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信原理(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創新與應用型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鮑衛兵|責編:張玥//常建麗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76928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8
人民幣:RMB 6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8章,內容包括緒論、通道與雜訊、模擬調製系統、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數字頻帶傳輸系統、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同步原理、編碼技術。各章均附有習題、實踐項目,並給出了部分習題的解答,提供了配套的PPT課件。
    本書具有系統性強、層次分明、淺顯易懂、可讀性強、概念準確、論述嚴謹、結合模擬、實踐性強等特點,可作為高等院校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等信息類本科專業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院校的信息類專業教材,還可作為通信原理愛好者的自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鮑衛兵|責編:張玥//常建麗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與通信系統
    1.1.2  通信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1.2  通信方式及通信系統的分類
    1.2.1  通信方式
    1.2.2  通信系統的分類
  1.3  通信系統的模型
    1.3.1  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
    1.3.2  模擬通信系統的模型
    1.3.3  數字通信系統的模型
  1.4  信息及其度量
    1.4.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4.2  信息的度量方法
  1.5  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1.5.1  模擬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1.5.2  數字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1.5.3  有效性指標和可靠性指標的關係
  1.6  本章小結
  1.7  習題
  1.8  實踐項目
第2章  通道與雜訊
  2.1  通道及其分類
  2.2  通道的模型
    2.2.1  調製通道的模型
    2.2.2  編碼通道的模型
  2.3  恆參通道特性及其對傳輸特性的影響
    2.3.1  典型的恆參通道
    2.3.2  恆參通道的特性及其對傳輸特性的影響
  2.4  隨參通道特性及其對傳輸特性的影響
    2.4.1  典型的隨參通道
    2.4.2  隨參通道的特性及其對傳輸特性的影響
  2.5  分集接收
    2.5.1  分集方式
    2.5.2  接收方式
  2.6  通道的加性雜訊
    2.6.1  加性雜訊的來源及雜訊的種類
    2.6.2  起伏雜訊
    2.6.3  高斯白雜訊和窄帶高斯雜訊
  2.7  通道容量
    2.7.1  離散通道的通道容量
    2.7.2  連續通道的通道容量
  2.8  本章小結
  2.9  習題
  2.10  實踐項目
第3章  模擬調製系統
  3.1  線性調製(幅度調製)的原理
    3.1.1  線性調製的基本原理
    3.1.2  振幅調製及模擬
    3.1.3  雙邊帶調製及模擬

    3.1.4  單邊帶調製
    3.1.5  殘留邊帶調製
  3.2  非線性調製(角度調製)的原理
    3.2.1  角度調製的基本概念
    3.2.2  調頻信號的帶寬
    3.2.3  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3.3  模擬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3.3.1  抗雜訊性能分析的一般模型
    3.3.2  相干解調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3.3.3  非相干解調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3.3.4  各種模擬調製系統的性能比較
  3.4  頻分復用和多級調製
    3.4.1  頻分復用
    3.4.2  複合調製和多級調製
  3.5  本章小結
  3.6  習題
  3.7  實踐項目
第4章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4.1  數字基帶信號及其傳輸系統模型
  4.2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波形和傳輸碼型
    4.2.1  幾種基本基帶信號波形及模擬
    4.2.2  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碼型及模擬
  4.3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
    4.3.1  數字基帶信號的數學描述
    4.3.2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4.4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與碼間干擾
    4.4.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組成及數學分析
    4.4.2  碼間干擾的概念
  4.5  無碼間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4.5.1  理想低通特性的基帶傳輸系統
    4.5.2  升餘弦滾降特性
  4.6  無碼間干擾基帶傳輸系統的抗雜訊性能分析
  4.7  眼圖與時域均衡
    4.7.1  眼圖
    4.7.2  時域均衡
  4.8  擾碼和解碼
    4.8.1  正交編碼
    4.8.2  m序列的產生和性質
    4.8.3  擾碼和解碼原理
  4.9  本章小結
  4.10  習題
  4.11  實踐項目
第5章  數字頻帶傳輸系統
  5.1  二進位數字調製的原理
    5.1.1  二進位振幅鍵控
    5.1.2  二進位頻移鍵控
    5.1.3  二進位相移鍵控及二進位差分相移鍵控
    5.1.4  2FSK調製的模擬實現
  5.2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5.2.1  2ASK的抗雜訊性能

    5.2.2  2FSK的抗雜訊性能
    5.2.3  2PSK和2DPSK的抗雜訊性能
  5.3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性能比較
  5.4  多進位數字調製系統
    5.4.1  多進位振幅鍵控
    5.4.2  多進位頻移鍵控
    5.4.3  多進位相移鍵控及多進位差分相移鍵控
  5.5  現代數字調製技術
    5.5.1  正交振幅調製
    5.5.2  偏移四相相移鍵控和1/4四相相移鍵控
    5.5.3  最小頻移鍵控和高斯最小頻移鍵控
    5.5.4  正交頻分復用
  5.6  本章小結
  5.7  習題
  5.8  實踐項目
第6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6.1  引言
  6.2  抽樣定理
    6.2.1  低通型抽樣定理
    6.2.2  帶通型抽樣定理
  6.3  脈衝振幅調製
  6.4  模擬信號的量化
    6.4.1  量化的基本概念
    6.4.2  均勻量化
    6.4.3  非均勻量化
  6.5  脈衝編碼調製系統
    6.5.1  PCM通信系統框圖
    6.5.2  逐位比較法編解碼的實現
    6.5.3  PCM編碼速率及信號帶寬
    6.5.4  PCM抗雜訊性能
  6.6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系統
  6.7  增量調製系統
    6.7.1  概述
    6.7.2  增量調製原理
    6.7.3  量化雜訊
  6.8  時分復用和數字復接技術
    6.8.1  時分復用
    6.8.2  TDM多路數字電話通信系統組成
    6.8.3  數字電話系統幀結構及傳碼率
    6.8.4  數字復接技術
  6.9  本章小結
  6.10  習題
  6.11  實踐項目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同步及其分類
  7.2  載波同步方法及其性能
    7.2.1  外同步法
    7.2.2  自同步法
    7.2.3  載波同步的性能
  7.3  位同步方法及其性能

    7.3.1  外同步法
    7.3.2  自同步法
    7.3.3  位同步的性能
  7.4  幀同步及其性能
    7.4.1  起止式同步法
    7.4.2  連貫式插入法
    7.4.3  幀同步的性能
  7.5  本章小結
  7.6  習題
  7.7  實踐項目
第8章  編碼技術
  8.1  引言
  8.2  信源編碼
    8.2.1  信源編碼基本概念
    8.2.2  香農-范諾編碼
    8.2.3  哈夫曼編碼
  8.3  通道編碼
    8.3.1  通道編碼基本原理
    8.3.2  常用的簡單通道編碼
    8.3.3  線性分組碼
    8.3.4  循環碼
    8.3.5  BCH碼
    8.3.6  卷積碼
    8.3.7  Turbo碼
  8.4  本章小結
  8.5  習題
  8.6  實踐項目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