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傳統經濟(結構均衡和資本主義停滯)/社會經濟史譯叢

  • 作者:(英)鄧鋼|責編:王志毅|總主編:龍登高|譯者:茹玉驄//徐雪英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89255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的英文原版在「大分流」辯論之前問世,但在價值判斷和取向上,其與加州學派有高度的不謀而合之處。本書試圖按照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均衡邏輯來解釋中國古代內生性經濟制度的理性和效率。這種理性和效率無疑一方面奠定了中華帝國得以長久穩定、周期繁榮和不斷擴展的制度基礎,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中國傳統經濟向現代其他經濟模式過渡的機會成本。一言蔽之,古代的傳統經濟制度的成功構成了中國長期經濟發展中的路徑依賴,這是中華民族為其古代經濟成功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作者介紹
(英)鄧鋼|責編:王志毅|總主編:龍登高|譯者:茹玉驄//徐雪英
    鄧鋼(Kent Gang Deng),經濟學博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終身院士。曾師從著名經濟史學家埃里克·瓊斯(Eric L.Jones)教授。先後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大學任教。1995年加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經濟史系,現為該學院終身正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方在前現代和早期近代史上的比較,前現代中國的海洋經濟史,中國農民的經濟角色等。

目錄
縮寫說明
第一章  引言:問題和新見解
  1.1  中國經濟史中的悖論
  1.2  對理論框架的批判
  1.3  研究的領域和理論工具
第二章  中國社會經濟體制的主要因素
  2.1  經濟中農業的優勢
  2.2  私人土地所有權
  2.3  自由的農民:農業經濟的脊樑
  2.4  重農政府
  2.5  集權的政府
  2.6  儒家思想
  2.7  評論
第三章  三元結構:起源、衝突和均衡
  3.2  結構的起源與發展
  3.3  理想的均衡狀態
  3.4  內平衡
  3.5  三元均衡下的生活
  3.6  評論
第四章  失衡、災難和復甦
  4.1  失衡:三元危機
  4.2  災難:大範圍的武裝民變
  4.3  起義的原因
  4.4  起義的主要特徵
  4.5  起義的性質
  4.6  起義的成效、成功率、作用和後果
  4.7  進一步討論
  4.8  與公元1789年之後的法國比較
第五章  外部壓力與衝擊:形式的強化
  5.1  農業中國:對入侵者持久的誘惑力
  5.2  外部壓力及其內部化
  5.3  外部衝擊及其內化
  5.4  三元結構的強化
  5.5  對第一個中國之謎的回答
第六章  結論:經濟發展中的僵局
  6.1  三元結構的超穩定性
  6.2  宋朝及其不尋常之處
  6.3  總結性評論
附錄
附錄A  政府牟利
通過貿易壟斷獲利
通過參與貿易牟利
附錄B  明清價格革命與人口增長
歷史上的白銀進口
貨幣供給隨時間變化
清朝之前
不伴隨馬爾薩斯危機的價格革命
附錄C  農業技術在中國的傳播
作物品種:水稻和小麥的傳播


灌溉
附錄D  農民的行為模式
農民行為的矛盾
理論模型
中國的案例與模式
總結
附錄E  中國的偽封建制
附錄F  二元農戶家庭經濟的選擇
微觀層面的選擇
宏觀層面的選擇
小結
附錄G對稅率的估算
土地稅率
徭役
附錄H  土地改革和反土地集中化
附錄I  人口增長和可開墾土地
附錄J  農民起義的相關數據
附錄K  棉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