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作者:(英)約翰·穆勒|譯者:趙榮潛//桑炳彥//朱泱//胡企林|校注:胡企林//朱泱
  • 出版社:商務
  • ISBN:9787100010788
  • 出版日期:199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3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英)約翰·穆勒|譯者:趙榮潛//桑炳彥//朱泱//胡企林|校注:胡企林//朱泱

目錄
中譯本序言
特別導言
穆勒序言
緒論
第一編 生產
第一章 論生產要素
 第一節 何謂生產要素
 第二節 給勞動的作用下定義
 第三節 自然力是否在某些行業中比在另一些行業中更有助於提高勞動效率?
 第四節 有些自然要素的數量是有限的,另一些自然要素的數量則實際上是無限的
第二章 論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
 第一節 勞動或是直接用於所生產的物品,或是用於生產的預備性作業
 第二節 用於生產隨後勞動所需口糧的勞動
 第三節 用於生產原料的勞動
 第四節 用於製造工具的勞動
 第五節 用於保護勞動的勞動
 第六節 用於產品運輸和分配的勞動
 第七節 與人有關的勞動
 第八節 發現和發明的勞動
 第九節 農業上、工業上和商業上的勞動
第三章 論非生產性勞動
 第一節 勞動生產的不是物品,而是效用
 第二節 效用分成三種
 第三節 所謂生產性勞動,是指產生固定和體現在物體中的效用的勞動
 第四節 所有其他勞動,不論多麼有用,都歸入非生產性勞動類
 第五節 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
 第六節 為生產性消費供給物品的勞動和為非生產性消費供給物品的勞動
第四章 論資本
 第一節 資本是撥出來運用於再生產的財富
 第二節 指定用於生產的資本要多於生產中實際使用的資本
 第三節 考察某些可以說明資本概念的實例
第五章 關於資本的基本命題
 第一節 勞動受資本的限制
 第二節 但勞動並非總是達到資本設置的限度
 第三節 資本的增加可以使更多的勞動得到僱用,而且這沒有明確的限度
 第四節 資本是節省的結果
 第五節 資本都是要消費掉的
 第六節 資本不是靠保存,而是靠不斷再生產積累起來的
 第七節 為何國家會迅速從災難狀態恢復過來
 第八節 用公債支付政府開支的後果
 第九節 對商品的需求並非對勞動的需求
 第十節 關於徵稅的謬誤
第六章 論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
 第一節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含義
 第二節 在犧牲流動資本的情況下增加固定資本,對勞動者可能是有害的
 第三節 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第七章 論決定生產要素生產力程度的原因
 第一節 土地、勞動和資本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具有不同的生產力
 第二節 生產力較高的原因。有利的自然條件
 第三節 較大的勞動幹勁

 第四節 較高的技能和知識
 第五節 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和相互信任程度較高
 第六節 較高的安全感
第八章 論合作或勞動的聯合
 第一節 勞動聯合是生產力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二節 分工的作用
 第三節 城鎮和鄉村間勞動的聯合
 第四節 較高程度的職業劃分
 第五節 試析分工帶來的利益
 第六節 分工受到的限制
第九章 論大規模生產和小規模生產
 第一節 製造業中大規模生產方法帶來的好處
 第二節 合股原則的優點和缺點
 第三節 大規模生產所需的條件
 第四節 大面積耕作和小面積耕作之比較
第十章 論勞動增加規律
 第一節 生產增加規律取決於勞動、資本和土地三要素增加的規律
 第二節 人口規律
 第三節 人口的增長實際上受哪些抑制因素的限制
第十一章 論資本增加規律
 第一節 節約的手段和動機取決於什麼
 第二節 造成積累慾望的實際強度參差不一的原因
 第三節 積累慾望不強烈的例證
 第四節 積累慾望過強的例證
第十二章 論土地與生產增加規律的關係
 第一節 有限的土地數量及其有限的生產力,是對生產的真正限制
 第二節 土地生產規律,即隨著所使用的勞動和資本的增加而報酬遞減的規律
 第三節 抵消報酬遞減規律的因素;生產技術的進步
第十三章 前述規律的後果
 第一節 當生產是因積累慾望不足而受到限制時的補救辦法
 第二節 並非僅僅在財產不平等的國家有必要限制人口
 第三節 即使在糧食進出口方面實行自由貿易,也必須限制人口
 第四節 即使向外國移民,一般說來也必須限制人口
第二編 分配
第一章 論所有制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 對共產主義的考察
 第四節 對聖西門主義和傅立葉主義的考察
第二章 續論所有制
 第一節 私有制意味著可按契約自由取得財產
 第二節 規定的合法性
 第三節 私有制還包含遺贈權,但不包含繼承權,繼承問題的考察
 第四節 應否對遺贈權有所限制,如何限制
 第五節 土地所有權的根據不同於動產所有權的根據
 第六節 土地所有權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才是有效的,但這些條件不是總能實現的。對有關所有權的各種限制條件的考察
 第七節 所有權的濫用
第三章 論獲得產品分配的各階級
 第一節 有時產品由三個階級分享
 第二節 有時產品全部歸於一個階級

