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物聯網系統設計開發方法與應用(物聯網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郭忠文|責編:趙麗欣//張瑞濤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521514
  • 出版日期:2017/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1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闡述了利用現有的感測設備高效構建物聯網系統的思路和方法。以本書提出的IoT七層參考模型為基礎,對其中的感測設備層、數據傳輸層、數據採集層、單機應用層、數據存儲層、互聯服務層和集成應用層有重點和針對性地進行介紹,以IoT儀器模型為核心,闡述了系統的互聯原理和方法。最後通過實際應用案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書中的主要內容。
    本書適合高等學校物聯網工程、電腦和自動化專業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其他相關專業作為選修課教材使用,還可供對物聯網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郭忠文|責編:趙麗欣//張瑞濤
    郭忠文,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電腦學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物聯網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主持和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和面上基金、國家海洋公益專項等10余項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SCI/EI檢索論文80余篇,擁有授權發明專利4項。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Measurement學術期刊發表的IMA:An Integrated Monilona Archtecture with Sensor Networks等論文成果為基礎,于2012年制定完成IEEE 1851國際標準,2016年制定完成GB/T 33137—2016國家標準,2017年制定完成IEEE2402國際標準。其中IEEE 1851國際標準在我國多個大型企業集團的工業物聯網建設中得到應用,累計互聯的感測設備一千余台,感測器數量一萬餘個,對促進我國工業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背景及趨勢
  1.2  主要挑戰
  1.3  關鍵問題
  1.4  策略及方法
  1.5  組成結構
  1.6  內容及結構
  1.7  閱讀方法
  本章小結
第2章  IoT參考模型
  2.1  模型建立過程
  2.2  IoT七層模型
  2.3  IoT儀器模型
  2.4  互聯模型
    2.4.1  IoT串聯模型
    2.4.2  同構互聯
    2.4.3  異構互聯
  2.5  雲服務模型
  2.6  數據流模型
  2.7  概念及術語
  本章小結
第3章  感測設備層
  3.1  物理模型
    3.1.1  模擬量介面
    3.1.2  開關量介面
    3.1.3  數字量介面
    3.1.4  數據採集器
  3.2  應用模型
    3.2.1  監測應用模型
    3.2.2  智能儀錶結構模型
  3.3  電器產品測試
    3.3.1  數字功率計
    3.3.2  多通道數據採集器
    3.3.3  數控儀
    3.3.4  射頻識別閱讀器
  3.4  室內安全監測
    3.4.1  溫濕度感測器
    3.4.2  明火探測器
    3.4.3  煙霧探測器
    3.4.4  視頻監控
    3.4.5  數據採集器
  3.5  海洋測量設備
    3.5.1  溫鹽深測量儀
    3.5.2  流速測量儀
    3.5.3  海洋多參數水質儀
    3.5.4  海上數字氣象儀
  本章小結
第4章  數據傳輸和採集層
  4.1  硬體連接
    4.1.1  串列介面

    4.1.2  GPIB介面
    4.1.3  有線網路
    4.1.4  無線網路
    4.1.5  介面轉換
    4.1.6  通信終端
  4.2  軟體交互
    4.2.1  串列口通信
    4.2.2  GPIB通信
    4.2.3  網路通信
  4.3  數據採集層設計
    4.3.1  設計策略及結構
    4.3.2  數據交換方式
    4.3.3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4.4  模塊結構及流程
  本章小結
第5章  單機應用層
  5.1  硬體環境
  5.2  硬體控制模塊
  5.3  索引管理模塊
  5.4  感測器管理模塊
  5.5  導航模塊
    5.5.1  名稱列表
    5.5.2  樹形結構
    5.5.3  地圖標識
    5.5.4  組合方式
  5.6  數據列表模塊
  5.7  數據管理模塊
    5.7.1  模塊結構
    5.7.2  數據類型
    5.7.3  模塊介面
    5.7.4  數據管理方法
  5.8  曲線顯示
    5.8.1  曲線界面
    5.8.2  界面操作
  5.9  查詢與輸出
    5.9.1  信息查詢模塊
    5.9.2  數據導出
    5.9.3  曲線列印
  5.10  數據分析
    5.10.1  常用特徵分析
    5.10.2  格點數據分析
  5.11  模塊功能定製
    5.11.1  系統信息定製
    5.11.2  索引管理模塊定製
    5.11.3  導航模塊—定製
    5.11.4  感測參數設置
  本章小結
第6章  互聯與集成
  6.1  互聯參考模型
    6.1.1  互聯介面模型

    6.1.2  理論互聯模型
    6.1.3  互聯應用模型
    6.1.4  互聯應用模型
  6.2  介面標準化模型
    6.2.1  感測層介面
    6.2.2  採集層介面
    6.2.3  資料庫轉換
    6.2.4  互聯介面
  6.3  國際標準案例
    6.3.1  標準背景
    6.3.2  標準框架
    6.3.3  服務介面
  6.4  國家標準案例
    6.4.1  標準背景
    6.4.2  標準框架
    6.4.3  標準介面
  6.5  集成客戶端
    6.5.1  軟體結構
    6.5.2  運行過程
  本章小結
第7章  自動監測應用
  7.1  智能農業大棚
    7.1.1  監控設備
    7.1.2  大棚監控
    7.1.3  感測參數傳遞
    7.1.4  軟體界面
  7.2  機房安全監控
    7.2.1  機房環境
    7.2.2  監控設備
    7.2.3  機房監控
    7.2.4  感測參數傳遞
    7.2.5  主要軟體界面
  7.3  海洋環境觀測
    7.3.1  需求概述
    7.3.2  監測原理及設備
    7.3.3  海洋觀測
    7.3.4  感測參數傳遞
    7.3.5  軟體界面
  本章小結
第8章  工業測試應用
  8.1  需求概述
  8.2  電冰箱測試
    8.2.1  測試原理
    8.2.2  電冰箱測試IoT儀器
    8.2.3  感測參數傳遞
    8.2.4  軟體界面
  8.3  熱水器測試
    8.3.1  測試原理
    8.3.2  熱水器測試IoT儀器
    8.3.3  參數傳遞關係

    8.3.4  軟體界面
  8.4  空調測試
    8.4.1  測試原理
    8.4.2  空調測試IoT儀器
    8.4.3  感測參數傳遞
    8.4.4  軟體界面
  本章小結
第9章  系統互聯應用
  9.1  軟體復用
  9.2  軟體雲服務
    9.2.1  同構雲互聯
    9.2.2  轉接雲互聯
    9.2.3  異構雲互聯
    9.2.4  綜合雲互聯
  9.3  同構雲互聯應用
    9.3.1  案例背景
    9.3.2  互聯架構
    9.3.3  集成客戶端
  9.4  轉接雲互聯應用
    9.4.1  案例背景
    9.4.2  互聯架構
    9.4.3  集成客戶端
  9.5  綜合雲互聯應用
    9.5.1  案例背景
    9.5.2  系統互聯
    9.5.3  軟體界面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