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測試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劉寶殿//劉軍|責編:秦菲//趙曉峰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58808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4
人民幣:RMB 11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無線通信設備種類繁多,電磁兼容性是其實現所有性能及功能的保障,故對無線通信設備進行電磁兼容測試尤為重要。本書主要闡述無線通信設備的電磁兼容測試要求和方法,包括測試設備、場地以及試驗環境的要求,對測試方法以及最新標準的一些要求進行了解析,便於電磁兼容測試的實施。另外,對無線通信設備的電磁兼容測試系統提出了要求和建議,作為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實驗室建設的參考。本書還包含了電磁兼容及無線通信設備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不確定度分析方法和示例,便於行業內人員更好地學習、掌握和理解電磁兼容知識。
    本書適合從事無線通信電磁兼容領域工作,特別是從事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研發、標準制定、檢測及電磁兼容設備計量的人員,以及大專院校電磁兼容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本書也適合剛進入電磁兼容領域的初學者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劉寶殿//劉軍|責編:秦菲//趙曉峰

目錄
前言
第1章  電磁兼容基礎知識
  1.1  電磁兼容基礎知識概述
    1.1.1  電磁兼容的定義
    1.1.2  電磁兼容學科的發展史
    1.1.3  電磁騷擾的來源及其產生的危害
  1.2  電磁兼容常用術語和定義
    1.2.1  基礎術語和定義
    1.2.2  性能判據的術語和定義
    1.2.3  試驗項目的術語和定義
    1.2.4  試驗設備的術語和定義
    1.2.5  試驗場地的術語和定義
    1.2.6  技術方法的術語和定義
    1.2.7  測量不確定度的術語和定義
    1.2.8  標準化相關的術語和定義
    1.2.9  實驗室認可的術語和定義
    1.2.10  無線通信設備的術語和定義
  1.3  電磁兼容常用單位及計算公式
    1.3.1  常用單位及換算公式
    1.3.2  測試常用公式
    1.3.3  不確定度評定常用公式
  1.4  數值修約
    1.4.1  修約間隔
    1.4.2  數值修約進舍規則
    1.4.3  不允許連續修約
    1.4.4  數值的計算與修約
  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標準
  2.1  電磁兼容標準概況
  2.2  電磁兼容標準分類
    2.2.1  基礎標準
    2.2.2  通用標準
    2.2.3  產品類標準
    2.2.4  專用產品標準
  2.3  電磁兼容標準化組織
    2.3.1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2.3.2  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CISPR)
    2.3.3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2.3.4  國際電信聯盟(ITU)
    2.3.5  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
    2.3.6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3.7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
  2.4  小結
第3章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測試通用要求
  3.1  電磁兼容問題的產生
  3.2  電磁兼容測試的分類
  3.3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測試項目
  3.4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測試通用要求
    3.4.1  無線通信設備的分類

    3.4.2  試驗項目的適用性
    3.4.3  通用配置要求
    3.4.4  通用工作狀態要求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無線通信設備輻射雜散發射測量
  4.1  輻射雜散發射的測量原理
  4.2  術語和定義
  4.3  輻射雜散發射限值及符合性判定
    4.3.1  通用限值要求
    4.3.2  無線通信設備依據的標準
    4.3.3  標準符合性判定
  4.4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場地和設備的要求
    4.4.1  測量場地要求
    4.4.2  測量設備要求
  4.5  輻射雜散發射的測量方法
    4.5.1  通用要求
    4.5.2  替代測量方法
    4.5.3  預校準測量方法
    4.5.4  直接測量方法
  4.6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系統要求
    4.6.1  測量場地要求
    4.6.2  測量系統要求
    4.6.3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系統設計案例
    4.6.4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系統功能實現案例
  4.7  無線通信終端設備輻射雜散發射測量要求
    4.7.1  第二代(2G)無線移動通信終端設備
    4.7.2  第三代(3G)無線移動通信終端設備
    4.7.3  第四代(4G)無線移動通信終端設備
    4.7.4  第五代(5G)無線移動通信終端設備
    4.7.5  藍牙和無線區域網設備
  4.8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4.8.1  不確定度評定參考標準
    4.8.2  輻射雜散測量系統
    4.8.3  輻射雜散測量的數學模型
    4.8.4  各個輸入分量的標準不確定度評定
    4.8.5  不確定度的合成
  4.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無線通信設備輻射發射測量
  5.1  輻射發射測量的目的
  5.2  術語和定義
  5.3  無線通信設備輻射發射限值及符合性判定
    5.3.1  輻射發射限值
    5.3.2  標準符合性判定
  5.4  輻射發射測量場地
    5.4.1  輻射發射測量場地的要求
    5.4.2  輻射發射測量場地的確認
  5.5  輻射發射測量設備的要求
    5.5.1  測量接收機

