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講述電腦網路技術。首先介紹電腦網路的發展歷程、基本概念和體系結構,然後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五層體系結構為主線講述電腦網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最後講述網路安全和新型電腦網路應用技術。
全書注重講述電腦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它們是最重要的知識點;同時也盡量反映電腦網路發展的新技術。
本書主要針對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本科生「電腦網路」課程的教學,也可作為其他類專業和其他授課對象的教材,還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相關開發研究工作的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編者:姜敏//張曾科//薛拾貝|責編:謝琛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電腦網路的發展歷程
1.1.1 電腦網路產生的背景
1.1.2 電腦網路的產生
1.1.3 電腦網路的快速發展
1.1.4 Internet時代
1.1.5 電腦網路應用實例
1.2 電腦網路的基本概念
1.2.1 什麼是電腦網路
1.2.2 電腦網路的分類
1.2.3 電腦網路的性能指標
1.2.4 電腦網路的數據交換方式
1.3 電腦網路體系結構
1.3.1 OSI體系結構
1.3.2 TCP/IP體系結構
1.3.3 五層體系結構
?1.4 電腦網路的標準化
1.4.1 標準化組織
1.4.2 RFC文檔
思考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2.2 頻帶傳輸技術
2.2.1 什麼是頻帶傳輸
2.2.2 調製解調技術
2.3 基帶傳輸技術
2.3.1 什麼是基帶傳輸
2.3.2 編碼解碼技術
2.4 通道復用技術
2.4.1 什麼是通道復用
2.4.2 頻分復用(FDM)
2.4.3 時分復用(TDM)和統計時分復用(STDM)
2.4.4 波分復用(WDM)
2.4.5 碼分多路復用(CDMA)
2.4.6 數字傳輸系統SDH/SONET
2.5 寬頻接入技術
2.5.1 用戶電腦接入Internet的方式
2.5.2 數字用戶線xDSL
2.5.3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HFC)
2.5.4 光纖接入FTTx
2.6 通道的傳輸性能
2.6.1 通道的帶寬和信號的波特率
2.6.2 通道的極限傳輸能力
2.7 傳輸媒體
2.7.1 電磁波及其頻譜
2.7.2 雙絞線
2.7.3 同軸電纜
2.7.4 光纖
2.7.5 無線傳輸
思考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及其傳輸中的問題
3.1.1 數據鏈路及其功能
3.1.2 數據鏈路傳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2 幀同步和透明傳輸
3.2.1 幀同步
3.2.2 透明傳輸
3.3 差錯檢驗
3.3.1 差錯檢驗方法
3.3.2 循環冗余檢驗(CRC)
3.3.3 糾錯編碼
?3.4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
3.5 點對點協議(PPP)
3.5.1 PPP及其幀格式
3.5.2 PPP運行狀態圖
3.5.3 PPP的身份認證
思考題
第4章 乙太網
4.1 IEEE 802 LAN體系結構
4.1.1 IEEE 802 LAN標準
4.1.2 IEEE 802 LAN參考模型
4.1.3 媒體接入控制子層
4.1.4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4.2 乙太網的媒體接入控制子層
4.2.1 乙太網的前世今生
4.2.2 乙太網媒體接入控制機制CSMA/CD
4.2.3 乙太網衝突檢測機制的必要條件
4.2.4 乙太網幀格式
4.2.5 乙太網的數據傳輸
?4.2.6 乙太網的通道利用率
4.2.7 乙太網傳輸特點
4.2.8 全雙工乙太網
4.3 乙太網的技術演進
4.3.1 CSMA/CD引發的乙太網技術演進
4.3.2 傳統乙太網
4.3.31 00BaseT乙太網
4.3.4 吉比特乙太網
4.3.51 0吉比特乙太網
?4.3.64 0/100吉比特乙太網
?4.3.7 向太比特乙太網邁進
4.4 交換式乙太網
4.4.1 網橋
4.4.2 交換機
4.4.3 交換式乙太網及其特點
4.5 虛擬區域網(VLAN)
4.5.1 VLAN及其特點
4.5.2 VLAN幀格式
4.5.3 VLAN內廣播
?4.5.4 VLAN間訪問
思考題
第5章 無線電腦網路
5.1 無線區域網(WLAN)
5.1.1IEEE 802.11 WLAN
5.1.2IEEE 802.11 物理層標準
5.1.3IEEE 802.11 MAC層幀和幀格式
5.1.4IEEE 802.11 MAC層DCF
?5.1.5IEEE 802.11 MAC層PCF
?5.1.6 WLAN管理
5.2 無線城域網(WMAN)
5.2.1IEEE 802.16 標準和WiMAX
5.2.2 WiMAX網路
?5.2.3IEEE 802.16 WMAN體系結構
5.3 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
5.3.1 藍牙系統
?5.3.2 ZigBee
?5.4 無線人體域網(WBAN)
思考題
