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網路團體的悖論(他人在場時的孤單)/心理咨詢師系列

  • 作者:(美)哈伊姆·溫伯格|責編:敬京|譯者:佘炤灼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53191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網路團體的悖論:他人在場時的孤單》由哈伊姆·溫伯格所著,探討網路團體相關問題。本書指出網路團體存在諸多悖論,如參與與未參與、親近與陌生等矛盾感受並存。作者從自身創建團體心理治療論壇的經歷出發,講述網路團體的發展,發現其動力與地麵團體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書中闡述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包括互聯網用途、團體分析理論、文化與團體的關聯、線上在場意義、邊界問題、論壇動力、社會潛意識及亞隆療效因子等。它揭示了網路團體雖缺乏研究,但對數百萬人有吸引力且不會被社交網路取代。
    本書適合心理治療師、團體分析師、團體歷程學習者、參與虛擬團體的人等閱讀,能幫助他們了解網路團體的吸引力來源、團體歷程及互聯網背後隱藏的內容,同時為未來網路團體研究指明方向。

作者介紹
(美)哈伊姆·溫伯格|責編:敬京|譯者:佘炤灼
    哈伊姆·溫伯格(Haim Weinberg),加利福尼亞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和團體分析師。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托職業心理學院國際項目主任,懷特研究所和阿蘭特國際大學副教授。特拉維夫大學團體帶領者培訓項目教師組成員。北加利福尼亞團體心理治療學會主席,國際團體治療與團體過程協會理事會前理事。

目錄
第一章  一切源於關係
  互聯網的普及與傳播
  使用互聯網的三個領域
  對使用互聯網的批評和擔憂
  公眾對互聯網風險關注焦點的轉變
  連接的需要
  關係及其約束
  摘要和總結
第二章  團體分析的參考框架
  作為質性研究工具的團體分析
  從團體中的個體到團體分析
  從團體分析到社會歷程分析
  從小型團體到大型團體
  從個體潛意識到社會潛意識
  從保守團體分析到激進團體分析
  團體分析中的一些核心概念
  鏡像神經元還是想象神經元?
  關心或侵入
  本書採用的團體分析的參考框架
  總結
第三章  文化與(虛擬)團體:網路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心理方面
  文化和意識
  文化和壓制
  文化是個統一體嗎?——團體與文化的關係
  網路文化:「我們感」「自我感」和「間性存在」
第四章  網路上的無具身性關係:在場、即時性、主體,以及(團體)治療
  導言
  在場是什麼?
  在場的不同方面
  一個互聯網團體的例子
  總結
第五章  邊界(以及論壇管理者/團體帶領者的角色)
  導言:邊界和系統
  團體中的邊界
  邊界和文化
  大型團體中的邊界
  互聯網上的邊界
  邊界和團體帶領者/論壇版主的角色
  無邊界的世界和對帶領者的移情
第六章  帶給人小型團體錯覺的大型團體:討論組和論壇的動力
  介紹團體心理治療論壇
  在線交流中的心理過程與機制
  投射
  大型團體或小型團體動力
第七章  網路與社會潛意識:從親密到網密
  更多關於社會潛意識
  互聯(網)關係
  網路和多元文化主義

  結論和啟示
第八章  在虛擬空間檢測亞隆的療效因子
  亞隆的療效因子
  網路中療效因子的研究
  在網上可以找到亞隆的療效因子
  這些因子並不總是能在網上找到
  網上獨特的療效因子
  總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