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經濟學中國時代

  • 作者:周文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57132
  • 出版日期:2019/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頭,確立中國自已的經濟學正當其時。而中國經濟學的系統化理論構建、更需要對中國發展經驗的總結和提煉,進而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
    提出建設有中國邏輯、中國流派、中國風格的經濟學,決不是刻意別出心裁,而是時代賦予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學界的使命。《經濟學中國時代》既是作者周文為推動構建中國自己的條濟學理論體系所做的嘗試,也是為中國經濟學界共同多為完成這一重任的一種呼籲。

作者介紹
周文
    周文,男,1968年生,重慶開州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專職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經濟問題》聯合主編、講座教授,中國政治經濟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10多部專著,其中多部著作被英國麥克米倫出版社翻譯成英文和西班牙文。目前為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實體經濟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席專家,復旦大學「兩大工程」首席專家。

目錄
代序經濟學的中國時代
  一、經濟學正邁入中國時代
  二、中國經驗與中國經濟學
  三、要有自己的標識性概念與理論創新
  四、要注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應該有自己的主流經濟學
  一、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
  二、西方概念並不適用中國實踐
  三、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經濟學的理論準備
中國人應該重讀《資本論》
  一、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的啟示
  二、馬克思《資本論》並不過時
  三、今天仍然需要向馬克思請教
  四、書寫中國的21世紀《資本論》
  五、《資本論》研究應該有新境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西方經濟學的超越
  一、西方供給學派不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基礎
  二、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西方經濟學的超越
  三、辯證看待供給側結柯I生改革
  四、對中國經濟學現狀的理論反思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全球性危害
  一、新自由主義加劇了資本主義系統性危機
  二、新自由主義帶來了全球性危害
  三、中國道路的理論貢獻與當代價值
  四、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讓中國話語唱響世界
  五、「解碼中國」正成為國際社會熱門話題
  六、用中國理論闡釋好中國道路
  七、將中國經驗提煉為系統化學說
  八、破除西方中心論的語境
  九、構建標識性的中國話語概念和範疇
中國經濟學與經濟學發展趨勢
  一、「中國經濟學」研究概述
  二、經濟學研究重心的轉移
  三、經濟理論新的分化趨勢
  四、中國經濟學要解決的難題
  五、德國歷史學派的啟示
  六、總結與展望
中國經濟模式與中國經濟學
  一、中國經濟模式與中國經濟學
  二、中國經濟模式的解讀
  三、中國經濟模式轉型與中國經濟學範式轉變
  四、中國經濟學的話語權問題
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引言
  二、中國經濟學的話語權和體系問題
  三、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
  四、政府力量和個人權利
  五、如何看待西方主流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學
  六、結論
當前中國經濟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與反思

  一、當前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現狀與目標問題
  二、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國際化問題
  三、中國經濟學的教學設置與規範化問題
  四、中國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評價問題
中國經濟學:回顧,總結與展望
  一、50年代至70年代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起步階段
  二、70年代末至1992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得以發展
  三、1992年至2005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受到西方經濟學的衝擊,出現被邊緣化的危險
  四、2005年至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與發展
  五、中國經濟學的使命和未來展望
附錄
中國經濟學如何走向世界
認清新自由主義的實質
超越凱恩斯主義
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探索經濟的長期增長
如何持續創新
有限的折衷主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