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為電力行業「十四五」規劃教材。
本書為校企合作教材,採取項目制形式,以任務單為載體,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探討物聯網技術及工程實踐。
本書共分9個項目,主要包括項目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本地終端設備開發、物聯網操作系統終端應用、感測器網路與通信、聯網設備接入平台、物聯網應用程序開發、CodeArts平台使用、物聯網與大數據、物聯網與AI等。書中按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崗課賽證理念,全面闡述華為物聯網技術的架構和實踐流程,並以靈活、自主的活頁式教材為載體,方便項目式教學落地和實施。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職教本科、應用型本科等院校的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軟體技術、電腦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科研人員、工程師和大數據愛好者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項目1 系統需求分析與方案設計
1.1 任務1 產品需求搜集與分析
1.1.1 現代軟體工程的需求工程概念
1.1.2 需求規格說明書撰寫原則
1.1.3 敏捷過程中的需求規劃
1.2 任務2 系統方案設計
1.2.1 硬體設備選型
1.2.2 感測器組網
1.2.3 物聯網平台
1.2.4 應用程序
1.2.5 APP分類
1.2.6 物聯網與大數據
項目2 本地設備終端開發
2.1 任務1 點亮第一盞燈
2.1.1 STM32中的GPIO原理
2.1.2 圖形化代碼生成工具在STM32開發中的作用
2.1.3 STM32開發方式
2.2 任務2 單片機串列介面配置與應用
2.2.1 STM32中的USART原理
2.2.2 STM32軟體調試的手段
2.2.3 microlib庫
2.3 任務3 單片機讀取光強度感測器數據
2.3.1 STM32中的I2C原理
2.3.2 STM32 HAL庫函數之I2C
2.2.3 BH1750是什麼
項目3 物聯網操作系統終端應用
3.1 任務1 LiteOS基礎入門
3.1.1 LiteOS應用
3.1.2 SDK和LiteOS的關係
3.1.3 Visual Studio Code物聯網插件
3.2 任務2 數據採集在LiteOS中的實現
3.2.1 溫/濕度、光照度感測器原理
3.2.2 驅動開發
項目4 感測器網路與通信
4.1 任務1 Wi-Fi通信模組及其應用
4.1.1 Wi-Fi工作原理
4.1.2 ESP8266模組使用
4.1.3 物聯網常用協議——MQTT
4.1.4 LiteOS互聯組件
4.2 任務2 NB-IoT通信模組及其應用
4.2.1 NB-IoT對接華為雲流程
4.2.2 使用AT指令定位模組通信問題
4.2.3 物聯網常用協議——CoAP
4.2.4 NB與其他長距離通信網路(LoRa)的對比
項目5 物聯網設備接入平台
5.1 任務1 產品開發
5.1.1 華為雲物聯網平台
5.1.2 產品模型
5.1.3 CoAP和MQTT協議
5.2 任務2 設備側SDK集成
5.2.1 IoT Device SDK Tiny
5.2.2 MCU+模組模式
5.2.3 LwM2M協議
5.3 任務3 華為雲北向API調測
5.3.1 主要API列表
5.3.2 REST API請求的組成
5.3.3 調測方法
項目6 物聯網應用程序開發
6.1 任務1 微信小程序技術應用
6.1.1 微信小程序開發基礎
6.1.2 華為雲設備影子獲取API調測
6.1.3 Token獲取機制
6.2 任務2 PC Web技術應用
6.2.1 Web開發基礎
6.2.2 Django Web框架
6.2.3 華為雲SDK版本和API版本(以Python為例)
項目7 CodeArts平台使用
7.1 任務1 軟體開發生產線使用流程
7.1.1 軟體開發生產線
7.1.2 CI/CD
7.1.3 敏捷開發
7.2 任務2 CodeArts搭建Android應用
7.2.1 編譯構建
7.2.2 如何構建高效的持續交付能力
7.2.3 敏捷測試
項目8 物聯網與大數據
8.1 任務1 數據轉發至OBS長期儲存
8.1.1 物聯網IoTDA平台數據轉發
8.1.2 對象存儲服務
8.1.3 基於OBS的華為雲大數據存算分離方案
8.2 任務2 從零開始使用Hadoop
8.2.1 如何快速使用MRS
8.2.2 MapReduce作業運行過程
8.2.3 華為雲MRS服務應用場景
項目9 物聯網與AI
9.1 任務1 一鍵完成商超商品識別模型部署
9.1.1 ModelArts
9.1.2 開發環境介紹
9.1.3 模型開發簡介
9.1.4 準備數據
9.2 任務2 垃圾分類(使用新版自動學習實現圖像分類)
9.2.1 自動學習簡介
9.2.2 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