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信電纜設計與製造/電線電纜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肖?//倪艷榮|責編:楊瓊//趙玲麗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4999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6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通信電纜的基礎理論,全面而系統地探討了通信電纜的結構類型、結構設計、關鍵的生產工藝以及實用的測試方法。此外,本書還深入地剖析了通信電纜迴路間的相互干擾特性,詳盡地闡述了外界電磁場對電纜的影響機制,並據此提出了有效的防護措施,旨在確保通信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本書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不僅知識覆蓋面廣,而且重點突出,實用性強,既可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老師和學生提供參考,也可為電線電纜製造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提供寶貴的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肖?//倪艷榮|責編:楊瓊//趙玲麗

目錄
前言
第1章  電氣通信概述
  1.1  通信概述
    1.1.1  電氣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通信發展史
  1.2  通信系統的組成與分類
    1.2.1  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1.2.2  通信系統分類
    1.2.3  通信網
  1.3  通信電纜的發展史
    1.3.1  世界通信電纜的發展
    1.3.2  我國通信電纜的發展
第2章  通信電纜的電氣特性
  2.1  電磁波在均勻電纜線路中的傳輸
    2.1.1  均勻傳輸線的等效電路
    2.1.2  均勻傳輸線的基本傳輸方程
    2.1.3  終端負載阻抗匹配的均勻線路
  2.2  電纜線路的二次傳輸參數
    2.2.1  特性阻抗及傳播常數的物理意義
    2.2.2  特性阻抗的計算公式
    2.2.3  傳播常數的計算公式
    2.2.4  電磁波沿電纜線路的傳播速度
  2.3  均勻電纜線路的輸入阻抗
    2.3.1  輸入阻抗的定義
    2.3.2  不同負載情況下的輸入阻抗值
    2.3.3  長線路的輸入阻抗
  2.4  非均勻電纜線路的性質
    2.4.1  非均勻電纜線路的概念
    2.4.2  非均勻電纜線路阻抗
    2.4.3  反射係數、反射衰減、駐波比(係數)與回波損耗
    2.4.4  周期性的阻抗不均勻
    2.4.5  隨機分佈的阻抗不均勻
    2.4.6  線路終端為不同負載時的終端反射係數
    2.4.7  對稱線對的不平衡衰減
  2.5  信號失真
    2.5.1  振幅失真
    2.5.2  相位失真
    2.5.3  由於特性阻抗隨其頻率變化而引起的失真
    2.5.4  非線性失真
    2.5.5  外來電磁耦合引起的失真
第3章  對稱通信電纜
  3.1  對稱通信電纜的結構元件
    3.1.1  對稱通信電纜的導電線芯
    3.1.2  對稱通信電纜的絕緣
    3.1.3  對稱通信電纜的線組
    3.1.4  對稱通信電纜的纜芯
    3.1.5  對稱通信電纜的護層
  3.2  常見的對稱通信電纜類型
    3.2.1  全塑市話電纜
    3.2.2  局用對稱電纜

    3.2.3  數字通信用水平對絞電纜
    3.2.4  車載乙太網線
    3.2.5  鐵路信號電纜
    3.2.6  其他常見對稱通信電纜
  3.3  對稱通信電纜傳輸參數的計算
    3.3.1  對稱通信電纜的有效電阻
    3.3.2  對稱通信電纜的電感
    3.3.3  對稱通信電纜的電容
    3.3.4  對稱通信電纜的絕緣電導
    3.3.5  對稱通信電纜等效介電常數和等效介質損耗角正切值的計算
    3.3.6  對稱通信電纜二次傳輸參數的計算
第4章  同軸通信電纜
  4.1  同軸通信電纜的結構元件
    4.1.1  內導體
    4.1.2  絕緣
    4.1.3  外導體
    4.1.4  護套
    4.1.5  鎧裝
  4.2  常見的同軸通信電纜類型
    4.2.1  無線通信基站用同軸電纜
    4.2.2  漏泄同軸電纜
    4.2.3  極細同軸電纜
    4.2.4  局用同軸電纜
    4.2.5  穩相同軸電纜
    4.2.6  其他同軸電纜
  4.3  同軸通信電纜的傳輸參數計算
    4.3.1  同軸電纜的特點及電氣過程
    4.3.2  同軸電纜的一次傳輸參數計算
    4.3.3  同軸電纜的二次傳輸參數計算
  4.4  射頻同軸電纜的最高使用頻率
    4.4.1  衰減指標對最高使用頻率的限制
    4.4.2  射頻同軸電纜的截止頻率
    4.4.3  周期性不均勻對最高使用頻率的限制
  4.5  同軸電纜的最佳結構
    4.5.1  衰減最小時的最佳直徑比
    4.5.2  額定電壓最大時的最佳直徑比
    4.5.3  額定峰值功率最大時的最佳直徑比
    4.5.4  額定平均功率最大時的最佳直徑比
    4.5.5  射頻同軸電纜特性阻抗的取值
第5章  通信電纜迴路間的串音
  5.1  對稱迴路間的串音機理及干擾參數
    5.1.1  串音機理
    5.1.2  一次干擾參數
    5.1.3  二次干擾參數
  5.2  對稱迴路間的間接串音
    5.2.1  經由第三迴路的間接串音
    5.2.2  由於反射引起的間接串音
  5.3  對稱迴路間電磁耦合係數及頻率的關係
    5.3.1  電磁耦合係數對串音衰減的影響
    5.3.2  電磁耦合係數與頻率的關係

