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太陽能電池原理與設計(十四五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動力類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王發輝//黃建華//羅胤祺//黃雪雯|責編:何紅艷//繩超
  • 出版社:中國鐵道
  • ISBN:9787113317584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3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十四五」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動力類系列教材之一,在介紹光伏產品發展概況的基礎上,從太陽能電池材料性能著手,闡述了太陽能發電原理、性能參數與物理特性;緊跟國際前沿動態,詳細講解了各類太陽能電池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技術趨勢;從太陽能電池設計角度出發,細緻剖析了不同類型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材料選擇、器件構建和製備工藝。
    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動力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儲能與動力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光伏工程技術及相關專業的教材及企業員工的崗位培訓教材,還可作為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王發輝//黃建華//羅胤祺//黃雪雯|責編:何紅艷//繩超

目錄
第1章  太陽能電池發展概況
  1.1  太陽能利用技術及其發展歷史
  1.2  太陽能電池技術概況
    1.2.1  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晶體硅太陽能電池
    1.2.2  第二代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
    1.2.3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先進太陽能電池
  1.3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挑戰
  1.4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
  拓展閱讀  液態陽光
  思考題
第2章  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半導體性能
  2.1  半導體中的電子狀態
    2.1.1  波函數
    2.1.2  電子共有化運動
  2.2  能帶
    2.2.1  能帶的概念
    2.2.2  有效質量
    2.2.3  導體、半導體、絕緣體的能帶
  2.3  半導體中的摻雜
    2.3.1  本征半導體和雜質半導體
    2.3.2  半導體中的雜質能級
  2.4  半導體載流子的分佈
    2.4.1  狀態密度
    2.4.2  費米分佈函數和費米能級
    2.4.3  導帶中的電子濃度和價帶中的空穴濃度
    2.4.4  本征半導體載流子的濃度
    2.4.5  雜質半導體載流子的濃度
    2.4.6  簡並半導體載流子的濃度
    2.4.7  非簡並半導體載流子的濃度
  2.5  p-n結
    2.5.1  空間電荷區與接觸電勢差
    2.5.2  p-n結的電場強度
    2.5.3  p-n結的電勢分佈
    2.5.4  空間電荷區寬度
    2.5.5  p-n結內電荷流動的定性描述
    2.5.6  理想的電流-電壓關係
    2.5.7  電流電壓關係的非理想因素
    2.5.8  p-n結隧道效應
  2.6  p-i-n結、金屬-半導體結與半導體異質結
    2.6.1  p-i-n結
    2.6.2  金屬-半導體接觸
    2.6.3  歐姆接觸
    2.6.4  異質結
  2.7  半導體的性能參數及表面特性
    2.7.1  載流子濃度
    2.7.2  載流子遷移率
    2.7.3  少數載流子壽命
    2.7.4  半導體材料的表面特性
  2.8  太陽能電池的物理特性
    2.8.1  光與半導體的相互作用

    2.8.2  光生伏特效應
    2.8.3  太陽能電池伏安特性
    2.8.4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及其損失
  拓展閱讀  中國40年被「卡脖子」的歷史——從切斷GPS到晶元封鎖
  思考題
第3章  硅基太陽能電池原理與設計
  3.1  硅基太陽能電池發展概況
    3.1.1  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發展概況
    3.1.2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概況
  3.2  硅基太陽能電池性能與特點
    3.2.1  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性能與特點
    3.2.2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性能與特點
  3.3  鈍化發射極背接觸(PERC)太陽能電池
    3.3.1  PERC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3.3.2  PERC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4  鈍化發射極背面擴散(PERL和PERT)太陽能電池
    3.4.1  鈍化發射極背面擴散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3.4.2  鈍化發射極背面擴散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5  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能電池
    3.5.1  TOPCon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3.5.2  TOPCon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6  硅基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
    3.6.1  SHJ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3.6.2  SHJ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6.3  SHJ太陽能電池發展方向
  3.7  交指式背接觸(IBC)太陽能電池
    3.7.1  IBC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3.7.2  IBC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7.3  高效IBC太陽能電池發展方向
  3.8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
    3.8.1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
    3.8.2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工作原理
    3.8.3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3.8.4  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方向
  拓展閱讀  目前世界最高效的太陽能電池
  思考題
第4章  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4.1  砷化鎵材料的結構與特點
    4.1.1  砷化鎵材料的結構
    4.1.2  砷化鎵材料的特點
  4.2  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4.2.1  液向外延製備技術
    4.2.2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技術
    4.2.3  分子束外延製備技術
  4.3  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4.3.1  單結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
    4.3.2  雙結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
    4.3.3  三結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
  4.4  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設計及產業現狀
    4.4.1  高效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設計思路

    4.4.2  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現狀
  拓展閱讀  天宮「充電寶」
  思考題
第5章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5.1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性能與特點
    5.1.1  碲化鎘的光學和電學性質
    5.1.2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5.2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5.3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5.4  高效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及產業發展
    5.4.1  高效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設計
    5.4.2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
  拓展閱讀  智能光伏——讓建築成為綠色「發電廠」
  思考題
第6章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6.1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史
    6.1.1  實驗萌芽開發階段
    6.1.2  小面積效率提升階段
    6.1.3  大面積組件試產階段
  6.2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6.2.1  銅銦鎵硒的物理化學性能
    6.2.2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特點
    6.2.3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性能特點
  6.3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方法
    6.3.1  襯底的選擇
    6.3.2  背電極板的製備
    6.3.3  吸收層的製備
    6.3.4  緩衝層的作用與製備
    6.3.5  窗口層的製備
    6.3.6  減反射層及頂電極的製備
  6.4  高效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6.4.1  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鹼金屬摻雜技術
    6.4.2  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低溫沉積技術
    6.4.3  銅銦鎵硒建築一體化光伏技術
  拓展閱讀  我國首座建築一體化光伏示範建築——惠州潼湖科技創新小鎮
  思考題
第7章  新型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7.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7.1.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特點
    7.1.2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結構與原理
    7.1.3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7.1.4  高效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設計
  7.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7.2.1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特點
    7.2.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結構分類與材料的選擇
    7.2.3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
    7.2.4  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
  7.3  有機太陽能電池原理和設計
    7.3.1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歷程
    7.3.2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7.3.3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7.3.4  常見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給體材料
    7.3.5  常見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受體材料
    7.3.6  常見有機太陽能電池界面材料
  拓展閱讀  太陽能電池如何「以柔為美」
  思考題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