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20-40年代農國論研究

  • 作者:黃運麗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40700
  • 出版日期:2019/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9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黃運麗著的《20世紀20-40年代農國論研究》是一本研究民國農業經濟史的論著。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因後果改變了人們對工業文明的敬仰與嚮往,中國的一部分知識分子企圖重拾農業文明的輝煌,提出了「農國論」。從「吾國當確定國是,以農立國」,經過「振興農業,引發工業」,再到「以農立國,以工建國」的調和兼顧,  「農國論」不斷充實內容,更新理念。
    20世紀20一40年代的「農國論」是知識界對中國社會發展路向的深入思考和對現代化問題的艱辛探索。其從理論到實踐的爭鳴與探索,更是晚清以來知識分子對中國鄉村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進行的首次深層次關注。其問關於「農」「工」地位、次序的爭論以及在爭論中湧現出的各種鄉村建設和改造思路,對今天的 「鄉村振興戰略」也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作者介紹
黃運麗
    黃運麗,史學博士。2003年7月參加工作,任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學位碩士導師。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中國農業文明與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校級精品課程《中國農業文明史》,主持湖北省級精品課程《中華農業與生態文明》。在相關領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或參與校級、省部級和國家級科研、教學項目十余項,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教學獎勵十余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20世紀20__40年代「農國論」的提出
  第一節  從傳統「農本」到近代「重農
    一  中國「農本」傳統的源遠流長
    二  從中國傳統「農本」思想到近代重農主義
  第二節  20世紀20__40年代「農國論」之提出
第二章  「農國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第一節  章士釗:「余之志向,久在農村立國
  第二節  王鴻一:「國家根本大政在農村,治道之起點
    亦在農村,村本政治是真正的全民政治
  第三節  黃炎培:「以富以教以治,使村民稍知有生之
    可樂
  第四節  梁漱溟:「從創造新文化上來救活舊農村
  第五節  晏陽初:「復興民族,振興國家,首當建設農村
    首當建設農村的人
  第六節  盧作孚:「鄉村運動的根本要求是實現現代化
  第七節  陶行知:「中國以農立國……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
    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
  第八節  董時進:「中國有長遠之農史,廣大之農地,良善之
    農民,宜發揮其所長,不宜與西人為我占劣勢之
    競爭
  第九節  楊開道:「過去的中國是以農立國,現在的中國仍然
    是以農立國,將來的中國還是要以農立國
  第十節  費孝通:「中國農村經濟……是要工農相輔,不能
    只靠農業
第三章  20世紀20__40年代「農國論」的發展演進
  第一節  「吾國當確定國是,以農立國」_20年代的
    「農國論
    一20世紀20年代之中國
    二  20世紀20年代「農國論」的主要內容
    三  針對「農國論」的批判
    四  20世紀20年代「農國論」的意義
  第二節  「振興農業引發工業」_20世紀30年代的
    「農國論
    一  20世紀30年代「農國論」的升溫
    二  20世紀30年代「農國論」的新發展
    三  20世紀30年代「農國論」的社會回應
    四  20世紀30年代「農國論」評議
  第三節  「以農立國,以工建國」——20世紀40年代的
    「農國論
    一  「舊話重提」的新情形
    二  「農國論」引起的廣泛社會思考
    三  20世紀40年代「農國論」的新變化
第四章  「農國論」指導下的鄉村建設運動
  第一節「農國論」者的鄉村嚮往——鄉村建設運動之
    產生
    一  鄉村建設的由來
    二  鄉村建設思想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鄉村建設運動的基本概況
    一  沿襲發展

    二  實施內容
    三  三大鄉村建設運動典範
  第三節「農國論」的尷尬——鄉建運動在質疑和辯解中
    生存和發展
    一  對鄉村建設運動的質疑與辯解
    二  鄉村建設領導人的矛盾與困惑
  第四節關於鄉建運動的評價
    一  不足和局限性
    二  進步意義
結語
  第一節  20世紀20一O年代「農國論」的思想史地位
    一  20世紀20—40年代的「農國論」是近代知識分子對
    中國發展路向所展開的深入思考和對現代化道路
    選擇的艱辛探索
    二  「以農立國」理論不斷改進和創新,體現了
    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三  「以農立國」論與建設鄉村的實踐活動緊密聯繫在
    一起,直面現實問題的憂患,著力于現實困難的
    解決,使儒家的「經世致用」思想得到了
    極致發揮
    四  「以農立國」論發展了傳統「農本」「重農」思想
    不僅把農村、農業、農民看成一個整體並做系統
    思考,還揭示了農業在現代經濟中的基礎地位
    富有時代性的開放、進步氣息
    五  「農國論」者在實現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很好地
    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
    六  在更深廣的層面,以農立國思想所蘊含的豐厚農業
    文化理念,拓寬了我們全面認識農業的意義及其
    經濟倫理價值的新思路
  第二節  關於20世紀20-_40年代「農國論」的幾點
    認識
    一  「以農立國」理論是關於中國鄉村從傳統到現代
    發展道路的一次總思考
    二  「以農立國」理論的產生、發展受當時社會諸多因素
    影響,在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極具現實性
    三  「農國論」者的實踐——鄉村建設運動的廣泛展開
    不僅是對「農國論」的一次實踐檢驗,以教育、
    文化、經濟為切入點和重點的定縣、鄒平、北碚
    三種典型鄉建模式,更是為中國鄉村問題的解決
    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四  「農國論」者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是
    留給中國知識分子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第三節  20世紀20—40年代「農國論」對今天中國現代化
    農業發展的啟示
  第四節  20世紀20—40年代「農國論」對今天鄉村振興
    戰略的啟示
    一  鄉村必須振興,「以農強國
    二  鄉村能夠振興,「國能強農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