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萬物感知(從材料與機理到智能系統的前沿科學)

  • 作者:編者:朱建雄|責編:葉娟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23611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3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工業互聯網與第五代蜂窩網路技術(5G)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未來技術面向新一代的電子、機械、材料、控制、電腦、萬物感知、智能製造、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領域的進步,促使了新型交叉學科的發展。先進的感測技術、機器學習技術與元宇宙虛擬現實技術一起被譽為國家信息智能化的重要標誌。感測技術是關於從自然信源獲取信息,並對之進行處理和識別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現代科學與工程技術,涉及感測器原理與結構,以及信息處理和識別的規劃設計、開發、制/建造、測試、應用及評價改進等活動。機器學習與虛擬現實技術則極大地為感測器件賦能,擴展人類的生存空間與精神世界。傳統意義的感測器相關書籍僅介紹感測器件種類,沒有涉及滿足新時代特徵的新技術與新方法,隨著人工智慧與虛擬現實智能系統的發展,急需將感測器件與人工智慧和可持續系統串聯起來的相關教材。
    萬物感知的新型感測與智能系統的前沿科學就是通過感測器技術滿足新時代特徵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感知周圍環境或者特殊物質,比如運動、狀態、預測趨勢、氣體感知、光線感知、溫濕度感知、人體感知等,把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給中央處理器處理,通過無線發送,最終形成運動參數、氣體濃度參數、光線強度參數、範圍內是否有人的探測數據、溫濕度數據等,然後通過機器學習以及數字孿生的動態顯示出來並執行相關驅動。
    本課程主要從感測器的材料、機理、背景,以及感測器面臨的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等角度,探討感測器的多功能用途、數據融合技術、關鍵性能指標、參數,以及各類不同感測器的特點。介紹感測器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課程通過系統性地介紹相關技術,旨在為對「萬物感知——從材料與機理到智能系統」這一前沿科學感興趣的科研工作者、教育行業的師生,以及企業的行業專家提供方向指導和技術支持。

作者介紹
編者:朱建雄|責編:葉娟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萬物感知的功能材料
    1.1.1  感測器種類
    1.1.2  感測器材料
    1.1.3  感測器發展趨勢
  1.2  萬物感知的感測器件
  1.3  萬物感知的機器學習與虛擬現實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壓阻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2.1  壓阻技術
  2.2  壓阻炭黑材料的應變感知器件
    2.2.1  炭黑壓阻器件
    2.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2.2.3  結論
  2.3  壓阻複合纖維/石墨的風速感測器件
    2.3.1  風速感測
    2.3.2  器件研製與分析
    2.3.3  結論
  2.4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電容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3.1  電容技術
  3.2  多孔激光誘導石墨烯的非理想濾波器件
    3.2.1  多孔石墨烯
    3.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3.2.3  結論
  3.3  微機械無源高通濾波器件
    3.3.1  濾波器
    3.3.2  器件研製與分析
    3.3.3  結論
  3.4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氣敏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4.1  氣敏技術
  4.2  激光誘導石墨烯的仿生電子鼻器件
    4.2.1  氨氣感知
    4.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4.2.3  結論
  4.3  紡織纖維/石墨烯氣體感知器件
    4.3.1  紡織/石墨烯感知
    4.3.2  器件研製與分析
    4.3.3  結論
  4.4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壓電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5.1  壓電技術
  5.2  可降解壓電應變感測器件
    5.2.1  可降解電子器件
    5.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5.2.3  結論
  5.3  柔性駐極體跟蹤感測器件
    5.3.1  跟蹤感測器電子器件
    5.3.2  器件研製與分析

    5.3.3  實驗與討論
    5.3.4  結論
  5.4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駐極體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6.1  駐極體技術
  6.2  駐極體微衝擊感測器件
    6.2.1  微衝擊電子器件
    6.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6.2.3  實驗與討論
    6.2.4  結論
  6.3  駐極體近距離空間感測
    6.3.1  空間近距離感測器件
    6.3.2  器件研製與分析
    6.3.3  結論
  6.4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摩擦電子器件的前沿科學
  7.1  摩擦電效應
  7.2  雙電極多層材料應變感測器件
    7.2.1  薄膜材料能量密度提升方法
    7.2.2  器件研製與分析
    7.2.3  實驗與討論
    7.2.4  結論
  7.3  單電極單層極化增強應變感測器件
    7.3.1  器件研製與分析
    7.3.2  實驗與討論
    7.3.3  結論
  7.4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萬物感知之光電智能系統的前沿科學
  8.1  摩擦電驅動離子遷移的揮發有機物感知系統
    8.1.1  離子遷移
    8.1.2  系統研製與分析
    8.1.3  實驗與討論
    8.1.4  結論
  8.2  光電感知揮發性有機物識別系統
    8.2.1  光電有機物辨識
    8.2.2  系統研製與分析
    8.2.3  結論
  8.3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萬物感知之機器學習賦能智能系統的前沿科學
  9.1  深度學習增強機器視覺缺陷辨識系統
    9.1.1  視覺檢測
    9.1.2  系統研製與分析
    9.1.3  方法與辨識
    9.1.4  結論
  9.2  頻譜分析特徵重構的電致發光圖像缺陷檢測系統
    9.2.1  紅外視覺檢測
    9.2.2  系統研製與分析
    9.2.3  結論
  9.3  光學視覺識別的可調視覺辨識系統
    9.3.1  變焦視覺

    9.3.2  系統研製與分析
    9.3.3  結論
  9.4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萬物感知功能材料之智能系統應用的前沿科學
  10.1  直流發電驅動虛擬現實
    10.1.1  摩擦電的直流發電
    10.1.2  系統研製與分析
    10.1.3  結論
  10.2  人機界面的虛擬現實系統
    10.2.1  人機界面感知
    10.2.2  系統研製與分析
    10.2.3  結論
  10.3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萬物感知之智能系統展望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