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英美金融道路的歷史經驗與中國啟示/國家智庫報告

  • 作者:伍聰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16186787
  • 出版日期:2016/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25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伍聰著的這本《英美金融道路的歷史經驗與中國啟示》主要研究英美金融體系的興衰,以及中國如何通過互聯網金融戰略實現金融崛起。本書在「縱向」進行基於歷史維度300年的時期比較,「橫向」進行基於國家維度的英美國別比較,得到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金融效率與金融穩定缺一不可的歷史經驗。以此為鑒,探討在英美金融模式的歷史經驗基礎上,中國應如何抓住機遇,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實現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競合,以此構建效率與穩定動態平衡的新型金融體系,實現大國金融崛起。

作者介紹
伍聰
    伍聰,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曾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學金、優秀獎教金。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貨幣與貨幣政策,代表論文有《「負利率」問題研究的演進與新進展》、《中國投資:規模與質量的兩難選擇》、《西方結算貨幣選擇理論研究評述》等,發表各類論文40余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多個課題和項目。

目錄
導論
一 英國金融模式興起與衰落:金融效率的視角
  (一)英國金融革命的興起: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二)英國金融模式的形成: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體系
  (三)金融效率的缺失:走向集中壟斷的英國銀行體系
  (四)英國金融模式的衰落:無法適應新經濟內在需求
二 美國金融模式的興起與衰落:金融穩定的視角
  (一)美國金融模式的形成:投資銀行體系概貌
  (二)「大蕭條」后的美國經濟:為什麼需要投資銀行體系
  (三)美國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投資銀行體系如何推動
  (四)金融穩定的缺失:美國工業化、去工業化、金融化的歷史演進
  (五)美國金融模式的衰落:兼談「再工業化」的失靈
三 互聯網金融興起:中國的啟示與實踐
  (一)「互聯網+」: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靈魂
  (二)互聯網金融的內涵:替代還是融合
  (三)誘致性制度變遷:互聯網金融源頭與演進
  (四)激勵性補充: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各自優勢
  (五)機遇與對策: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競合
四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體系:默頓功能理論的解讀
  (一)便利性:如何提升金融體系清算支付功能
  (二)合作性:如何提升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
  (三)虛擬性:如何為資本配置提供更多元時間空間渠道
  (四)開放性:如何強化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擔功能
  (五)共享性:如何分享「大數據」和更充分的信息
  (六)普惠性:如何在金融交易雙方形成共同激勵
五 互聯網金融衝擊下的穩定與效率:「大金融」框架的視角
  (一)傳承穩定器作用:明確銀行體系的基礎性地位
  (二)發揮效率器作用:努力發展制度健全的互聯網金融
  (三)中國新型金融體系:基於「國家稟賦」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動態發展
六 結語與政策建議
  (一)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
  (二)金融效率與金融穩定:缺一不可
  (三)關於中國互聯網金融:五個基本判斷
  (四)關於中國金融的崛起:若干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