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作為分層的增強現實敘事學

  • 作者:陳焱松|責編:霍春霞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 ISBN:9787507856651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伴隨位置媒介的興起及技術媒介具身化趨勢的增強,增強現實技術使人類感知空間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建立出新型的「擬態環境」,即一種被增強的空間。本書基於增強現實媒介所表現出的未來可能性,沿著從技術到媒介、從媒介到敘事、從敘事到設計的思維路徑,重點探討了增強現實的媒介屬性、增強現實的敘事理論、增強現實敘事的設計邏輯等議題,最終通過「分層」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空間關係、空間體驗及空間敘事。

作者介紹
陳焱松|責編:霍春霞
    陳焱松,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系助理研究員、「勵耘博士后」,清華大學設計學博士。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新媒體演藝創新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照明學會數字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處負責人等職。研究方向為數字藝術、跨媒介與影像敘事。

目錄
第一章  增強現實的概念建構
  第一節  重思增強現實的本體概念
    增強現實與增強虛擬
    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
    其他的概念視角
  第二節  增強現實的文獻綜述:技術、設計與敘事
    技術的綜述
    設計的綜述
    敘事的綜述:從空間敘事到互動敘事
  第三節  三條認知路徑
    從技術到媒介
    從媒介到敘事
    從敘事到設計
第二章  「增強」技術的新美學
  第一節  「空間的再媒介化」的意義建構
    作為關係的空間與媒介
    作為「分層」的增強現實敘事學
    空間媒介觀的三條認知路徑
  第二節  作為「增強」的空間美學圖式
    廣義的增強空間
    狹義的增強空間
第三章  增強現實概念的媒介觀
  第一節  增強現實技術的媒介考古
    玩具媒介
    鏡子媒介
    藝術媒介
  第二節  增強現實媒介的特點
    空間的重疊性
    視覺的透明性
    互動的瀰漫性
第四章  增強現實媒介的敘事性
  第一節  增強現實敘事的兩個源流
    媒介的觀點
    空間的觀點
  第二節  敘事學視野下增強現實媒介的「敘事衝突」
    作為世界的文本與作為遊戲的文本
    沉浸詩學與交互詩學
  第三節  從對立到統一:作為中介的間性結構
    間性的定義及其理論闡釋
    基於媒介間性的增強現實敘事
第五章  基於「分層」結構的增強現實敘事模型
  第一節  敘事的表層結構:敘事交流模式的遷移
    傳統的敘事交流模式
    基於增強現實媒介的敘事交流模式
  第二節  敘事的裡層結構:從二分法到三分法
    「故事-話語」的二分法
    「故事-話語-行為」三分法
  第三節  基於三分法的增強現實分層敘事結構
    間性的行為:空間行為、中介行為、媒介行為
    間性的話語:敘述者、受述者、人物

    間性的故事:真實空間、片基空間、虛擬空間
  第四節  增強現實敘事的分層邏輯及其敘事類型
    分層邏輯:外層、中層與內層
    混合視角下的增強現實敘事類型
第六章  增強現實敘事的設計邏輯
  第一節  認知空間:基於外層敘事的增強空間設計策略
    建立認知地圖
    設置導向路徑
    整合要素秩序
  第二節  營造地方:基於中層敘事的增強片基設計策略
    選擇片基位置
    完成造物規劃
    生成符號指涉
  第三節  配置互動:基於內層敘事的增強交互設計策略
    規劃敘事角色
    作為「分層」的增強現實敘事學
    添加交互行為
    連綴互動敘事
  第四節  生成事件:基於混合敘事的增強場域設計策略
    行動空間與史詩情節
    隱藏故事與認知情節
    辮結結構與戲劇情節
第七章  邁向總體藝術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