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工智慧通識/數智人才培養AI通識精品系列

  • 作者:編者:莫宏偉|責編:孫澍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671394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介紹了人工智慧歷史、思想、技術、研究、應用與倫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全書共9章,首先從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史入手,探討了人工智慧相關的哲學思考和科幻想象;其次從技術層面,詳細闡述了感測器、大數據、深度學習等基礎技術,並深入探討了機器感知智能、機器認知智能、機器語言智能等多個智能維度。本書特別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與機器創造力的發展,並通過製造、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的應用案例展示了人工智慧的實踐價值。同時,本書還探討了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倫理與治理挑戰,對智能社會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展望。
    本書架構完整,既關注技術創新,也重視人文思考,是一部融合技術與人文的人工智慧通識讀本,適合作為全校人工智慧通識課程教材,也可供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莫宏偉|責編:孫澍
    莫宏偉,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學博士、教授,類腦計算與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常務理事,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人工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長期從事人工智慧導論、原理與方法的課程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涉及類腦計算、自然計算、智能機器人、視覺智能與認知智能等。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學技術預先研究基金等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6部、教材2部,授權發明專利8項。

目錄
01  緒論
  1.1  認識與理解智能
    1.1.1  生命智能
    1.1.2  人類智能
    1.1.3  智能概念
  1.2  人工智慧含義
  1.3  人工智慧相關概念辨析
    1.3.1  對機器智能等傳統及新概念的理解
    1.3.2  弱人工智慧與強人工智慧
    1.3.3  專用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
    1.3.4  超級人工智慧
  1.4  人工智慧的認識視角
    1.4.1  智能進化的大曆史框架
    1.4.2  哲學與倫理視角
    1.4.3  人文與文化視角
    1.4.4  科學與技術視角
    1.4.5  社會與經濟視角
  1.5  人工智慧研究重點方向及領域
    1.5.1  傳統研究方向與領域
    1.5.2  現代研究重點方向及領域
  1.6  人工智慧基礎技術
  1.7  人工智慧技術的社會與行業應用
  1.8  人工智慧應用的挑戰與未來方向
  1.9  人工智慧五維知識體系
  1.10  本章小結
02  人工智慧哲學與人工智慧發展歷史
  2.1  人工智慧哲學問題
    2.1.1  心靈是否可計算
    2.1.2  意識是什麼
    2.1.3  心智是什麼
  2.2  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哲學分支
    2.2.1  心靈哲學
    2.2.2  心智哲學
    2.2.3  計算主義
  2.3  強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的實現問題
    2.3.1  強人工智慧的實現問題
    2.3.2  通用人工智慧的實現問題
  2.4  人工智慧發展歷史
    2.4.1  「計算」的歷史
    2.4.2  關於「人工智慧」的原初思想
    2.4.3  人工智慧當代史
    2.4.4  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
  2.5  本章小結
  習題
03  人工智慧技術基礎
  3.1  感測器技術
    3.1.1  感測器概念
    3.1.2  感測器與人工智慧
  3.2  大數據技術
    3.2.1  大數據概念

    3.2.2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3.3  並行計算技術
    3.3.1  並行計算概念
    3.3.2  並行計算與人工智慧
  3.4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3.4.1  數字圖像處理概念
    3.4.2  示例:一個完整的車牌號識別系統
  3.5  人工神經網路技術
    3.5.1  人工神經網路概念
    3.5.2  人工神經網路聯結方式
  3.6  機器學習技術
    3.6.1  機器學習概念與類型
    3.6.2  監督學習原理
    3.6.3  機器學習流派
  3.7  深度學習技術
    3.7.1  深度學習概念與含義
    3.7.2  深度學習主要方法及其應用
  3.8  本章小結
  習題
04  人工智慧學科基礎
  4.1  人工智慧多學科交叉的含義
  4.2  人工智慧多學科交叉
    4.2.1  第一類:哲學
    4.2.2  第二類:基礎學科
    4.2.3  第三類:揭示生命及其本質的學科
    4.2.4  第四類: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工程技術學科
    4.2.5  第五類與第六類: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非工學類學科
  4.3  本章小結
  習題
05  機器智能
  5.1  機器感知智能
    5.1.1  動物感知智能與機器感知智能
    5.1.2  機器視覺智能
  5.2  機器認知智能
    5.2.1  人的心智與機器認知
    5.2.2  機器認知智能
  5.3  機器博弈智能
    5.3.1  人類博弈與機器博弈
    5.3.2  完全信息博弈
    5.3.3  不完全信息博弈
    5.3.4  會打電子遊戲的人工智慧
  5.4  機器語言智能
    5.4.1  人的語言與機器語言
    5.4.2  大語言模型及其應用
  5.5  行為智能與機器人
    5.5.1  機器人概念
    5.5.2  機器人類型
  5.6  機器具身智能
    5.6.1  具身智能概念
    5.6.2  具身智能實現方法