 第三節 有時產品分屬於兩個階級
第四章 論競爭和習慣
 第一節 競爭並非產品分配的唯一調節者
 第二節 習慣對地租和土地租佃的影響
 第三節 習慣對價格的影響
第五章 論奴隸制
 第一節 從奴隸狀況來看奴隸制
 第二節 從生產狀況來看奴隸制
 第三節 從奴隸所有者的利害關係來看奴隸解放
第六章 論自耕農
 第一節 英國和歐洲大陸對自耕農制度的不同看法
 第二節 關於瑞士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三節 關於挪威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四節 關於德國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五節 關於比利時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六節 關於英法海峽群島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七節 關於法國自耕農制度的證詞
第七章 續論自耕農
 第一節 自耕農制度對勞動積極性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 自耕農制度具有鍛煉才智的作用
 第三節 自耕農制度具有促使人們深謀遠慮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第四節 自耕農制度對人口的影響
 第五節 自耕農制度對土地細分的影響
第八章 論分益佃農
 第一節 分益佃農制度的性質及其種類
 第二節 分益佃農制度的優缺點
 第三節 有關各國分益佃農制度所起作用的例證
 第四節 廢除分益佃農制度是否合乎需要?
第九章 論投標佃農
 第一節 投標佃農制度的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 在人口過多的國家內,實行這一制度的必然後果是名義地租的產生
 第三節 這種名義地租是同勤勉、節儉或節制人口不協調的
 第四節 印度的租佃制度
第十章 廢除投標佃農制度的方法
 第一節 愛爾蘭投標佃農應當轉變為自耕農
 第二節 這一問題的現狀
第十一章 論工資
 第一節 工資取決於對勞動的需求和供給,換句話說,取決於人口和資本
 第二節 關於工資的若干通俗見解的檢討
 第三節 除少數情況以外,高工資是以限制人口為前提的
 第四節 人口的限制在某些情況下是由法律規定的
 第五節 人口的限制在其他情況下是特殊習慣的結果
 第六節 適度的人口限制是勞動階級的唯一保障
第十二章 論補償低工資的一般方法
 第一節 由法律或習慣決定工資的最低限額,並保證就業
 第二節 這種最低工資限額及就業保證,其必要的條件是用法律限制人口
 第三節 用以補足工資的各種津貼
 第四節 租地分配製度
第十三章 再論補償低工資的方法
 第一節 人口問題輿論的有害方向

 第二節 希望改善的根據
 第三節 改善勞動人民習慣的兩種相互有關的方法之一——教育
 第四節 改善勞動人民習慣的兩種相互有關的方法之二——通過國外和國內的殖民(移民),予以大規模的直接救濟
第十四章 論工資因職業而異
 第一節 工資因各種職業的引誘力不同而不同
 第二節 由自然的壟斷產生的工資差別
 第三節 接受補助金的人們在參加競爭時對工資的影響
 第四節 有獨立生活來源者參加競爭時對工資的影響
 第五節 婦女的工資何以低於男子
 第六節 由限制性法律和團體組織造成的工資差別
 第七節 關干工資取決於習慣的各種情況
第十五章 論利潤
 第一節 利潤可分解為三部分,即利息、保險費和監督工資
 第二節 利潤的最低限度以及這一限度的變動
 第三節 利潤因事業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節 利潤均等化的一般傾向
 第五節 利潤既不取決於價格,也不取決於購買和銷售
 第六節 資本家的墊款,最終是由勞動工資構成的
 第七節 利潤率決定於勞動費用
第十六章 論地租
 第一節 地租是自然壟斷的結果
 第二節 某種質量或位置的土地,如果其數量不少於需求,這樣的土地就不能產生地租
 第三節 某一土地的地租由其收穫超過已耕作的最劣等土地的收穫的部分構成
 第四節 或者由超過在最不利情況下使用的資本的報酬的部分構成
 第五節 投于土地的資本,其報酬是地租還是利潤?
 第六節 地租不在農業生產物的生產費用之內
第三編 交換
第一章 論價值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格的定義
 第三節 一般購買力是指什麼
 第四節 價值是一個相對的術語。價值的一股上升或下降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
 第五節 價值法則在應用於零售交易時應如何修改
第二章 論需求和供給,以及它們與價值的關係
 第一節 價值的兩個條件:效用和獲得的困難
 第二節 獲得商品的三種困難
 第三節 數量絕對有限的商品
 第四節 這類商品的價值法則及其需求和供給的方程式
 第五節 受上述法則制約的各種情況
第三章 論生產費用及其與價值的關係
 第一節 不增加費用就能無限增加的各種商品,它們的價值法則,生產費用
 第二節 這個法則由於供給的可能變動(而不是實際的變動)而發生作用
第四章 對生產費用的最後分析
 第一節 生產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勞動數量
 第二節 工資不是生產費用的組成部分
 第三節 但是,當工資因行業不同而有所不伺時,則另當別論
 第四節 就利潤因行業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言,利潤是生產費用的組成部分
 第五節 就利潤延續的時間長短不一而言,利潤是生產費用的組成部分
 第六節 生產費用的偶然組成部分:賦稅以及原料的稀缺性價值
第五章 論地租與價值的關係

 第一節 在增加生產費用的條件下可以無限增加的商品。這種商品的價值法則,及其在現有最為不利的條件下的生產費用
 第二節 在較為有利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這類商品,會產生地租,這種地租等於生產費用的差額
 第三節 礦山和漁場的租金以及建築物的地租
 第四節 類似地租的額外利潤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