    5.5.2  測量天線
    5.5.3  預放大器及射頻線纜
    5.5.4  轉檯與天線塔
    5.5.5  被測設備支撐物
  5.6  輻射發射測量方法
    5.6.1  輻射發射的測量原理
    5.6.2  被測設備的工作狀態
    5.6.3  被測設備的配置
    5.6.4  被測設備的測量布置
    5.6.5  輻射發射測量程序及設置
  5.7  輻射發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5.7.1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參考標準
    5.7.2  輻射發射測量方法及測量系統
    5.7.3  輻射發射測量的數學模型
    5.7.4  各個輸入分量的標準不確定度評定
    5.7.5  不確定度的合成
  5.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通信設備傳導發射測量
  6.1  傳導發射的來源
  6.2  術語和定義
  6.3  無線通信設備傳導發射限值及符合性判定
    6.3.1  傳導發射限值
    6.3.2  標準符合性判定
  6.4  傳導發射測量設備和場地
    6.4.1  測量場地
    6.4.2  測量設備
  6.5  傳導發射測量方法
    6.5.1  傳導發射的測量原理
    6.5.2  被測設備的工作狀態
    6.5.3  被測設備的配置
    6.5.4  測量布置
    6.5.5  測量程序及設置
  6.6  傳導發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6.6.1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參考標準
    6.6.2  傳導發射測量方法及測量系統
    6.6.3  傳導發射測量的數學模型
    6.6.4  各個輸入分量的標準不確定度評定
    6.6.5  不確定度的合成
  6.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無線通信設備諧波電流與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爍測量
  7.1  諧波電流與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爍的測量依據
  7.2  諧波電流
    7.2.1  名詞術語
    7.2.2  測量設備
    7.2.3  被測設備的分類
    7.2.4  諧波電流限值
    7.2.5  諧波電流測量方法及測量結果示例
    7.2.6  無線通信設備的諧波電流測量

  7.3  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爍
    7.3.1  術語和定義
    7.3.2  測量設備
    7.3.3  電壓波動和閃爍限值
    7.3.4  無線通信設備的電壓波動和閃爍測量結果實例
  7.4  標準符合性判定
  7.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無線通信設備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測試
  8.1  射頻電磁波產生的來源及傳播
  8.2  術語和定義
  8.3  試驗頻率及試驗等級
  8.4  測試設備和試驗場地
    8.4.1  發射天線
    8.4.2  功率放大器
    8.4.3  各向同性場探頭
    8.4.4  綜合測試儀
    8.4.5  音頻測量設備
    8.4.6  信號源
    8.4.7  功率測量設備
    8.4.8  系統線纜及連接器
    8.4.9  測試軟體
    8.4.10  試驗場地
    8.4.11  試驗場強的計算方法
  8.5  均勻場域(UFA)的測量方法
    8.5.1  UFA測量布置
    8.5.2  UFA的尺寸及場強探頭的位置
    8.5.3  UFA的符合性要求
    8.5.4  均勻場域的測量方法
  8.6  試驗布置及測試方法
    8.6.1  試驗布置
    8.6.2  無線通信設備的工作狀態設置
    8.6.3  無線通信設備的試驗配置
    8.6.4  無線通信設備的試驗要求
    8.6.5  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判據
    8.6.6  無線通信設備輻射抗擾度試驗的符合性判定
    8.6.7  試驗方法選擇
  8.7  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測量方法
    8.7.1  數據傳輸測量方法
    8.7.2  音頻突破測量方法
  8.8  輻射抗擾試驗免測頻段設置
    8.8.1  收信機的免測頻段
    8.8.2  發信機的免測頻段
  8.9  無線通信設備的窄帶響應判定
  8.10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無線通信設備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測試
  9.1  低頻電磁場產生的來源
  9.2  術語和定義
  9.3  試驗頻率及試驗等級

