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深入淺出電腦網路(微課視頻版第2版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高軍//陳超洋//盧明//席在芳//唐志軍等|責編:王中英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76607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6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深入淺出電腦網路(微課視頻版)》一書的升級版,本書在保留第1版結構和特點的基礎上,採納了來自一線教師和廣大讀者的建議和反饋,進行了全面升級,包括:增加了知識與社會和科技相結合的內容,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每章最後新增了學習目標和豐富的習題資源,旨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提供實驗內容的建議,以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書中更新的部分,相關的微課視頻也進行了同步更新。
    全書共分為7章:第1章為概述,從整體上介紹電腦網路及其發展歷史;第2?6章以電腦網路的五層體系結構為基礎,分別介紹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的概念、工作原理、相關協議等;第7章講述網路安全基礎知識。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腦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學生、教師和從業人員參考,還可作為考研者的複習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高軍//陳超洋//盧明//席在芳//唐志軍等|責編:王中英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信息時代的電腦網路
    1.1.1  電腦網路的各類應用
    1.1.2  電腦網路帶來的負面問題
  1.2  網際網路概述
    1.2.1  網路、互聯網與網際網路的區別與關係
    1.2.2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1.2.3  網際網路的標準化工作和管理機構
    1.2.4  網際網路的組成
  1.3  電路交換、分組交換和報文交換
    1.3.1  電路交換
    1.3.2  分組交換
    1.3.3  報文交換
  1.4  電腦網路的定義和分類
    1.4.1  電腦網路的定義
    1.4.2  電腦網路的分類
  1.5  電腦網路的性能指標
    1.5.1  速率
    1.5.2  帶寬
    1.5.3  吞吐量
    1.5.4  時延
    1.5.5  時延帶寬積
    1.5.6  往返時間
    1.5.7  利用率
    1.5.8  丟包率
  1.6  電腦網路體系結構
    1.6.1  常見的三種電腦網路體系結構
    1.6.2  電腦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必要性
    1.6.3  電腦網路體系結構分層思想舉例
    1.6.4  電腦網路體系結構中的專用術語
  1.7  我國的電腦網路發展情況
    1.7.1  我國的電腦網路發展歷程
    1.7.2  我國互聯網發展情況相關資料的獲取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本章習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物理層概述
    2.1.1  物理層要實現的功能
    2.1.2  物理層介面特性
  2.2  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2.2.1  導向型傳輸媒體
    2.2.2  非導向型傳輸媒體
  2.3  傳輸方式
    2.3.1  串列傳輸和並行傳輸
    2.3.2  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
    2.3.3  單向通信、雙向交替通信和雙向同時通信
  2.4  編碼與調製
    2.4.1  編碼與調製的基本概念
    2.4.2  常用編碼方式
    2.4.3  基本的帶通調製方法和混合調製方法

