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信原理實驗教程

  • 作者:編者:李世寶|責編:杜軍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86449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提升學生通信原理理論素養及實踐能力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對通信系統的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本書有3個模塊(理實交互實驗、虛實結合實驗、探究性實驗),理實交互實驗(模塊1)以理論為統領,選配合適的實驗環節,在理實交互中達到更好地理解理論的目的;虛實結合實驗(模塊2)是按照「實驗過程三步走,實驗結果三對照」的原則組織實驗的,有效發揮虛擬模擬實驗平台及硬體實驗平台各自的優勢;探究性實驗(模塊3)基於探究性項目思想,安排學生自主選擇實驗課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完成實驗過程、自主分析數據並得到結論。全書內容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實用性強。
    本書既可作為學生及教師的參考書,又可作為實驗指導書。

作者介紹
編者:李世寶|責編:杜軍

目錄
模塊1  理實交互實驗
  緒論
  1.1  碼元再生消除雜訊積累
    1.1.1  難點描述
    1.1.2  理論說明
    1.1.3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碼元再生消除雜訊積累的過程
  1.2  高斯白雜訊
    1.2.1  難點描述
    1.2.2  理論說明
    1.2.3  親自動手,觀察高斯白雜訊的特性
  1.3  幅頻失真和相頻失真
    1.3.1  難點描述
    1.3.2  理論說明
    1.3.3  親自動手,體會信號失真
  1.4  頻率選擇性衰落
    1.4.1  難點描述
    1.4.2  理論說明
    1.4.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5  DSB調製過程中的頻譜變換
    1.5.1  難點描述
    1.5.2  理論說明
    1.5.3  實驗系統說明
    1.5.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頻譜變換
  1.6  DSB相干解調過程中的頻譜變換
    1.6.1  難點描述
    1.6.2  理論說明
    1.6.3  實驗系統說明
    1.6.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頻譜變換
  1.7  在基帶信號中加入直流分量A0對AM系統的影響
    1.7.1  難點描述
    1.7.2  理論說明
    1.7.3  實驗系統說明
    1.7.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直流分量A0的加入帶來的影響
  1.8  大信噪比寬頻調頻非相干解調過程
    1.8.1  難點描述
    1.8.2  理論說明
    1.8.3  實驗系統說明
    1.8.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FM解調過程
  1.9  雙極性不歸零波形和單極性歸零波形的組合使用
    1.9.1  難點描述
    1.9.2  理論說明
    1.9.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0  求解數字雙相碼的功率譜
    1.10.1  難點描述
    1.10.2  理論說明
    1.10.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1  數字基帶信號的眼圖
    1.11.1  難點描述
    1.11.2  理論說明
    1.11.3  親自動手,觀察眼圖,體會實驗過程

  1.12  2ASK調製過程中的頻譜變換
    1.12.1  難點描述
    1.12.2  理論說明
    1.12.3  實驗系統說明
    1.12.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頻譜變換
  1.13  2PSK相干解調過程中的頻譜變換
    1.13.1  難點描述
    1.13.2  理論說明
    1.13.3  實驗系統說明
    1.13.4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頻譜變換
  1.14  相位模糊現象的成因、危害與克服
    1.14.1  難點描述
    1.14.2  理論說明
    1.14.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4.4  親自動手,在虛擬模擬平台上體驗真實信號環境
  1.15  2FSK相干解調時串擾信號的產生、危害及消除
    1.15.1  難點描述
    1.15.2  理論說明
    1.15.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6  16QAM調製過程中的帶寬變化
    1.16.1  難點描述
    1.16.2  理論說明
    1.16.3  親自動手,觀察並體會16QAM調製過程
  1.17  2FSK最佳接收
    1.17.1  難點描述
    1.17.2  理論說明
    1.17.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8  2PSK最佳接收
    1.18.1  難點描述
    1.18.2  理論說明
    1.18.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19  匹配濾波器
    1.19.1  難點描述
    1.19.2  理論說明
    1.19.3  親自動手,體會實驗過程
  1.20  卷積碼
    1.20.1  卷積碼的編/解碼
    1.20.2  卷積碼實驗驗證
模塊2  虛實結合實驗
  緒論
  2.1  碼型變換實驗
    2.1.1  實驗目的
    2.1.2  實驗儀器
    2.1.3  理論知識學習
    2.1.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1.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1.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2  線路編/解碼實驗
    2.2.1  實驗目的
    2.2.2  實驗儀器

    2.2.3  理論知識學習
    2.2.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2.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2.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3  基帶傳輸及眼圖觀測實驗
    2.3.1  實驗目的
    2.3.2  實驗儀器
    2.3.3  理論知識學習
    2.3.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3.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3.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4  ASK調製解調實驗
    2.4.1  實驗目的
    2.4.2  實驗儀器
    2.4.3  理論知識學習
    2.4.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4.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4.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4.7  思考題
  2.5  FSK調製解調實驗
    2.5.1  實驗目的
    2.5.2  實驗儀器
    2.5.3  理論知識學習
    2.5.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5.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5.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5.7  思考題
  2.6  PSK調製解調實驗
    2.6.1  實驗目的
    2.6.2  實驗儀器
    2.6.3  理論知識學習
    2.6.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6.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6.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6.7  思考題
  2.7  DPSK調製解調實驗
    2.7.1  實驗目的
    2.7.2  實驗儀器
    2.7.3  理論知識學習
    2.7.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7.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7.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7.7  思考題
  2.8  QPSK調製解調實驗
    2.8.1  實驗目的
    2.8.2  實驗儀器
    2.8.3  理論知識學習
    2.8.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8.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8.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8.7  思考題
  2.9  PCM編/解碼實驗
    2.9.1  實驗目的
    2.9.2  實驗儀器
    2.9.3  理論知識學習
    2.9.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9.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9.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9.7  思考題
  2.10  增量調製編/解碼實驗
    2.10.1  實驗目的
    2.10.2  實驗儀器
    2.10.3  理論知識學習
    2.10.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10.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10.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10.7  思考題
  2.11  載波同步實驗
    2.11.1  實驗目的
    2.11.2  實驗儀器
    2.11.3  理論知識學習
    2.11.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11.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11.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11.7  思考題
  2.12  幀同步實驗
    2.12.1  實驗目的
    2.12.2  實驗儀器
    2.12.3  理論知識學習
    2.12.4  基於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預習
    2.12.5  硬體平台實驗開展
    2.12.6  「三對照」及實驗報告要求
    2.12.7  思考題
模塊3  探究性實驗
  緒論
  3.1  第一類探究性實驗課題
    實驗一  探究2FSK不同解調方式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二  探究2ASK不同解調方式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三  探究2PSK不同解調方式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四  探究2DPSK不同解調方式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3.2  第二類探究性實驗課題
    實驗一  探究2FSK和4F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二  探究2ASK和4A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三  探究2PSK和4P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3.3  第三類探究性實驗課題
    實驗一  探究2ASK和2F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二  探究2ASK和2P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實驗三  探究2FSK和2PSK抗雜訊性能的差異
  3.4  基於MSP430單片機的通道編碼實驗
    實驗一  偶校驗編/解碼實驗

    實驗二  正反碼編/解碼實驗
    實驗三  漢明碼編/解碼實驗
    實驗四  循環碼編/解碼實驗
    實驗五  二維偶監督碼編/解碼實驗
    實驗六  漢明碼+交織碼編/解碼實驗
    實驗七  循環碼+交織碼編/解碼實驗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