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80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

  • 作者:柳紅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11785
  • 出版日期:2019/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4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980年代是一個經濟學家群體作業、團隊作業、發揮組合影響的時代。從空間而言,他們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月壇北小街、皇城根9號院一帶;從人物跨度而言,上下三代。第一代,出生於1920年以前,幾乎都是忠誠于共產主義的「老布爾什維克」。1949年後,是他們懷著後人難以想象的理想,參與創建了中國的計劃經濟制度;又是他們最早覺悟到這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制度,以極大的勇氣批判、改革他們親手建成的制度,像孫冶方、薛暮橋、蔣一葦,等等。第二代,出生於1920—1940年。他們中有的在民國時期上大學,接受了西方經濟學訓練,像劉國光、董輔礽、高尚全;有的1949年以後入大學,以學習《資本論》和蘇聯政治經濟學為主,改革開放后,得以學習現代經濟學,像吳敬璉、趙人偉。他們年富力強,承擔起歷史使命,參與了體制改革,也覺悟到經過改革的制度有各種弊端。他們將學術理念、國際視野融合,承上啟下,又不可避免地帶有深刻的歷史局限。第三代,出生於1940—1960年,主體是「老三屆」,當過工人、農民、知識青年,對中國社會有著深入體察。1970年代末,他們重新獲得受教育機會,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學以致用之心,投入改革洪流,風雲際會,機緣巧合,以30歲左右的年紀,切入改革核心問題,將發自中國社會基層的改革意願和吶喊轉化成政府的文件政策,轉化成學術理論,參與和影響了中國改革,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三代經濟學人為國人接受今天認為的常識付出了極大的心智。柳紅著的《80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選擇1980年代的經濟學家群體,通過一個一個人物和事件來展現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宏大曆史畫面,以及三代經濟學人的探索和努力。

作者介紹
柳紅
    柳紅,獨立學者。1960年生,山西人,1982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工學學士;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碩士;現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目錄
增訂本序:1980年代的「民族記憶」
序言
序言
自序
楔子
第一代(1900—1920)
三本書的命運
兩份《初步意見》的背後
鮮為人知的莫干山會:記1982年蘇聯東歐經濟體制改革座談會
薛暮橋:把「漏洞」改成「大門」
蔣一葦:挺進,挺進
訪日歸來
承前啟后的結構組
光榮綻放的工經所
附錄馬洪——一位知行合一的經濟學家/朱嘉明
遙想「技術中心」當年
1983—1984年,中國有一場新的世界產業革命大討論
「孫冶方獎」的精神
徐雪寒:丹心雪寒
新老交替:經濟中心的投票
常識戰勝愚昧:面向新技術革命的對策研究
杜潤生:好大一棵樹
第二代(1920—1940)
體改委:改革的「中樞」
吸引外資:誰利用誰
探索與選擇:對南斯拉夫、匈牙利的歷史性考察
劉國光:從標兵文章到雙重模式
完美的互動:胡耀邦與周叔蓮的書信
頤和園講習班
開講西方經濟學
東歐來風:布魯斯
東歐來風:奧塔·錫克
東歐來風:科爾奈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道口有道
輝煌,但是不可持續——解讀「五道口」現象
西天取經: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最早的訪問學者
1985:巴山輪之行
《經濟研究》:沉重的轉型
董輔礽:守身為大
一顆留下軌跡的流星: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對話1987
改革思路的碰撞
第三代(1940—1960)
腳踏實地的發展組
橫空出世的莫干山會:記1984年全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討論會
歷史之稜鏡——莫干山會議三十周年再記
天津會議:騰飛的構想
《論壇》春秋
西部暢想曲
組合的力量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增訂本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