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讀懂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精)/讀懂中國

  • 作者:編者:陳錫文
  • 出版社:外文
  • ISBN:9787119114682
  • 出版日期:2018/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5
人民幣:RMB 7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要理解當代中國,就一定要了解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業和農村是這個國家的歷史源脈和這個民族的文化源流。陳錫文編著的《讀懂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精)/讀懂中國》以廣闊的視野、在歷史的縱深維度中深入淺出地對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進行了系統闡述講解,從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農業制度、農業思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從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到新世紀以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的建立,一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演進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奮鬥史。

作者介紹
編者:陳錫文
    陳錫文,祖籍江蘇丹陽,1950年生於上海。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后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原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長期從事我國「三農」領域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工作。參與了198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指導農村改革發展的大部分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作為起草組負責人,參與了2004年至2016年13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工作,參加了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以及多次中央全會的i決定》《建議》起草工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農業與國民經濟關係、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體制、國家糧食安全、農民收入增長、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論著,其與人合著和獨著的論著曾4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曾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聘為特聘教授,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聘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悠久的中國農業文明
  第一節  中國農業的起源與創造
    1.中國農業文明與世界文明版圖
    2.各具特色的中國農業發源地
    3.領先世界的古代中國農業
  第二節  4000年農業的東方思維
    1.「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東方的民本思想
    2.「天人合一」——對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理解
    3.「民以食為天」——歷史淬煉的信念
    4.「重農抑商」——中國古代政府的基本國策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主要農業制度
    1.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農經濟
    2.從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
    3.綿延2600年的農業稅賦制度
    4.平糴法與常平倉
    5.京杭大運河與南糧北運
    6.傳統村落中的血緣關係和宗族制度
第二章  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道路的艱難探索
  第一節  一窮二白與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1.凋敝而瀕於破產的中國農村
    2.極其薄弱的工農業基礎
    3.糧棉囤積居奇與物價飛漲
  第二節  直擊要害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土地的地主所有制——中國貧窮落後的根源
    2.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探索——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變遷
    3.解放後土地改革在全國的展開——小農所有制的建立
  第三節  統購統銷體制的形成
    1.統購統銷——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艱難選擇
    2.中國式的糧食配給制——統購與統銷體制的運行
    3.統購統銷制度的功過得失——對經濟社會各方的深刻影響
  第四節  合作化運動與人民公社體制
    1.合作化運動的緣起——既有理想主義成分也有解決現實問題的多重考慮
    2.從互助組到高級社——合作規模的非理性擴大
    3.人民公社體制的建立與多次調整
  第五節  中國為什麼選擇了走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發展道路
第三章  從改革開放到世紀之交的中國農村巨變
  第一節  農業生產經營重歸家庭
    1.從農業生產責任制開始突破——對包產到戶的大爭論
    2.「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的區別——自主權落到哪
    3.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確立——家庭經營與統一經營相結合
  第二節  農產品市場機制的逐步恢復
    1.從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開始的市場化改革
    2.價格「雙軌制」與「物價闖關」對社會的衝擊
    3.農產品統購派購從範圍縮小到徹底取消
  第三節  農村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
    1.以家庭經營為母體,專業化和產業化經營組織成為農業發展的「領頭羊」
    2.以家庭經營剩餘為基礎,農村流通體系迅速發展
    3.以家庭經營積累為基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第四節  農村勞動力向人力資本的轉變

    1.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動的管理制度
    2.從「離土不離鄉」到「離土又離鄉」——民工潮的形成
    3.世界最大的人口紅利,在農民工的酸甜苦辣中形成
第四章  新世紀以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重中之重」思想理論的確立
    1.城鄉發展失衡——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制約
    2.條件初步具備——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的歷史機遇
    3.重中之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
  第二節  建設中國現代農業的新征程
    1.改善農業發展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2.構建新型產業組織體系——從土地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這兩條路徑擴大經營規模
    3.強化科技教育支撐——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第三節  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1.加大對農民的支持保護力度——以減負增收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2.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培育農民收入新增長點
    3.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務工經商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第四節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改寫「農民的事情農民辦」的歷史
    2.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民關心的實際問題
    3.加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填補城鄉發展制度鴻溝
  第五節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1.從救濟式轉向開髮式扶貧,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
    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的扶貧方略
    3.「五個一批」——脫貧攻堅的基本路徑
  第六節  更好地保護農民以土地為核心的財產權利
    1.讓農民的財產權利享有法律保障
    2.實行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
    3.推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4.穩步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第七節  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建立
    1.走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
    2.將推動新農村建設始終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任務
    3.讓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進城安居樂業
  第八節  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1.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
    2.不斷完善村民自治機制
    3.不斷創新完善農村社會管理
  第九節  對中國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展望
    1.解決好「三農」問題仍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2.農業農村的基本制度要保持穩定並不斷創新完善
    3.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現代農業
    4.努力建設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織融合的新農村
    5.中國農民要生活得更加富裕和更有尊嚴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