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LED背光源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文尚勝|責編:劉鋒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
  • ISBN:9787562376712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3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從基礎理論出發,涉及LED背光源的工作原理、主要組件、設計方法以及關鍵技術等內容。具體包括背光源的發展歷程、光學系統構成與參數指標、側入式和直下式背光源的結構設計,以及色域與光學計算方法。同時,書中對Mini-LED和量子點背光源等新興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並展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考慮到光生物安全和藍光危害對用戶健康的影響,本書還特別討論了防藍光技術的評價與應用。

作者介紹
編者:文尚勝|責編:劉鋒

目錄
1 緒論
  1.1 背光源技術的發展歷程
  1.2 背光源的分類
    1.2.1 按光源入射方式分類
    1.2.2 按光源類型分類
  1.3 LED背光源技術
    1.3.1 優點
    1.3.2 缺點
2 背光源的基本組件及其參數指標
  2.1 液晶顯示器的光學系統
    2.1.1 LED綜述
    2.1.2 LED發光的基本原理及基礎光學名詞含義概述
  2.2 導光板
  2.3 擴散板
  2.4 光學膜片
  2.5 背光源光學檢測參數
    2.5.1 亮度
    2.5.2 亮度均勻度
    2.5.3 色度
    2.5.4 色域
    2.5.5 對比度
    2.5.6 色溫
3 LED背光源的基本結構與設計
  3.1 側入式背光源結構
  3.2 直下式LED背光源基本結構
    3.2.1 直下式LED背光源簡介
    3.2.2 直下式LED背光源結構
    3.2.3 直下式LED背光源發展現狀與技術難題
    3.2.4 技術發展的前景和趨勢
  3.3 LED模組光學設計
    3.3.1 LED模組中亮度計算與設計
    3.3.2 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組的光學設計
    3.3.3 側入式LED背光源模組的光學設計
  3.4 LED背光模組的色域及色坐標計算
    3.4.1 計算流程
    3.4.2 常見LED模組光學設計問題
4 Mini - LED背光源
  4.1 前言
  4.2 Mini - LED背光的定義
  4.3 Mini - LED背光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
  4.4 技術層面Mini - LED背光的難點
    4.4.1 晶元技術的難點
    4.4.2 轉移技術的難點
    4.4.3 缺陷管理的難點
    4.4.4 驅動技術的難點
    4.4.5 背板技術的難點
    4.4.6 顏色形成的技術難點
  4.5 晶元技術的難點
    4.5.1 Mini - LED背光晶元工藝(襯底、外延、晶元)
    4.5.2 Mini - LED背光晶元架構(正裝、倒裝、垂直)

    4.5.3 Mini - LED背光晶元技術挑戰
    4.5.4 Mini - LED背光晶元成本下降趨勢預測
    4.5.5 小結
  4.6 Mini - LED背光關鍵組件——轉移技術
    4.6.1 轉移方案介紹
    4.6.2 轉移方案良率及優劣勢對比
    4.6.3 轉移方案應用案例
    4.6.4 小結
  4.7 Mini - LED背光關鍵組件——檢測與修復
    4.7.1 Mini - LED背光檢測與修復應用
    4.7.2 Mini - LED晶元製程中的檢測與修復設備
    4.7.3 小結與展望
  4.8 驅動技術的難點
    4.8.1 AM驅動
    4.8.2 PM驅動
    4.8.3 AM驅動與PM驅動對比
    4.8.4 Mini - LED背光碟機動IC的技術挑戰
    4.8.5 Mini - LED背光碟機動IC案例分析
    4.8.6 Mini - LED背光碟機動未來發展趨勢
    4.8.7 小結
  4.9 背板技術難點
    4.9.1 PCB基板
    4.9.2 玻璃基板
    4.9.3 小結
  4.10 Mini - LED背光關鍵組件——色轉換材料
    4.10.1 色轉換原理,不同材料介紹
    4.10.2 色轉換不同材料對比(熒光粉、量子點、熒光粉+量子點)
    4.10.3 色轉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
    4.10.4 小結
5 量子點背光源
  5.1 前言
  5.2 面向背光技術應用的量子點材料
  5.3 基於量子點材料的背光技術
    5.3.1 量子點背光技術的封裝結構簡介
    5.3.2 量子點背光技術中的無機複合材料與工藝
    5.3.3 背光應用中的量子點光學膜發展現狀
  5.4 小結
6 白光OLED背光源介紹
  6.1 OLED介紹與發展
  6.2 OLED在顯示和照明領域的應用
    6.2.1 OLED在顯示領域的應用
    6.2.2 白光OLED在照明領域的應用
  6.3 OLED相關理論基礎
    6.3.1 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發光原理
    6.3.2 有機半導體中的激子
    6.3.3 熒光與磷光
  6.4 OLED的工作原理與器件構成
    6.4.1 OLED的工作原理
    6.4.2 OLED的器件構成
  6.5 OLED的瓶頸問題

  6.6 OLED背光源技術
    6.6.1 背光源技術介紹
    6.6.2 OLED背光源
    6.6.3 OLED背光源關鍵技術
    6.6.4 OLED背光源技術展望
  6.7 白光OLED介紹
  6.8 白光OLED的應用
  6.9 白光OLED器件的性能參數
  6.10 白光OLED器件結構
  6.11 白光OLED顯示性能提高
    6.11.1 改進白光顯示器件結構
    6.11.2 改進像素排列結構
    6.11.3 提高光提取效率
7 LED背光源的光生物安全性探討
  7.1 光生物安全
    7.1.1 光生物安全的背景介紹
    7.1.2 光生物安全的評估要素
    7.1.3 光生物安全對人的主要影響及危害
  7.2 光生物安全的分類
  7.3 光生物安全的特性參量
  7.4 光生物安全的評價方式和標準
    7.4.1 光生物安全的評價方式
    7.4.2 光生物安全的評價標準
  7.5 藍光危害
  7.6 藍光危害的特性參量
  7.7 藍光危害的評價方式和標準
  7.8 防藍光技術的介紹
  7.9 防藍光技術的評價指標
  7.10 防藍光技術的類型
  7.11 軟體防藍光技術的優劣
  7.12 硬體防藍光技術的優劣
  7.13 防藍光技術對於顯示器色彩表現的影響
  7.14 防藍光技術對顯示器色彩影響的評價指標
  7.15 防藍光技術的實用性評價和技術展望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