  5.4  對稱通信電纜線組串音的改善
    5.4.1  改善線組間串音常用措施
    5.4.2  交叉效應
    5.4.3  線組節距設計方法
  5.5  同軸電纜迴路間的串音
    5.5.1  同軸電纜迴路間的相互干擾
    5.5.2  同軸電纜的串音防衛度
第6章  通信電纜的屏蔽
  6.1  概述
  6.2  屏蔽的基本原理
    6.2.1  三種屏蔽形式的作用原理
    6.2.2  電纜的屏蔽指標
  6.3  同軸對的屏蔽
    6.3.1  管狀外導體的屏蔽特性
    6.3.2  雙金屬管外導體的屏蔽特性
    6.3.3  螺旋繞包屏蔽的特性
    6.3.4  編織外導體的屏蔽性能
  6.4  對稱通信電纜的屏蔽
    6.4.1  主串線對在中心的單層屏蔽體的屏蔽效果
    6.4.2  低頻時防護作用係數(或屏蔽係數)
    6.4.3  主串線對偏心對屏蔽效果的影響
  6.5  電纜金屬套的屏蔽作用
    6.5.1  固有屏蔽係數
    6.5.2  實際屏蔽係數
第7章  通信電纜的製造
  7.1  通信電纜材料
  7.2  通信電纜生產設備
    7.2.1  概述
    7.2.2  常見設備
  7.3  通信電纜製造工藝
    7.3.1  概述
    7.3.2  各工序管控要領
第8章  通信電纜電氣性能測試
  8.1  工作電容測試
    8.1.1  比較法測試工作電容
    8.1.2  電橋法測試工作電容
  8.2  傳播速度與相時延
    8.2.1  基本概念
    8.2.2  試驗原理圖(傳輸法)
  8.3  特性阻抗
    8.3.1  平均特性阻抗
    8.3.2  輸入阻抗
    8.3.3  有效特性阻抗
    8.3.4  時域法測試特性阻抗
    8.3.5  擬合特性阻抗(對稱電纜)
  8.4  回波損耗及結構回波損耗
    8.4.1  回波損耗
    8.4.2  結構回波損耗(對稱電纜)
  8.5  衰減常數(電平差法)
  8.6  串音衰減(電平差法)

    8.6.1  基本定義
    8.6.2  測試原理圖
  8.7  對稱電纜不平衡衰減
第9章  通信電纜模擬分析簡介
  9.1  模擬原理
  9.2  電磁場基本理論
    9.2.1  麥克斯韋方程
    9.2.2  本構關係
    9.2.3  邊界條件
    9.2.4  能量與功率
    9.2.5  二階電磁場微分方程
    9.2.6  電磁場有限元法簡介
  9.3  通信電纜模擬步驟
    9.3.1  確定模擬目的與方案
    9.3.2  模型創建
    9.3.3  模型求解
    9.3.4  模擬後期數據處理
  9.4  模擬誤差
  9.5  通信電纜模擬分析實例
    9.5.1  電纜一、二次傳輸參數計算
    9.5.2  線對屏蔽計算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