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光通信技術及應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唐宏|責編:潘斯斯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7823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9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介紹光通信技術及其應用,主要包括光通信發展及趨勢、光纖傳輸理論、基本光纖通信器件原理及性能參數、光網路基礎、全光傳送網、全光接入網、無線光通信技術等內容,並對光纜通信線路工程設計、施工、光纜線路測試與驗收等工程內容進行了介紹。
    全書注重理論與實踐、技術與工程的結合,精選了一些當前最新的實例進行分析,並以形象直觀的圖表形式配合文字敘述,有助於讀者理解與掌握,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配合教學和學習,每章都精選一定數量的習題。
    本書可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對光通信技術感興趣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唐宏|責編:潘斯斯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系統簡介
    1.1.2  通信簡史
  1.2  光通信技術及其發展
    1.2.1  光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1.2.2  光通信技術的特點
    1.2.3  光通信技術的主要應用
    1.2.4  光通信技術的緣歷程
  1.3  傳輸參數
    1.3.1  帶寬
    1.3.2  色散
    1.3.3  增益與衰減
    1.3.4  傳輸電平
  習題一
第2章  光纖傳輸理論
  2.1  光纖簡介
    2.1.1  光纖的結構
    2.1.2  光纖的分類
  2.2  基於射線理論的光纖導光原理分析
    2.2.1  基本光學定律
    2.2.2  階躍光纖中的射線法
    2.2.3  漸變光纖中的射線法
  2.3  基於波動理論的光纖傳輸原理分析
    2.3.1  階躍光纖中LP模的場方程
    2.3.2  光纖的LP模及其特性
  2.4  光纖傳輸特性
    2.4.1  損耗特性
    2.4.2  色散特性
    2.4.3  非線性特性
  習題二
第3章  光纖通信系統及其基本部件
  3.1  光纖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3.1.1  光發射機
    3.1.2  光纖光纜
    3.1.3  光接收機
  3.2  有源光器件
    3.2.1  激光器
    3.2.2  可調諧光濾波器
    3.2.3  光分插復用器
    3.2.4  光放大器
    3.2.5  光調製器
    3.2.6  光電探測器
  3.3  無源光器件
    3.3.1  光纖連接器
    3.3.2  光衰減器
    3.3.3  光隔胃器
    3.3.4  光搞合器
    3.3.5  光波分復用器
    3.3.6  光纖光柵

    3.3.7  常用光纖特性
    3.3.8  光纜
  3.4  光線路設施
    3.4.1  光纖配線架
    3.4.2  光纜交接箱
    3.4.3  光纜分纖箱
    3.4.4  行業敷設標準
  3.5  典型光纖通信系統介紹
    3.5.1  IM-DD光纖通信系統
    3.5.2  相干光通信系統
    3.5.3  波分復用系'統
  習題三
第4章  光網路概述
  4.1  光網路發展及拓撲結構
    4.1.1  光網路發展及演變
    4.1.2  光網路拓撲結構
  4.2  SDH同步網路
    4.2.1  SDH的幀結構與段開銷
    4.2.2  SDH的復用映射結構
    4.2.3  SDH網路的基本網元
    4.2.4  SDH自愈網原理
  4.3  DWDM網路
    4.3.1  DWDM的基和既念
    4.3.2  DWDM的系統結構和組成
    4.3.3  DWDM的關鍵技術
    4.3.4  DWDM的關鍵組件
  4.4  光傳送網
    4.4.1  OTN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4.2  OTN的分層結構
    4.4.3  光傳送模塊
    4.4.4  OTN的幀結構與開銷
  4.5  光纖接入網
    4.5.1  PON的基械念
    4.5.2  PON的技術分類
    4.5.3  EPON光纖接入網
    4.5.4  光纖接入網的應用
  習題四
第5章  光纜通信工程
  5.1  光纜線路工程的建設程序
    5.1.1  立項階段
    5.1.2  實施階段
    5.1.3  驗收投產階段
  5.2  光纜線路工程設計的內容及要求
    5.2.1  三階段設計
    5.2.2  光纜線路路由的選擇
    5.2.3  局/中繼站的選擇
    5.2.4  敷設方式與光纖光纜的選擇
    5.2.5  光纜接續與光纜預留
    5.2.6  光纜線路的防護
  5.3  光纜線路施工

