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研究(精)/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獎作品選

  • 作者:劉偉|責編:蔡虹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65863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把產業結構納入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進行考察,用理論比較和實證分析的方法,闡述了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解決結構轉換所面臨的共同矛盾,發達國家為完成結構轉換所採取的規律性措施,從而得出中國產業結構的政策傾向。本書理論分析透徹,論據充分,是作者歷時四年完成的一部力作。

作者介紹
劉偉|責編:蔡虹
    劉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理事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評議組理論經濟學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制度經濟學中的轉軌經濟理論、發展經濟學中的產業結構演變理論,以及經濟增長和企業產權等。著有《中國學者談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與結構演進:中國新時期以來的經驗》等。

目錄
緒論  產業結構研究特點的闡示
  0.1  產業結構分析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質
    0.1.1  產業結構分析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首先表現在「產業」(industry)範疇的不確定性和歷史性上
    0.1.2  產業結構研究重點是分析產業間的關係,因而有別于宏觀經濟分析,又不同於微觀經濟分析
  0.2  產業結構分析研究方法上的特殊性質
    0.2.1  產業結構研究是長期分析,而不是短期分析,因而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發展命題統一于一體
    0.2.2  產業結構研究到目前為止多為經驗性總結和對發展史實證性的比較與概括,被歸納出來的規律也多被視為「經驗性」的
    0.2.3  產業結構研究分為兩種形態,即研究產業間比例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形態和研究產業間投入-產出聯繫的形態
  0.3  產業結構理論的產生髮展及其政策含義
    0.3.1  產業結構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思想史及經濟史根據
    0.3.2  產業結構理論的政策含義
第1章  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發展
  1.1  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發展的實質
    1.1.1  產業結構高度的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階段
    1.1.2  經濟發展的實質與產業結構的演變
  1.2  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發展的難題
    1.2.1  兩難的結構轉換程序
    1.2.2  貧困的積累效應對發展及結構轉換的困擾
    1.2.3  不斷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
第2章  產業結構高度:經驗的和靜態的考察
  2.1  三大產業間結構演變特點的經濟史根據
    2.1.1  一百多年來各國三大產業就業結構變化的歷史
    2.1.2  一百多年來主要發達國家三大產業產值結構演變歷史
  2.2  不同發展水平上產業結構特點的靜態比較
    2.2.1  多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變化平均的或標準的模型
    2.2.2  多國標準模型中的結構變化含義
  2.3  中國產業結構歷史高度的考察
    2.3.1  中國三大產業的就業結構高度
    2.3.2  中國三大產業間產值結構高度
第3章  產業結構效益:過程的和動因的考察
  3.1  產業結構演進趨勢的生產率根據
    3.1.1  從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變化看三大產業演進趨勢的形成
    3.1.2  工業比重及內部結構變化的原因
  3.2  產業結構演進趨勢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根據
    3.2.1  部門反應彈性與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3.2.2  過程的平均值分析中的結構變化對增長的作用
    3.2.3  不同發展階段結構變化對於增長作用的變化過程
  3.3  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結構變化率的不同
    3.3.1  經濟發展過程中結構變化率的把握
    3.3.2  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結構變化適度的特點
  3.4  中國產業結構效益考察
    3.4.1  我國三大產業間比較勞動生產率結構
    3.4.2  我國工業技術進步率結構及其變化
    3.4.3  工業增長的穩定性與結構變化的有序性
第4章  產業結構關聯:對國內生產總值內部結構的考察
  4.1  分析方法和數據的說明及重新估算
    4.1.1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
    4.1.2  國民經濟部門分類
    4.1.3  國民收入核算與經濟分析
  4.2  實證分析:「二戰」後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部門結構分析

    4.2.1  日本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
    4.2.2  日本主導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結構狀態
    4.2.3  促進日本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
    4.2.4  日本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
  4.3  實證分析:韓國國民生產總值部門結構分析
    4.3.1  不均等發展戰略和五年計劃
    4.3.2  產業政策
    4.3.3  韓國經濟的近期發展趨勢
  4.4  中國20世紀80年代末的產業關聯結構的發展
第5章  產業結構轉換:第一次產業剩餘勞動力的歷史性轉移
  5.1  現代經濟理論與中國現階段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現實
  5.2  中國現階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特殊性及面臨的矛盾選擇
    5.2.1  中國現階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特殊性
    5.2.2  協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的若干選擇
第6章  產業結構轉換:工業化中第二次產業演進結構特徵
  6.1  工業化過程中工業結構演進特徵
    6.1.1  霍夫曼定理關於工業內部結構變化趨勢的說明
    6.1.2  關於對霍夫曼定理的批評與修正
    6.1.3  工業結構在不同發展階段演進趨勢的歷史驗證
  6.2  中國現階段工業內部結構狀態
  6.3  工業化加速時期工業結構性擴張的突出障礙
    6.3.1  工業化加速時期資本形成的特點
    6.3.2  工業化加速時期資本形成的途徑和機制
第7章  產業結構轉換:第三次產業發展的雙重目標
  7.1  經濟發展的歷史邏輯與第三次產業發展的歷史空間
    7.1.1  工業化加速時期經濟成長對第三次產業發展的歷史規定
    7.1.2  工業化加速時期市場化進程對第三次產業發展的歷史規定
  7.2  同時推動工業化和市場化是現階段中國發展第三次產業的基本歷史任務和政策基點
    7.2.1  應當清醒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第三次產業的特殊歷史意義
    7.2.2  以第三次產業的發展推動工業化與市場化雙重歷史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第三次產業發展的總量政策,更需要結構政策
第8章  主導產業演進:經濟史的比較和選擇
  8.1  主導產業更替和作用機理的比較
    8.1.1  美國的主導產業更替及作用機理
    8.1.2  英國的主導產業更替及作用機理
    8.1.3  日本的主導產業更替和作用機理
    8.1.4  韓國、巴西的主導產業更替與作用機理
    8.1.5  比較分析國外主導產業更替與作用機理的基本結論
  8.2  中國主導產業選擇的若干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