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區域發展的制度研究--近鄰效應制度空間與機會窗口

  • 作者:胡曉輝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84144
  • 出版日期:2019/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2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運用1994—2013年全國各省市的數據,通過多種動態模型和比較分析來解釋現實問題。首先建立一個制度變數指標體系,再通過包含制度替代變數的空間計量模型,以同質性和異質性為主線,重點考慮空間自相關問題,分析制度變遷的三個空間過程。即將「制度知識」的溢出效應具體分解到三個層面,包括制度間、地區間、制度與產業間,前兩個層面的影響最終會落實到第三個層面。在每個空間過程中都同時運用了回歸分析和非參數方法。

作者介紹
胡曉輝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問題提出
    一、問題
    二、議題:鄰近性與制度轉向
  第二節  概念界定
    一、制度概念:一種信息和知識
    二、制度變遷概念:自由性和開放性的變化以及市場的形成
    三、距離概念:穿越空間的難易程度
    四、近鄰效應的形式:多階、回饋
    五、時間概念:一個「社會時間」
  第三節  邏輯框架
    一、基本構思
    二、各章簡介
第二章  制度變遷與空間近鄰效應的分析
  第一節  空間近鄰效應來源與含義
    一、空間距離和多維鄰近
    二、空間近鄰效應溯源
    三、空間近鄰效應的含義
  第二節  制度變遷相關理論述評
    一、制度及制度變遷的含義
    二、「制度知識」的概念
    三、制度變遷的關係機制
  第三節  制度變遷與空間多維鄰近的結合
    一、制度場理論
    二、社會學習理論
    三、制度擴散相關理論
    四、制度知識與多維鄰近結合
  第四節  空間自相關理論
    一、空間自相關概念的來源:「高爾頓問題」
    二、空間計量模型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制度演化-時空耦合-產業發展:用於理解和解釋的分析架構
  第一節  分析架構的形成
  第二節  理論部分的邏輯聯繫要點
    一、外部性和時空耦合
    二、適應性學習和支撐框架
    三、交互作用和創造性重構
  第三節  用選擇性理解制度的輻射範圍
  第四節  用集體行為串聯理解制度在空間的收斂性
  第五節  用社會網路線理解制度及產業的關聯性
第四章  空間計量實證模型的構建:變數選擇的類型與方法
  第一節  制度變數的選擇
    一、國外相關文獻
    二、國內相關文獻
  第二節  制度變數指標體系
    一、初定變數指標
    二、變數聚類分析
    三、制度變數數據分析
  第三節  制度擴散曲線的數學表達
    一、S形擴散曲線的數學表達形式

    二、各省區市S形擴散曲線驗證分析
  第四節  制度因變數和解釋變數
  第五節  擴散變數:空間權重矩陣
    一、空間權重的構建基礎
    二、空間權重的分類方法
    三、空間權重的可視化
  第六節  控制變數
    一、人口密度變數
    二、地區經濟活動頻繁程度變數
  第七節  設立基本回歸方程/實證模型
    一、數據收集和處理
    二、回歸模型變數選擇
    三、同時考慮地區效應、時間效應和交互效應
    四、模型分析說明
  第八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制度變遷的空間過程之一:近鄰效應的空間計量模型估計
  第一節  制度變數空間自相關檢驗及制度輻射範圍分析
    一、被解釋制度變數的空間相關性檢驗(Moran I)
    二、被解釋制度變數輻射範圍分析
    三、其他制度變數的空間相關性檢驗
    四、其他制度變數的輻射範圍分析
    五、空間集聚地圖分析
  第二節  威爾遜模型的輻射範圍驗證
    一、模型分析步驟
    二、模型驗證結果
  第三節  制度輻射近鄰效應強度的分析
    一、模型效應分析步驟及檢驗
    二、模型估計結果及解釋
  第四節  測量空間依賴(溢出效應)強度和半徑的非參數方法
    一、空間自相關的非參數函數檢驗方法
    二、樣條相關圖實證分析
  第五節  制度輻射方向
    一、自相關時間趨勢變化
    二、負自相關問題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制度變遷的空間過程之二:制度擴散的收斂性
  第一節  空間俱樂部收斂相關研究
    一、理論綜述
    二、俱樂部的分類方法
    三、收斂的檢驗方法
    四、收斂的回歸模型實證
    五、收斂的分佈動態方法實證
  第二節  制度問的影響
    一、空間計量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
    二、拓展的模型——空間杜賓模型
    三、制度間的脈衝響應
    四、變數的格蘭傑因果檢驗
  第三節  地區間的影響
    一、地區間的殘差脈衝響應
    二、地區間地理集聚模型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制度變遷的空間過程之三:制度擴散的產業關聯性
  第一節  相關的產業分工、集聚理論
    一、空間分工的制度性
    二、空間分工的外部性
    三、空間集聚的制度性
    四、空間集聚的外部性
  第二節  產業分工集聚的實證分析
    一、對分工、集聚指標的界定
    二、分工、集聚的空間計量模型估計
  第三節  產業空間集聚的模擬分析
  第四節  灰色關聯度及應用綜述
    一、灰色關聯度簡介
    二、灰色關聯度的應用
  第五節  制度與產業間灰色關聯度實證分析
    一、行業和變數的選擇
    二、華東地區問灰色關聯度案例分析
    三、浙滬兩地制度因素與工業行業間的關聯度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和展望:制度空間的機會窗口
  第一節  全書總結
  第二節  研究結論
    一、證實理論假設
    二、制度條件的重新認識
    三、梳理制度變遷與產業轉移和產業發展間的關係
    四、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政策建議
  第三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