二章 奠基: 從舊中國到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前的國情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1949—1978 年)
小結
第三章 探索: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三十年到后四十年
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探索
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改革開放后四十年的探索
小結
第四章 調控: 從計劃到規劃
計熟事定, 舉必有功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小結
第五章 支柱: 國企與工業化
新中國的起點
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1949—1984 年
從工業國變為工業大國, 1985— 2019年
小結
第六章 方向: 從經濟政策到社會政策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縮小不平等
降低不安全感
小結
第七章 跨越: 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
附錄: 從歷史和比較視角看 「大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