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開放銀行(服務無界與未來銀行)

  • 作者:劉勇//李達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09124
  • 出版日期:2019/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0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長期依靠制度紅利形成的利差競爭優勢逐漸弱化,開放銀行的興起為商業銀行轉型提供了新機遇。
    伴隨現代銀行業的發展,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底層技術,深刻影響著銀行的內部架構與外部環境。從技術和業務兩個層面出發,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關注戰略與細節層面的開放合作問題。同時,「開放銀行」不僅僅是一項具體的技術或業務解決方案,而是金融科技時代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
    《開放銀行:服務無界與未來銀行》一書緊跟開放銀行發展潮流,透徹分析當今開放式銀行主流模式,並就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對開放銀行的影響進行詳細的分析及闡述。書中適當融入開放銀行國內外當前典型案例,並結合當前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逐一分析開放銀行對金融業態的影響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影響,為銀行、金融科技相關從業人員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案例。

作者介紹
劉勇//李達

目錄
第一章  商業銀行的「本我」與「自我」
  銀行的「本我」:銀行服務
    基本的銀行服務
    銀行服務的變與不變
  銀行的「自我」:銀行的發展階段
    銀行1.0:網點銀行階段
    銀行2.0:自助銀行階段
    銀行3.0:基於互聯網的銀行服務
    銀行4.0:銀行即服務
  銀行的「自我」還是「本我」?
第二章  開放銀行:銀行成為平台
  開放銀行:概念、架構與衝擊
    開放銀行的提出與驅動因素
    開放銀行的設計與架構
    開放銀行帶來的衝擊
    開放銀行的關鍵技術——API
    開放銀行潛在風險
  開放銀行帶來銀行業的深刻變革
    加劇銀行業競爭
    盈利模式需要調整,內外部轉型壓力增加
    平台化模式發展
  開放銀行對銀行生態圈的影響
    銀行、消費者與第三方提供商的三方共贏
    降低機構內部成本,提高內部管理效率
    提高金融監管效率,維護金融業穩定
    促進銀行規模化發展
    增強金融市場的有效性
  金融科技與開放銀行相得益彰
    開放銀行:大數據積累的新途徑
    分散式技術的開放銀行應用
    人工智慧技術的開放銀行應用
    物聯網在開放銀行中的應用
  開放銀行不是銀行
    開放銀行與開放API
    開放銀行與直銷銀行、數字銀行等的區別
第三章  開放銀行實踐
  國內外開放銀行實踐
    國外開放銀行舉措
    國內開放銀行實踐
    全球開放銀行發展趨勢
  自建開放銀行平台
    西班牙對外銀行全面布局開放銀行業務
    美國花旗銀行API開放
    英國巴克萊銀行開放的API
    德國德意志銀行創新實驗室和API項目
    新加坡星展銀行推出API開放平台
  第三方開放銀行平台
    英國斯塔林銀行開放API
    德國Fidor銀行設計API前沿數據平台
    英國Monzo銀行通過API訪問創建新的服務

    美國Yodlee公司持續為大銀行提供數字化技術和服務
    德國Solaris銀行的B2B2C模式
第四章  開放銀行數據保護溯源與數據所有權之爭
  開放銀行前傳:數據保護溯源
    歐盟數據保護的溯源與思路
    金融數據開放的潛在困難
  數據所有權之爭:誰是下一個「開放銀行」
    數據保護的邏輯之辯
    數據保護與數據流通自由
    誰是下一個「開放銀行」?
第五章  未來銀行:銀行開放與服務無界
  開放銀行與銀行服務無界
    銀行在4.0時代的重新定位
    以開放銀行為契機的銀行開放
  銀行開放背後的技術進步
    銀行開放背後的科技
    銀行需要做什麼?
  銀行服務的完整性與未來銀行
    銀行服務的完整性
    未來銀行
    技術為本,體驗制勝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