  2.5  通道的極限容量
    2.5.1  奈氏準則
    2.5.2  香農公式
  2.6  通道復用技術
    2.6.1  頻分復用
    2.6.2  時分復用
    2.6.3  波分復用
    2.6.4  碼分復用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3.1.1  數據鏈路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所處的地位
    3.1.2  鏈路、數據鏈路和幀
  3.2  數據鏈路層的三個重要問題
    3.2.1  封裝成幀和透明傳輸
    3.2.2  差錯檢測
    3.2.3  可靠傳輸
  3.3  點對點協議
    3.3.1  PPP協議的組成
    3.3.2  PPP協議的幀格式
    3.3.3  PPP協議的工作狀態
  3.4  共享式乙太網
    3.4.1  網路適配器和MAC地址
    3.4.2  CSMA/CD協議
    3.4.3  使用集線器的共享式乙太網
    3.4.4  在物理層擴展乙太網
    3.4.5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乙太網
  3.5  交換式乙太網
    3.5.1  乙太網交換機
    3.5.2  共享式乙太網與交換式乙太網的對比
  3.6  乙太網的MAC幀格式
    3.6.1  乙太網V2的MAC幀格式
    3.6.2  物理層前導碼
    3.6.3  無效的MAC幀
  3.7  虛擬區域網
    3.7.1  虛擬區域網概述
    3.7.2  虛擬區域網的實現機制
  3.8  乙太網的發展
    3.8.1  100BASE-T乙太網
    3.8.2  吉比特乙太網
    3.8.3  10吉比特乙太網
    3.8.4  40吉比特/100吉比特乙太網
  3.9  802.11無線區域網
    3.9.1  802.11無線區域網的組成
    3.9.2  802.11無線區域網的物理層
    3.9.3  802.11無線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
    3.9.4  802.11無線區域網的MAC幀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第4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概述
    4.1.1  分組轉發和路由選擇
    4.1.2  網路層向其上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4.2  網際協議(IP)
    4.2.1  異構網路互連
    4.2.2  IPv4地址及其編址方法
    4.2.3  IPv4地址的應用規劃
    4.2.4  IPv4地址與MAC地址
    4.2.5  地址解析協議
    4.2.6  IP數據報的發送和轉發過程
    4.2.7  IPv4數據報的首部格式
  4.3  靜態路由配置
    4.3.1  直連路由和非直連路由
    4.3.2  默認路由和特定主機路由
  4.4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
    4.4.1  路由選擇分類
    4.4.2  網際網路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4.4.3  路由信息協議
    4.4.4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4.4.5  邊界網關協議
    4.4.6  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5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4.5.1  ICMP報文的種類
    4.5.2  ICMP的典型應用
  4.6  虛擬專用網和網路地址轉換
    4.6.1  虛擬專用網
    4.6.2  網路地址轉換
  4.7  IP多播
    4.7.1  IP多播技術的相關基本概念
    4.7.2  IP多播地址和多播組
    4.7.3  在區域網上進行硬體多播
    4.7.4  在網際網路上進行IP多播需要的兩種協議
    4.7.5  網際組管理協議
    4.7.6  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4.8  移動IP技術
    4.8.1  移動性對網際網路應用的影響
    4.8.2  移動IP技術的相關基本概念
    4.8.3  移動IP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4.8.4  蜂窩移動通信網中的移動性管理
  4.9  下一代網際協議IPv6
    4.9.1  IPv6引進的主要變化
    4.9.2  IPv6數據報的基本首部
    4.9.3  IPv6數據報的擴展首部
    4.9.4  IPv6地址
    4.9.5  從IPv4向IPv6過渡
    4.9.6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v6
    4.9.7  IPv6為中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4.10  軟體定義網路
    4.10.1  網路層的數據層面和控制層面
    4.10.2  OpenFlow協議
    4.10.3  SDN體系結構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第5章  運輸層
  5.1  運輸層概述
    5.1.1  進程間基於網路的通信
    5.1.2  TCP/IP體系結構運輸層中的兩個重要協議
    5.1.3  運輸層埠號、復用與分用的概念
  5.2  UDP和TCP的對比
    5.2.1  無連接的UDP和面向連接的TCP
    5.2.2  UDP和TCP對單播、多播和廣播的支持情況
    5.2.3  UDP和TCP對應用層報文的處理
    5.2.4  UDP和TCP對數據傳輸可靠性的支持
    5.2.5  UDP首部和TCP首部的對比
  5.3  傳輸控制協議
    5.3.1  TCP報文段的首部格式
    5.3.2  TCP的運輸連接管理
    5.3.3  TCP的流量控制
    5.3.4  TCP的擁塞控制
    5.3.5  TCP擁塞控制與網際層擁塞控制的關係
    5.3.6  TCP可靠傳輸的實現
    5.3.7  TCP超時重傳時間的選擇
    5.3.8  TCP的選擇確認
    5.3.9  TCP窗口和緩存的關係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第6章  應用層
  6.1  應用層概述
  6.2  客戶/伺服器方式和對等方式
    6.2.1  客戶/伺服器方式
    6.2.2  對等方式
  6.3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6.3.1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的作用
    6.3.2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的工作過程
  6.4  域名系統
    6.4.1  域名系統的作用
    6.4.2  網際網路的域名結構
    6.4.3  網際網路上的域名伺服器
    6.4.4  網際網路的域名解析過程
    6.4.5  域名系統高速緩存
    6.4.6  中國在DNS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6.5  文件傳送協議
    6.5.1  文件傳送協議的作用
    6.5.2  文件傳送協議的基本工作原理
  6.6  電子郵件

    6.6.1  電子郵件的作用
    6.6.2  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
    6.6.3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的基本工作過程
    6.6.4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
    6.6.5  多用途網際網路郵件擴展
    6.6.6  常用的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4
    6.6.7  基於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6.7  萬維網
    6.7.1  萬維網概述
    6.7.2  統一資源定位符
    6.7.3  萬維網文檔
    6.7.4  超文本傳輸協議
    6.7.5  使用Cookie在伺服器上記錄信息
    6.7.6  萬維網緩存與代理伺服器
    6.7.7  中國在萬維網應用方面的發展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第7章  網路安全
  7.1  網路安全概述
    7.1.1  安全威脅
    7.1.2  安全服務
  7.2  密碼學與保密性
    7.2.1  密碼學相關基本概念
    7.2.2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
    7.2.3  公鑰密碼體制
  7.3  報文完整性與鑒別
    7.3.1  報文摘要和報文鑒別碼
    7.3.2  數字簽名
  7.4  實體鑒別
  7.5  密鑰分發
    7.5.1  對稱密鑰的分發
    7.5.2  公鑰的分發
  7.6  訪問控制
    7.6.1  訪問控制的基本概念
    7.6.2  訪問控制策略
  7.7  網路體系結構各層採取的安全措施
    7.7.1  物理層安全實例:通道加密
    7.7.2  數據鏈路層安全實例:802.11i
    7.7.3  網路層安全實例:IPSec
    7.7.4  運輸層安全實例:SSL/TLS
    7.7.5  應用層安全實例:PGP
  7.8  防火牆訪問控制與入侵檢測系統
    7.8.1  防火牆
    7.8.2  入侵檢測系統
  7.9  常見的網路攻擊及其防範
    7.9.1  網路掃描
    7.9.2  網路監聽
    7.9.3  拒絕服務攻擊
  7.10  維護網路安全從你我做起

  本章主要知識點和學習目標
  關聯實驗參考指南
  本章習題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