    5.3.1  光纜線路施工準備
    5.3.2  光纜線路工程施工
    5.3.3  光纖、光纜接續
  5.4  光纜線路竣工測試和驗收
    5.4.1  光纜線路竣工測試
    5.4.2  光纜線路政工驗收
  5.5  核心網光纜通信工程設計
    5.5.1  核心網光纖通信系統工程設計
    5.5.2  核心網光纜線路工程設計文件的編製
  5.6  接入網光纜通信工程設計
    5.6.1  接入網光纖通信系統工程設計
    5.6.2  接入網光纜線路工程設計
    5.6.3  接入網光纜線路工程設計文件的編製內容
  習題
第6章  全光傳送網
  6.1  OTN的發展歷程
  6.2  OTN光層調度技術
    6.2.1  固定光分插復用
    6.2.2  可重構光分插復用
    6.2.3  全光交叉連接
  6.3  OTN電層技術
    6.3.1  早期OTN標準
    6.3.2  OTN標誌性電層處理技術
    6.3.3  MS-OTN技術
    6.3.4  OSU技術
  6.4  OTN保護技術
    6.4.1  光層保護技術
    6.4.2  電層保護技術
    6.4.3  ASON技術
  6.5  OTN架構
    6.5.1  骨幹網組網架構
    6.5.2  城域網組網架構
    6.5.3  DCI組網架構
  6.6  全光傳送網實例
    6.6.1  OTN品質專線
    6.6.2  5G移動前傳
    6.6.3  城域綜合承載
  習題
第7章  全光接入網
  7.1  全光接入網概述
    7.1.1  全光接入網簡介
    7.1.2  全光接入網的應用場景
  7.2  全光接入網架構
    7.2.1  全光接入網的總體架構
    7.2.2  全光接入網架構的關鍵特徵
  7.3  全光接入ODN技術
    7.3.1  全光接入對ODN的要求
    7.3.2  預連接技術
    7.3.3  不等比分光
    7.3.4  數字化技術

  7.4  低延時PON技術
    7.4.1  單幀多突發技術
    7.4.2  獨立註冊通道技術
  7.5  全光接入網自動化技術
    7.5.1  SDN
    7.5.2  元數據驅動
    7.5.3  NETCONF/YANG
    7.5.4  分層抽象和橫向集成
  7.6  全光接入網實例
    7.6.1  全光家庭接入網
    7.6.2  全光園區接入網
    7.6.3  全光中小微企業接入網
  習題
第8章  無線光通信技術
  8.1  無線光通信概述
    8.1.1  無線光通信M簡介
    8.1.2  無線光通信的鏈路結構
    8.1.3  無線光通信的應用
  8.2  可見光通信
    8.2.1  可見光通信系統結構
    8.2.2  可見光通信通道建模
    8.2.3  可見光通信調製技術
    8.2.4  可見光定位技術
  8.3  地面無線光通信
    8.3.1  地面無線光通信系統結構
    8.3.2  地面無線光通信通道模型
    8.3.3  地面無線光通信分集技術
  8.4  水下無線光通信
    8.4.1  水下無線光通信系統結構
    8.4.2  水下通道隨機特性
    8.4.3  水下無線光通信調製技術
    8.4.4  水下無線光通信信號檢測技術
  8.5  衛星光通信
    8.5.1  衛星光通信系統結構
    8.5.2  衛星光通信關鍵技術
    8.5.3  衛星光通信的捕獲跟蹤瞄準
    8.5.4  典型衛星光通信系統介紹
  習題8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