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正義的理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文叢

  • 作者:(印)阿馬蒂亞·森|譯者:王磊//李航|校注:劉,民權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54923
  • 出版日期:201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1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我們為什麼需要正義的理論?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正義理論?《正義的理念》作者阿馬蒂亞·森認為:我們需要超越,而不只是停留在對於不公正的直觀感受上;我們必須通過理智的審思來對我們日常感受到的不公正進行批判性考察,才能確定我們目睹的悲劇是否可以成為譴責的依據,才能將不可抗阻的災害與本可預防而未能阻止的人禍區分開來,才能將我們的視野由對於慘狀的單純觀察和施救,轉向對於其中不公正現象的深刻分析和解剖。
    《正義的理念》還明確指出,研究正義問題,需要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規則上的探討上;需要關注如何減少不公正,而不是局限於尋找絕對的公正;我們的視野可以遍布全球,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個國家的邊界範圍以內。任何人都不應該也沒有必要把正義以及與此相關的自由、民主和人權思想貼上西方世界的標籤。

作者介紹
(印)阿馬蒂亞·森|譯者:王磊//李航|校注:劉,民權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1933-),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因為在福利經濟學上的貢獻而獲獎,是關注最底層人民的經濟學家,也被稱為「窮人的經濟學家」。     阿馬蒂亞·森于1933年出生於印度。1943年,他9歲時,家鄉發生了大飢荒,餓死了數百萬人。這件事對他以後生活道路選擇和學術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大學期間,他開始學的是自然科學,後轉向了經濟學。9歲的經歷是促使他選擇學習經濟學的重要原因,他一接觸經濟學即表現出對經濟學的強烈興趣。1959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印度、英國和美國任教。1998年離開哈佛大學到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任院長。他曾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寫過人類發展報告,當過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的經濟顧問。     他研究經濟學的重要動機之一,是幫助他的祖國印度擺脫經濟貧困,走向繁榮。他離開印度,輾轉于歐美各著名學府,但始終和國內的大學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尤其是他曾經工作過的德里大學。他一直是該大學的榮譽教授。為了學術活動,也出於自己的愛好,他始終過著帶有遊歷性質的生活。劍橋畢業以後,他便常回印度,從來沒有半年不歸的情況。他也一直保持著印度國籍。這樣的好處之一是保證了他對於印度公眾事務的發言權。     他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的學術研究中多次提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經驗與教訓,並對中國政府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所做的有益嘗試給予充分的肯定。正是出於對中國的友好感情,他曾於20世紀80年代訪問過中國,並得到當時中國總理的接見。在倡導民主治國的今天,他的著作對中國學者有積極的現實研究與指導價值。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正義的要求
 第1章  理智與客觀
 第2章  羅爾斯及其超越
 第3章  制度與人
 第4章  聲音與社會選擇
 第5章  中立與客觀
 第6章  封閉的中立性與開放的中立性
第二部分  理智思考的形式
 第7章  位置、相關性和幻象
 第8章  理性與他人
 第9章  中立緣由的多元性
 第10章  現實、後果與主體性
第三部分  正義的實質
 第11章  生活、自由和可行能力
 第12章  可行能力與資源
 第13章  幸福、福利與可行能力
 第14章  平等與自由
第四部分  公共理性與民主
 第15章  作為公共理性的民主
 第16章  民主的實踐
 第17章  人權及其全球性
 第18章  公正與世界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