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不斷推進,配電網側接入了大規模源荷儲新要素,廣泛應用了直流配電、柔性互聯等新技術,因此,探討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書是配電網網格化規劃工作的專業參考書,內容主要包括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概述、配電網構成新要素、配電網新技術應用、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屬性和特性、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劃分及應用、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內容與流程、網格發展診斷、電力需求預測、源荷儲新要素優化配置、中壓目標網架及近中期網架規劃、低壓配電網規劃、智能化規劃、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案例,旨在為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提供有力的技術與實踐支撐。
本書可供從事配電網規劃、配電網網格化規劃、智能化規劃、新型電力系統規劃等專業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對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1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概述
1.1 新型電力系統概述
1.1.1 電力系統轉型發展需求
1.1.2 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徵
1.2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概述
1.2.1 配電網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
1.2.2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的形態和特徵
1.2.3 配電網發展階段及演變路徑
2 配電網構成新要素
2.1 分散式電源
2.1.1 分散式光伏
2.1.2 分散式風電
2.1.3 生物質能發電
2.1.4 海洋能發電
2.1.5 分散式電源接入對配電網的影響
2.2 多元化負荷
2.2.1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2.2.2 綜合能源系統
2.2.3 對配電網的影響分析
2.3 分散式儲能
2.3.1 電化學儲能
2.3.2 超級電容儲能
2.3.3 氫儲能
2.3.4 對配電網的影響分析
2.4 微電網
2.4.1 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2.4.2 典型應用場景
2.4.3 對配電網影響的分析
3 配電網新技術應用
3.1 微電網(群)控制技術
3.1.1 關鍵技術與設備
3.1.2 在配電網中的應用
3.2 源荷互動技術
3.2.1 關鍵技術與設備
3.2.2 在配電網中的應用
3.3 柔性互聯技術
3.3.1 關鍵技術與設備
3.3.2 在配電網中的應用
3.4 直流配電技術
3.4.1 關鍵技術與設備
3.4.2 在配電網中的應用
3.5 智慧物聯技術
3.5.1 關鍵技術與設備
3.5.2 在配電網中的應用
4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屬性和特性
4.1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的提出
4.2 屬性和特性
4.2.1 能量屬性和特性
4.2.2 技術屬性和特性
4.2.3 環境屬性和特性
5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劃分及應用
5.1 網格邊界劃分
5.1.1 常規網格邊界劃分方法
5.1.2 計及新要素的網格邊界優化方法
5.2 網格建設標準分類
5.2.1 建設需求
5.2.2 分類方法
5.2.3 建設標準分類情況
5.3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劃分案例
5.3.1 網格邊界劃分案例
5.3.2 建設標準分類案例
6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內容與流程
6.1 規劃的新要求
6.1.1 規劃新邊界
6.1.2 規劃新內容
6.1.3 規劃新方法
6.2 規劃原則
6.3 規劃流程
6.4 網格化規劃內容深度要求
6.4.1 網格發展診斷
6.4.2 電力需求預測
6.4.3 源荷儲新要素優化配置
6.4.4 中壓網架優化
6.4.5 低壓配電網規劃
6.4.6 智能化規劃
7 網格發展診斷
7.1 網格資料收集
7.2 網格問題診斷
7.2.1 診斷指標體系
7.2.2 網格負面清單及問題星級
7.3 網格發展水平分級評價
7.4 網格發展診斷案例
8 電力需求預測
8.1 分散式電源出力預測
8.1.1 分散式光伏
8.1.2 其他分散式新能源
8.2 電動汽車充電負荷預測
8.2.1 電動汽車保有量預測
8.2.2 充電負荷特性分析
8.2.3 充電負荷預測
8.3 網格飽和負荷預測
8.3.1 預測方法
8.3.2 預測流程
8.4 網格近中期負荷預測
8.4.1 預測方法
8.4.2 預測流程
8.4.3 預測結果校核
8.5 關鍵參數的確定
8.5.1 多層級負荷同時率
8.5.2 負荷增長特性曲線
8.5.3 飽和負荷密度指標
9 源荷儲新要素優化配置
9.1 分散式新能源
9.1.1 承載力評估
9.1.2 接入系統原則
9.1.3 典型接入系統方案
9.2 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
9.2.1 充電設施充電需求測算
9.2.2 充電設施接入原則
9.2.3 典型接入系統方案
9.3 分散式儲能
9.3.1 應用原則
9.3.2 配置方法
9.3.3 經濟性評價
9.3.4 典型接入系統方案
10 中壓目標網架及近中期網架規劃
10.1 典型目標供電模式
10.1.1 構建思路與架構
10.1.2 網格化供電場景劃分
10.1.3 基於接線組的目標接線模式
10.1.4 模塊組成與技術規範
10.1.5 應用流程與方法
10.2 近中期網架規劃
10.2.1 過渡方案制定策略
10.2.2 複雜聯絡優化策略
10.3 極端場景方案安全性校驗
10.3.1 網格內關鍵負荷節點分類方法
10.3.2 網格故障場景生成
10.3.3 面向關鍵負荷的韌性評估方法
11 低壓配電網規劃
11.1 低壓典型供電模式
11.1.1 基本要求
11.1.2 模塊組成與技術規範
11.2 低壓台區規劃
11.3 典型問題解決方案
11.3.1 低電壓解決方案
11.3.2 分散式光伏接入解決方案
12 智能化規劃
12.1 智能終端規劃
12.1.1 分散式源荷數據採集方案
12.1.2 中壓饋線終端規劃
12.1.3 台區智能終端規劃
12.2 配電通信網規劃
12.2.1 通信技術路線
12.2.2 終端通信接入網規劃
12.3 配電調控系統規劃
12.3.1 配電自動化主站規劃
12.3.2 故障研判及處置
12.3.3 分散式源荷調控策略
13 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網格化規劃案例
13.1 網格概況
13.2 充電負荷預測及承載力分析
13.3 中壓配電網網架規劃方案
13.4 低壓用戶接入方案
13.5 智能化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