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5G核心網與安全關鍵技術/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叢書

  • 作者:編者:林美玉//畢然//盧丹//葉穎怡//姜卜榕等|責編:米俊萍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85121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2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介紹了5G核心網與安全關鍵技術相關內容。全書共9章,第1章從新架構、新技術、新終端、新應用四方面介紹了5G演進方向,並總結了安全風險、提出安全需求;第2?6章首先從標準化角度介紹了5G網路架構中的安全策略,然後進一步圍繞虛擬化安全、移動邊緣計算安全、5G融合應用安全、5G數據安全需求,探討5G安全防護解決方案;第7章介紹了美國、歐盟、英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5G安全戰略發展特點,進一步對我國5G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建議;第8章基於國內已有的CNAS測評認證體系,借鑒ISO/IECCC、GSMANESAS測評認證體系,總結完善了我國5G設備安全測評框架;第9章基於未來B5G及6G網路的發展願景,分析了關鍵使能技術,研究了潛在的安全風險,總結了安全技術需求,展望了技術演進方向。
    本書主要面向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可以作為相關研究者和從業者的基礎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林美玉//畢然//盧丹//葉穎怡//姜卜榕等|責編:米俊萍

目錄
第1章  5G時代的安全風險
  1.1  5G願景與發展情況
    1.1.1  5G總體概述
    1.1.2  5G發展情況
  1.2  5G網路與關鍵技術
    1.2.1  5G新架構
    1.2.2  5G新技術
    1.2.3  新終端
    1.2.4  新應用
  1.3  5G時代的安全風險
    1.3.1  新架構安全風險
    1.3.2  新技術安全風險
    1.3.3  新終端安全風險
    1.3.4  新應用安全風險
第2章  5G網路架構安全
  2.1  概述
  2.2  5G網路安全架構
  2.3  5G安全能力
    2.3.1  5G認證機制與密鑰協商
    2.3.2  身份標識隱藏
    2.3.3  不可信的非3GPP接入安全
    2.3.4  控制面與用戶面數據保護
    2.3.5  網路互通安全
    2.3.6  移動性安全
    2.3.7  會話管理安全
    2.3.8  能力開放安全
第3章  5G虛擬化安全
  3.1  NFV安全
    3.1.1  NFV硬體資源層安全
    3.1.2  NFVHypervisor層安全
    3.1.3  NFV虛擬機層安全
    3.1.4  NFVVNF層安全
    3.1.5  NFVMANO安全
  3.2  SDN安全
    3.2.1  5G時代的SDN安全思考
    3.2.2  SDN數據平面安全
    3.2.3  SDN控制平面安全
    3.2.4  SDN應用平面安全
    3.2.5  SDN南/北向介面安全
第4章  5G移動邊緣計算安全
  4.1  概述
  4.2  基礎設施安全
    4.2.1  物理環境安全
    4.2.2  資產管理安全
    4.2.3  設備硬體安全
    4.2.4  基礎設施虛擬化安全
  4.3  網路服務安全
    4.3.1  組網安全
    4.3.2  UPF安全
  4.4  邊緣計算平台及應用安全

