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IPv6(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推薦教材)

  • 作者:編者:呂高鋒//唐竹//蔡志平//楊翔瑞//林旭|責編:文怡//李曄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700661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3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IPv6》以傳統TCP/IP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以IPv4向IPv6的過渡為切入點,以雲網融合為技術匯流排,以智能網路為探索前沿構建知識體系。在專業廣度上,包括協議規範、路由轉發、管理控制、網路安全和融合發展等,全面覆蓋網路轉發、控制、管理和安全平面等技術;在專業深度上,包括高性能網路轉發、可編程網路處理和智能在網計算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全面把握網路技術發展脈絡和發展方向;在知識體繫上,包括軟硬體協同微體系架構、網路操作系統和應用優化等,與其他學科專業知識相互交叉,全面融合各學科知識;在知識呈現上,包括概念表述、問題剖析、機制描述和實驗比較等,引導學習和啟發思考,全面貫通教學到科研流程。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電腦網路」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呂高鋒//唐竹//蔡志平//楊翔瑞//林旭|責編:文怡//李曄

目錄
第一部分  網路協議規範
  第1章  IPv6協議
    1.1  IPv6地址
      1.1.1  地址模型
      1.1.2  單播地址
      1.1.3  組播地址
    1.2  IPv6報文格式
      1.2.1  面臨的主要挑戰
      1.2.2  報文格式與數據結構
      1.2.3  網路控制與協議處理
    1.3  過渡及地址映射
      1.3.1  地址映射需求
      1.3.2  互聯網過渡架構模型
      1.3.3  報文格式
      1.3.4  技術特點
    1.4  新型編址與路由
      1.4.1  身份標識與位置標識
      1.4.2  基於Loc/ID分離的路由架構
  第2章  基於IPv6的SRv6
    2.1  SRv6協議概述
      2.1.1  分段路由協議組成
      2.1.2  網路可編程性
    2.2  SRv6轉發處理流程
      2.2.1  分段路由擴展頭
      2.2.2  SR節點角色
      2.2.3  報文處理
    2.3  SRv6流量工程
      2.3.1  SR-TE概述
      2.3.2  分段路由策略
      2.3.3  段路由資料庫
      2.3.4  候選路徑的有效性
      2.3.5  綁定段
    2.4  SRv6組播(BIERv6)
      2.4.1  BIERv6介紹
      2.4.2  BIERv6分層架構
      2.4.3  BIER路由轉發
第二部分  網路路由轉發
  第3章  IPv6路由協議
    3.1  IS-IS路由協議
      3.1.1  IS-IS架構
      3.1.2  控制機制
      3.1.3  報文格式
    3.2  面向IPv6的IS-IS協議擴展
      3.2.1  IS-IS的IPv6擴展
      3.2.2  報文格式
      3.2.3  可達性TLV擴展
    3.3  BGP域間路由協議
      3.3.1  BGP概念與原理
      3.3.2  BGP消息格式
      3.3.3  BGP路由優選規則

      3.3.4  BGP錯誤處理
    3.4  面向SRv6的BGP協議擴展
      3.4.1  基於BGP的EVPN控制協議
      3.4.2  BGP對等段BGP-LS屬性
    3.5  路由操作系統
      3.5.1  FRR概述
      3.5.2  進程架構
      3.5.3  模塊組成
  第4章  網路路由計算與重路由
    4.1  網路拓撲數學模型
    4.2  地面網路路由演算法
      4.2.1  Dijkstra演算法
      4.2.2  Bellman Ford演算法
      4.2.3  Floyd演算法
    4.3  衛星網路路由演算法
      4.3.1  基本路由演算法
      4.3.2  快照路由模型
      4.3.3  快照路由優化
    4.4  快速重路由
      4.4.1  無環路備份下一跳(LFA)
      4.4.2  遠端無環路備份下一跳(RLFA)
      4.4.3  拓撲無關的無環路備份下一跳(TI-LFA)
  第5章  可編程網路轉發技術
    5.1  可編程數據平面
      5.1.1  RMT架構
      5.1.2  可編程數據平面設計挑戰
      5.1.3  FastRMT模型
    5.2  基於決策樹的分類
      5.2.1  報文分類問題
      5.2.2  內存高效的決策樹演算法MBitTree
      5.2.3  決策樹演算法的FPGA實現
      5.2.4  性能分析
    5.3  可編程數據平面網內計算
      5.3.1  網內計算
      5.3.2  網內計算推理模型CAInNet
      5.3.3  CAInNet數據平面
      5.3.4  CAInNet控制平面
    5.4  可編程數據平面鍵值存儲
      5.4.1  鍵值存儲
      5.4.2  Magneto設計
第三部分  網路傳輸控制
  第6章  網路傳輸機制
    6.1  QUIC協議
      6.1.1  QUIC機制及實現
      6.1.2  傳輸特性分析
      6.1.3  QUIC優化方法
    6.2  傳輸層協議卸載
      6.2.1  軟硬體協同
      6.2.2  性能瓶頸分析
      6.2.3  傳輸層協議卸載模型

