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提升企業合作創新能力的內蘊性支撐

  • 作者:申恩平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55786
  • 出版日期:2017/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7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知識資產在企業的資產中日趨重要,面對動態不確定環境時,知識資產所蘊藏與發展的能量不亞於知識創造。關於如何積聚企業的知識能量從而幫助企業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申恩平著的《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提升企業合作創新能力的內蘊性支撐》歸納了一些學者的觀點。技術知識特性的內涵,以技術變動、複雜性、外顯程度和路徑相依度,以及技術知識的標準化介面程度等方面作為衡量變數。對於知識整合運作的內涵,強調知識整合是系統化、社會化和合作能力程度的提高;對知識整合運作特性而言,則強調知識整合的效率、範圍和彈性等三個層面。由於探討高科技產業,而此產業可以說是智慧資本的具體結晶,本書將組織學習的類型劃分成適應型與創新型學習;對於核心競爭力類型的選擇,以門檻能力、重要性能力以及未來性能力作為衡量核心競爭力的變數,正好符合此產業的特性。
    就技術知識的特性而言,生物科技業的模塊化程度和路徑相依度比其他產業低;集成電路業的複雜化程度比生物科技、軟體光電、電子信息業低。就組織學習方面而言,生物科技業和集成電路業比電子信息業在適應型和創新型學習方面呈現更顯著差異。
    企業在與夥伴合作的過程中,因為吸收對方的知識,或是因為彼此不協調、觀點相異,從知識分享角度,研究在產品、技術或管理制度上更好的做法。從知識基礎理論的觀點來看,企業間合作創新乃是夥伴間知識整合的結果,另從組織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這種創新則是企業學習到夥伴的知識后,加以應用的結果。研究結果顯示:
    員工所需知識類型的不同,其所偏重採用的分享媒介的性質也有所不同;知識分享媒介的性質不同,所能增進的工作效果亦有所不同;若同時考慮組織變項的影響,則知識分享媒介所能增進的工作效果的推論,將更為精確。
    本書內容系統性強,研究角度新穎,不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從事區域經濟、企業管理等學科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人員參考借鑒,而且對企業界從事知識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作者介紹
申恩平

目錄
第1章  知識能量概念與理論發展
  1.1  什麼是知識能量——關於知識能量概念的理解
  1.2  企業要不要積聚知識能量——幾種理論觀點的回顧
  1.3  企業為什麼要積聚知識能量——企業積聚知識能量的動因分析
  1.4  企業如何積聚知識能量——影響企業積聚知識能量的因素分析
  1.5  企業知識管理研究現狀
第2章  理論綜述與假設提出
  2.1  技術知識特性與知識整合、知識能量以及組織學習型態的關係
    2.1.1  技術知識的特性與知識整合的關係
    2.1.2  技術知識的特性與知識能量的關係
    2.1.3  技術知識的特性與組織學習型態的關係
  2.2  組織學習型態與知識整合運作特性、知識能量的關係
    2.2.1  組織學習型態與知識整合運作特性的關係
    2.2.2  組織學習型態與知識能量的關係
  2.3  知識整合及運作特性與核心競爭力的關係
  2.4  知識能量與核心競爭力的關係
第3章  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關係
  3.1  弓l論
  3.2  研究設計
  3.3  問卷調查——驗證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關係
    3.3.1  問卷設計
    3.3.2  樣本企業差異性分析
    3.3.3  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關係
    3.3.4  小結
  3.4  個案研究——再驗證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關係
    3.4.1  上海海隆軟體公司
    3.4.2  上海華東電腦公司
    3.4.3  上海巴拓弗來纖維有限公司
    3.4.4  上海翔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3.4.5  上海亞通通信工程公司
    3.4.6  南京欣網視訊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3.4.7  江南模塑科技公司
    3.4.8  江蘇恆瑞醫藥公司
    3.4.9  江蘇(崑山)仁寶電子科技公司
    3.4.10  江蘇索普公司
  3.5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管理因素
第4章  企業間合作創新
    ——融合知識基礎觀點與組織學習觀點
  4.1  企業間合作創新的內涵
  4.2  合作創新中知識能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4.2.1  案例分析:改善知識獲取、蓄積與應用
    4.2.2  合作創新中知識能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4.2.3  企業間技術合作與學習表現
  4.3  專題研究——企業技術知識特性與企業間合作創新能力的關聯性
    4.3.1  概念界定
    4.3.2  模型構建及假設提出
    4.3.3  問卷設計與數據處理
    4.3.4  分類變數對模型的影響分析
    4.3.5  結論及建議
  4.4  企業間內隱知識分享策略

    4.4.1  企業間內隱知識交換下賽局情景
    4.4.2  合作與欺騙策略的本量利分析
    4.4.3  內隱知識互補性大小對策略選擇的影響
    4.4.4  內隱知識交換時,垂直整合廠商的優勢策略
  4.5  隱性知識交換過程中,要防止對方的欺詐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實現員工知識分享的機制
  5.1  知識分享機制的內涵
  5.2  企業員工知識分享媒介、知識類型與效果訪談錄
    5.2.1  知識分享行為的相關因素
    5.2.2  員工知識分享媒介訪談錄
    5.2.3  員工知識類型訪談錄
    5.2.4  員工知識分享后工作效果訪談錄
    5.2.5  案例分析:員工知識類型、分享媒介對工作效果的影響
  5.3  科研人員知識分享的實現機制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企業知識整合的實現機制
  6.1  知識整合思路與知識整合機制
    6.1.1  知識整合思路
    6.1.2  企業知識整合的範圍
    6.1.3  知識整合機制
  6.2  經驗分析——團隊知識整合的實現機制
    6.2.1  科研團隊的內涵
    6.2.2  科研小組知識整合實例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高新區企業知識創新模式及其應用
  7.1  企業知識創新相關的理論
    7.1.1  知識創新可引發技術創新
    7.1.2  個人專精(學習)理論
    7.1.3  團隊學習理論
  7.2  知識創新模式的相關研究成果
  7.3  案例研究
    7.3.1  目標案例的選擇
    7.3.2  目標案例背景分析
    7.3.3  個案公司知識創新特色、環境因素與知識創新的關係及其利用的策略
      與方法
  7.4  開發區企業知識創新模式解析
    7.4.1  模式總體布局
    7.4.2  環境因素與知識創新的關係及其利用的策略與方法
  7.5  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一、調查問卷
  二、杭州高新區部分企業名錄(2012)及問卷調查部分數據錄入
  三、問卷調查統計處理過程數據(sPSS)
名詞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