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吳潛蛟//劉若辰//明洋|責編:劉玉芳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大
  • ISBN:9787560672335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7
人民幣:RMB 5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詳細介紹了現代通信網中各類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闡述了交換技術與網路技術、信令技術以及傳輸技術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對推動通信網演進和發展的新技術進行了討論。全書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交換技術及通信網概述、交換機基礎理論、信令系統、數字程式控制交換原理與技術、分組交換原理與技術、ATM原理與技術、IP交換技術、移動交換技術和下一代交換技術及應用等。
    本書選材合理,內容翔實,層次清晰,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本科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通信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吳潛蛟//劉若辰//明洋|責編:劉玉芳

目錄
第1章  交換技術及通信網概述
  1.1  交換的引入
  1.2  交換方式
    1.2.1  電路交換
    1.2.2  報文交換
    1.2.3  分組交換
  1.3  交換技術發展概述
    1.3.1  快速電路交換
    1.3.2  幀中繼
    1.3.3  ATM交換與多協議標記交換
    1.3.4  光交換
  1.4  以交換為核心的通信網
    1.4.1  通信網的分類
    1.4.2  通信網分層體系結構
    1.4.3  通信網的結構
    1.4.4  電話通信網的結構
    1.4.5  編號制度
  本章小結
  習題1
第2章  交換機基礎理論
  2.1  排隊系統(隨機服務系統)理論
    2.1.1  排隊系統的基本模型
    2.1.2  常用的與排隊論相關的概率分佈
    2.1.3  排隊系統中常用的幾個概念
  2.2  通信業務量
    2.2.1  話務量的概念
    2.2.2  數據業務量
    2.2.3  交換系統的服務質量和業務負載能力
  2.3  電路交換系統的基本理論
    2.3.1  呼損指標分配
    2.3.2  利用度的概念
    2.3.3  服務設備佔用概率分佈
    2.3.4  呼損率與設備利用率
  2.4  分組交換系統的基本理論
    2.4.1  電路交換系統中的信令分組傳輸系統
    2.4.2  數據通信中的分組交換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  信令系統
  3.1  信令概述
    3.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3.1.2  信令的分類
    3.1.3  信令的傳送方式
    3.1.4  控制方式
    3.2  中國No.1  信令
    3.2.1  線路信令
    3.2.2  記發器信令
  3.3  CCS7號信令
    3.3.1  CCS7信令系統概述
    3.3.2  CCS7信令網

    3.3.3  消息傳遞部分
    3.3.4  電話用戶部分
    3.3.5  信令連接控制部分
    3.3.6  事務能力應用部分
    3.3.7  移動應用部分
    3.3.8  ISDN用戶部分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原理與技術
  4.1  交換機的基本功能與基本組成
    4.1.1  交換機的基本功能
    4.1.2  交換機的基本組成
  4.2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控制方式
    4.2.1  集中控制
    4.2.2  分散控制
    4.2.3  處理機的冗余配置
    4.2.4  多處理機之間的通信方式
  4.3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4.3.1  語音信號數字化和時分多路通信
    4.3.2  數字交換的基本過程
  4.4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硬體結構
    4.4.1  模擬用戶線介面電路
    4.4.2  中繼器
    4.4.3  信令設備
    4.4.4  交換網路與交換單元
  4.5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軟體系統
    4.5.1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軟體系統的特點
    4.5.2  交換軟體中程序設計語言的種類
    4.5.3  局數據和用戶數據
    4.5.4  操作系統
    4.5.5  呼叫處理程序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  分組交換原理與技術
  5.1  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原理
    5.1.1  分組交換方式
    5.1.2  統計時分復用
    5.1.3  路由選擇
    5.1.4  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5.2  通信網的層次結構
    5.2.1  通信網的層次結構
    5.2.2  OSI協議參考模型
    5.3  X.25  通信協議與幀中繼
      5.3.1  X.25  通信協議的建議
    5.3.2  幀中繼協議的建議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  ATM原理與技術
  6.1  非同步轉移模式(ATM)基礎
    6.1.1  ATM信元結構

    6.1.2  ATM協議參考模型
  6.2  ATM交換的基本原理
  6.3  ATM交換機的模塊結構和組成
    6.3.1  ATM交換機的模塊結構
    6.3.2  ATM交換機的組成
  6.4  ATM交換結構
    6.4.1  空分交換結構
    6.4.2  時分交換結構
  6.5  ATM交換網路的路由選擇
  6.6  ATM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6
第 7 章  IP交換技術
  7.1  IP 協議
    7.1.1  IP地址
    7.1.2  域名服務
    7.1.3  IP數據報分組格式
  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7.2.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7.2.2  路由協議
    7.2.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7.3  IP交換技術
    7.3.1  IP交換的基本概念
    7.3.2  IP交換協議
    7.3.3  IP交換機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7.4  標記交換技術
    7.4.1  標記交換部件
    7.4.2  ATM中的標記交換
    7.4.3  服務質量
    7.4.4  標記交換移植策略
  7.5  多協議標記交換
    7.5.1  MPLS的基本概念
    7.5.2  MPLS的標記分配與管理
    7.5.3  MPLS的基本交換原理
    7.5.4  MPLS的特點與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 7
第 8 章  移動交換技術
  8.1  移動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8.1.1  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結構
    8.1.2  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介面
    8.1.3  編號計劃
  8.2  移動交換的信令系統
    8.2.1  無線介面信令
    8.2.2  基站介面信令
    8.2.3  網路介面信令
  8.3  移動交換的工作原理
    8.3.1  移動呼叫處理的一般過程
    8.3.2  位置登記
    8.3.3  MS的呼叫處理

    8.3.4  漫遊與越區切換
  本章小結
  習題 8
第 9 章  下一代交換技術及應用
  9.1  軟交換技術
    9.1.1  軟交換的基本要素
    9.1.2  軟交換的體系結構和功能
    9.1.3  軟交換的參考模型
    9.1.4  軟交換網關
    9.1.5  軟交換協議
    9.1.6  基於軟交換的NGN組網及發展
  9.2  光交換
    9.2.1  光交換概述
    9.2.2  光交換原理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