    4.4.1  邊緣計算平台安全
    4.4.2  邊緣計算應用安全
  4.5  認證安全
    4.5.1  編排管理認證
    4.5.2  能力開放認證
    4.5.3  終端接入認證
  4.6  協議安全
    4.6.1  認證授權協議
    4.6.2  密鑰協商協議
    4.6.3  隱私保護協議
    4.6.4  數據共享協議
  4.7  邊緣入侵檢測
    4.7.1  入侵檢測對象
    4.7.2  入侵檢測方法
    4.7.3  入侵檢測技術
第5章  5G融合應用安全
  5.1  概述
  5.2  5G安全分級支撐垂直行業應對網路安全風險
    5.2.1  5G自身安全能力
    5.2.2  安全分級能力使能5G垂直行業安全應用
  5.3  5G衍生的新技術對外提供安全服務以實現5G賦能
    5.3.1  5G網路切片安全能力開放
    5.3.2  MEC技術可對外提供的安全能力
    5.3.3  基礎電信企業及服務提供商部署的其他外在安全能力
  5.4  特定場景方案
    5.4.1  智能電網安全
    5.4.2  智慧工廠安全
    5.4.3  智慧港航安全
    5.4.4  車聯網安全
第6章  5G數據安全
  6.1  典型解決方案
    6.1.1  數據流轉過程中的通用數據安全
    6.1.2  5G業務數據安全
    6.1.3  垂直行業數據安全
  6.2  特定場景的安全解決方案
    6.2.1  eMBB場景數據安全
    6.2.2  URLLC場景數據安全
    6.2.3  mMTC場景數據安全
第7章  5G時代的安全政策
  7.1  美國
    7.1.1  總體發展進程概述
    7.1.2  削弱所謂的來自中國的5G網路安全風險
    7.1.3  打造以美國為主的5G安全生態系統
    7.1.4  聚焦5G基礎設施安全
    7.1.5  逐步落實5G安全相關戰略
    7.1.6  關於美國5G安全法規的總結
  7.2  歐盟
    7.2.1  通用電信網路法律框架
    7.2.2  5G安全戰略指導性文件
    7.2.3  5G安全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

    7.2.4  小結
  7.3  英國
    7.3.1  確保5G網路安全部署
    7.3.2  實現可靠的5G網路連接
    7.3.3  嚴格對待高風險供應商
  7.4  韓國
    7.4.1  通用電信法律規範
    7.4.2  《國家網路安全戰略》
    7.4.3  《國家網路安全基本規劃》
    7.4.4  《5G+戰略》
    7.4.5  《韓國新政》
    7.4.6  5G供應鏈安全情況
  7.5  日本
    7.5.1  5G發展概況
    7.5.2  5G安全措施
  7.6  俄羅斯
    7.6.1  5G發展概況
    7.6.2  5G安全政策法律
  7.7  中國
    7.7.1  5G安全政策保障體系
    7.7.2  基於網路安全的法律治理體系
    7.7.3  5G安全白皮書及有關報告
  7.8  小結
第8章  5G安全測評
  8.1  電信設備安全測評現狀
    8.1.1  概述
    8.1.2  基於CC的測評認證體系
    8.1.3  基於GSMANESAS的測評認證體系
    8.1.4  基於CNAS的測評認證體系
    8.1.5  總結
  8.2  5G設備安全測評框架
    8.2.1  概述
    8.2.2  測評對象
    8.2.3  測評方法
    8.2.4  測評流程
  8.3  5G設備的產品生命周期安全審計
    8.3.1  審計範圍
    8.3.2  審計目標
    8.3.3  審計要求
    8.3.4  審計方法
  8.4  5G設備安全測試內容及方法
    8.4.1  通用安全測試內容
    8.4.2  5G基站安全測試內容
    8.4.3  5G核心網網元安全測試內容
    8.4.4  測試手段
  8.5  未來展望
第9章  B5G與6G網路安全思考
  9.1  B5G與6G網路展望
    9.1.1  總體願景
    9.1.2  演進特點

  9.2  內生安全關鍵使能技術
    9.2.1  內生智能的新型網路技術
    9.2.2  增強型無線空口技術
    9.2.3  太赫茲與可見光通信技術
  9.3  潛在安全風險
    9.3.1  三大應用場景安全
    9.3.2  空天地多網融合安全
    9.3.3  數字孿生安全
    9.3.4  AI安全
    9.3.5  通感一體化安全
    9.3.6  OpenRAN安全
  9.4  安全防護技術需求
    9.4.1  物理層安全技術
    9.4.2  隱私數據保護技術
    9.4.3  AI安全賦能技術
    9.4.4  區塊鏈信任管理技術
  9.5  技術演進展望
    9.5.1  AI賦能安全
    9.5.2  區塊鏈賦能安全
    9.5.3  軟體定義網路賦能安全
    9.5.4  抗量子密碼安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