  5.7  機器類腦智能
    5.7.1  類腦智能定義
    5.7.2  類腦電腦與類腦智能
  5.8  人機混合智能
    5.8.1  人機混合智能概念與類型
    5.8.2  可穿戴計算
    5.8.3  外骨骼
    5.8.4  腦機介面
  5.9  本章小結
  習題
06  AIGC與機器創造
  6.1  大模型技術
    6.1.1  大模型基本概念
    6.1.2  大模型預訓練
  6.2  AIGC
    6.2.1  AIGC發展歷程
    6.2.2  AIGC技術
    6.2.3  AIGC應用及場景
  6.3  人工智慧與創造力
  6.4  AIGC與機器創作
    6.4.1  音樂生成與音樂創作
    6.4.2  圖像生成與美術創作
    6.4.3  文本生成與文學創作
  6.5  人工智慧與科學發現
    6.5.1  材料設計
    6.5.2  化學合成
    6.5.3  藥物設計
    6.5.4  數學定理證明
    6.5.5  物理定律發現
  6.6  本章小結
  習題
07  人工智慧行業應用
  7.1  智能製造
    7.1.1  智能製造定義及含義
    7.1.2  智能製造與數字製造
    7.1.3  智能製造產業核心內容
    7.1.4  智能製造技術應用
  7.2  智能醫療
    7.2.1  智能醫療概念
    7.2.2  智能醫療技術應用
  7.3  智能農業
    7.3.1  智能農業概念
    7.3.2  人工智慧技術農業應用
    7.3.3  農業機器人
  7.4  智能教育
    7.4.1  智能教育定義與含義
    7.4.2  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7.4.3  智能學習模式
  7.5  智能航天探測
    7.5.1  智能航天探測概念

    7.5.2  人工智慧技術航天探測應用
  7.6  智能服務業
    7.6.1  智能服務業概念
    7.6.2  人工智慧技術在服務業的應用
  7.7  智能司法
    7.7.1  智能司法概念
    7.7.2  人工智慧技術司法應用
  7.8  智能金融
    7.8.1  智能金融概念
    7.8.2  人工智慧技術金融應用
  7.9  智能商業
    7.9.1  智能商業概念
    7.9.2  人工智慧技術商業應用
  7.10  本章小結
  習題
08  人工智慧倫理與治理
  8.1  道德倫理與倫理學
    8.1.1  道德與倫理
    8.1.2  倫理學概念
  8.2  人工智慧倫理
    8.2.1  人工智慧倫理概念
    8.2.2  人工智慧倫理學概念與含義
    8.2.3  人工智慧倫理髮展簡史
  8.3  人工智慧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
  8.4  人工智慧倫理體系及主要內容
    8.4.1  人工智慧倫理體系
    8.4.2  人工智慧倫理主要內容
  8.5  人工智慧倫理髮展原則
  8.6  人工智慧法律
    8.6.1  法律對於人工智慧的意義
    8.6.2  人工智慧帶來的法律挑戰
  8.7  人工智慧治理
    8.7.1  人工智慧治理概念
    8.7.2  人工智慧治理措施
    8.7.3  IBM人工智慧治理技術解決方案
  8.8  本章小結
  習題
09  智能社會的發展與未來展望
  9.1  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3個階段
  9.2  智能醫療的全面普及
  9.3  教育的個性化與全球化
  9.4  工作方式的革新
  9.5  交通與城市管理
  9.6  新興產業的崛起
  9.7  人工智慧應對全球性挑戰
    9.7.1  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
    9.7.2  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9.7.3  災害應對與全球合作
  9.8  未來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9.9  本章小結

  習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