      6.2.4  傳輸層協議卸載架構
    6.3  表示層計算加速
      6.3.1  研究動機
      6.3.2  表示層計算加速模型
    6.4  聚合傳輸協議
      6.4.1  聚合傳輸架構MINAE
      6.4.2  任務部署
  第7章  網路服務質量保障
    7.1  區分服務與實時通信
      7.1.1  Diffserv區分服務模型
      7.1.2  區分服務逐跳行為
      7.1.3  協議流程
    7.2  時間敏感網路
      7.2.1  行業應用需求特徵
      7.2.2  TSN組成原理
      7.2.3  軟體定義TSN
    7.3  確定性網路
      7.3.1  確定性網路架構
      7.3.2  控制機制
      7.3.3  封裝格式
  第8章  大規模IPv6網路管理
    8.1  傳統網路管理
      8.1.1  傳統OAM
      8.1.2  SRv6 OAM
      8.1.3  IOAM
    8.2  網路遙測
      8.2.1  背景
      8.2.2  隨流檢測技術架構與關鍵組件
      8.2.3  基於IPv6選項封裝的隨路檢測報文格式
      8.2.4  基於分段路由頭封裝的隨流檢測報文格式
    8.3  網路智能管理
      8.3.1  概述
      8.3.2  基於意圖的網路管理架構
      8.3.3  基於知識定義的網路管理架構
第四部分  網路安全防護
  第9章  網路空間探測
    9.1  網路測繪
      9.1.1  網路空間測繪挑戰
      9.1.2  網路空間測繪技術
      9.1.3  網路空間測繪應用
    9.2  IPv6地址探測
      9.2.1  IPv6地址空間探測流程
      9.2.2  IPv6目標地址生成
    9.3  網路拓撲發現
      9.3.1  網路拓撲層級劃分
      9.3.2  Traceroute技術原理
      9.3.3  假鏈路和環路識別
      9.3.4  降低冗余探測
      9.3.5  無狀態掃描
      9.3.6  別名地址解析

  第10章  網路空間防禦
    10.1  網路安全及機器學習方法
      10.1.1  網路安全挑戰
      10.1.2  數據流機器學習
      10.1.3  數據流集成學習
      10.1.4  網路入侵檢測數據集
      10.1.5  網路入侵檢測模型評價指標
    10.2  基於概念漂移的網路入侵檢測
      10.2.1  概念漂移類型
      10.2.2  概念漂移檢測器
      10.2.3  基於概念漂移的入侵檢測方法
      10.2.4  入侵檢測方法優化
    10.3  微邊界入侵檢測系統
      10.3.1  入侵檢測系統
      10.3.2  微邊界入侵檢測模塊
      10.3.3  微邊界流量日誌採集模塊
      10.3.4  微邊界訪問控制模塊
      10.3.5  安全融合中心模塊
第五部分  網路融合發展
  第11章  雲網融合
    11.1  雲數據中心網路
      11.1.1  數據中心網路架構
      11.1.2  虛擬擴展區域網
    11.2  網路功能虛擬化
      11.2.1  網路功能虛擬化技術
      11.2.2  SFC原理及架構簡介
    11.3  算力網路
      11.3.1  需求分析與問題挑戰
      11.3.2  架構模型
      11.3.3  控制機制/協議流程
      11.3.4  計算優先網路
  第12章  空天地一體化網路
    12.1  非地面網路
      12.1.1  NTN概念
      12.1.2  NTN與5G/6G網路
    12.2  衛星通信網路
      12.2.1  衛星星座
      12.2.2  衛星通信處理技術
      12.2.3  衛星網路路由演算法
      12.2.4  軟體定義衛星網路
    12.3  UAV網路
      12.3.1  無人機網路
      12.3.2  軟體定義無人機集群分簇控制
      12.3.3  大規模無人機自組網路由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