第6章 網路層
6.1 網路層的功能
6.1.1 網路層核心功能——網路互聯
6.1.2 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路由器
6.1.3 Internet網際層
6.2 網際協議(IP)
6.2.1 基本的IP地址——分類二級IPv4地址
6.2.2 劃分子網——分類三級IPv4地址
6.2.3 構造超網——無類別二級IPv4地址
6.2.4 IP數據報格式
6.2.5 IP數據報的分片與重組
6.2.6 IP數據報轉發
?6.2.7 IP數據報選項
6.3 地址解析協議(ARP)
6.3.1 IP數據報傳輸中的地址轉換
6.3.2 ARP地址解析機制
6.4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ICMP)
6.4.1 ICMP及其報文格式
6.4.2 ICMP報文
6.5 路由選擇協議
6.5.1 路由器的動態路由選擇
6.5.2 路由信息協議(RIP)
?6.5.3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
?6.5.4 邊界網關協議(BGP)
6.6 IP多播
6.6.1 IP多播和多播協議
?6.6.2 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
6.7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IPv
6.7.1 IPv6及其特點
6.7.2 IPv6地址
6.7.3 IPv6數據報格式
6.7.4 IPv4向IPv6過渡
6.8 IP主幹網
?6.8.1 基於ATM的IP傳輸機制
?6.8.2 多協議標記交換
6.8.3 IP over SDH
6.8.4 IP over WDM
6.9 數據中心網路
6.9.1 簡介
6.9.2 數據中心網路的硬體設備
6.9.3 數據中心網路的軟體技術
6.9.4 數據中心網路的拓撲結構
6.9.5 數據中心網路的負載均衡和優化設計
6.10 軟體定義網路技術
6.10.1 軟體定義網路(SDN)技術概述
6.10.2 軟體定義網路的架構
6.10.3 SDN控制器
6.10.4 OpenFlow協議
6.10.5 SDN應用程序的設計和實現
思考題
第7章 傳輸層
7.1 傳輸層的功能
7.2 傳輸層埠
7.2.1 埠及其作用
7.2.2 埠類型
7.3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7.3.1 UDP用戶數據報
7.3.2 UDP偽報頭
7.3.3 UDP的特點
7.4 傳輸控制協議(TCP)
7.4.1 可靠傳輸工作原理
7.4.2 TCP報文段
7.4.3 TCP連接管理
7.4.4 TCP差錯控制
7.4.5 TCP流量控制
7.4.6 TCP擁塞控制
思考題
第8章 應用層
8.1 網路應用進程的工作模式
8.1.1 C/S模式和P2P模式
8.1.2 C/S模式和P2P模式的比較
8.2 域名系統(DNS)
8.2.1 Internet域名結構
8.2.2 域名解析
?8.3 文件傳輸協議
8.3.1 文件傳輸協議的工作機制
8.3.2 FTP訪問控制
8.4 電子郵件
8.4.1 電子郵件相關標準
8.4.2 電子郵件系統
?8.4.3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
?8.4.4 簡單的郵件傳送協議(SMTP)
?8.4.5 郵局協議POP
8.5 萬維網(WWW)
8.5.1 什麼是萬維網
8.5.2 萬維網工作機制
8.5.3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8.5.4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8.5.5 靜態Web文檔
?8.5.6 動態Web文檔和活動Web文檔
8.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8.6.1 DHCP的功能
?8.6.2 DHCP工作機制
8.7 P2P應用
8.7.1 MP3共享服務Napster
8.7.2 文件共享服務BitTorrent
思考題
第9章 網路安全
9.1 網路安全結構ISO?SA
9.2 數據加密技術
9.2.1 密碼學基礎
9.2.2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與公開密鑰密碼體制
?9.2.3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的經典演算法DES
?9.2.4 公開密鑰密碼體制的經典演算法RSA
9.3 數字簽名和報文摘要
9.3.1 數字簽名
9.3.2 報文摘要
9.4 身份認證和密鑰分配
9.4.1 什麼是身份認證和密鑰分配
?9.4.2 基於對稱密鑰的身份認證和密鑰分配
?9.4.3 基於公鑰的身份認證和公鑰分配
9.5 Internet網路安全技術
9.5.1 網路層安全技術
9.5.2 傳輸層安全技術
9.5.3 應用層安全技術
9.6 虛擬專用網(VPN)
9.6.1 虛擬專用網及其類型
9.6.2 虛擬專用網隧道和隧道協議
9.7 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
9.7.1 防火牆技術
9.7.2 防火牆系統
9.7.3 入侵檢測系統(IDS)
思考題
第10章 新型電腦網路應用技術
10.1 雲計算
10.1.1 雲計算架構
10.1.2 雲計算的主要技術
10.2 區塊鏈
10.3 邊緣計算
10.3.1 邊緣計算架構
10.3.2 邊緣計算的特點
10.4 混合現實技術
10.5 人工智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