  9.4  測試設備和試驗場地
    9.4.1  耦合裝置
    9.4.2  功率放大器
    9.4.3  試驗夾具及附件
    9.4.4  去耦網路
    9.4.5  綜合測試儀
    9.4.6  音頻測量設備
    9.4.7  試驗信號發生器(信號源)
    9.4.8  測量設備
    9.4.9  系統線纜及連接器
    9.4.10  測試軟體
    9.4.11  試驗場地
  9.5  試驗電壓的設置
    9.5.1  耦合/去耦網路(CDN)注入方法試驗電壓的設置
    9.5.2  鉗注入方法試驗電壓的設置
    9.5.3  直接注入方法試驗電壓的設置
    9.5.4  功率放大器飽和性驗證
  9.6  試驗布置及測試方法
    9.6.1  通用試驗布置
    9.6.2  單個單元構成的被測設備試驗布置
    9.6.3  多單元被測設備試驗布置
    9.6.4  CDN注入方法試驗布置
    9.6.5  鉗注入方法的試驗布置
    9.6.6  直接注入方法的試驗布置
    9.6.7  注入方法的選擇
    9.6.8  無線通信設備的工作狀態設置
    9.6.9  無線通信設備的試驗配置
    9.6.10  無線通信設備的試驗要求
    9.6.11  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判據
    9.6.12  無線通信設備傳導抗擾度試驗的符合性判定
  9.7  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測量方法
  9.8  無線通信設備的窄帶響應判定
  9.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無線通信設備靜電放電抗擾度測試
  10.1  靜電放電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10.1.1  什麼是靜電
    10.1.2  靜電是怎麼產生的
    10.1.3  什麼是靜電放電
    10.1.4  靜電放電的危害
    10.1.5  靜電放電的類型
    10.1.6  影響靜電放電的因素
  10.2  術語和定義
  10.3  試驗等級
  10.4  測試設備和試驗場地
    10.4.1  試驗場地
  104.2  靜電放電發生器
    10.4.3  絕緣支撐
    10.4.4  耦合板
    10.4.5  泄放電纜

    10.4.6  靜電放電發生器核查設備
    10.4.7  綜合測試儀
  10.5  靜電放電發生器的驗證
    10.5.1  試驗前驗證
    10.5.2  定期驗證
  10.6  試驗布置及測試方法
    10.6.1  在實驗室測試的試驗布置
    10.6.2  已安裝設備的靜電放電測試
    10.6.3  靜電放電測試點的選取
    10.6.4  靜電放電的實施
    10.6.5  無線通信設備的靜電放電測試
  10.7  靜電放電測試報告的特殊要求
  10.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無線通信設備瞬態抗擾度測試
  11.1  瞬態抗擾度的測試依據
  11.2  術語和定義
  11.3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試驗
    11.3.1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的定義
    11.3.2  試驗設備
    11.3.3  試驗場地
    11.3.4  試驗電壓
    11.3.5  試驗布置
    11.3.6  試驗實施
  11.4  浪涌(衝擊)抗擾度試驗
    11.4.1  浪涌(衝擊)的產生及試驗波形定義
    11.4.2  試驗設備
    11.4.3  試驗場地
    11.4.4  試驗電壓
    11.4.5  試驗布置
    11.4.6  試驗實施
  11.5  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11.5.1  工頻磁場的產生及適用範圍
    11.5.2  試驗設備
    11.5.3  試驗場地
    11.5.4  試驗場強
    11.5.5  試驗布置
    11.5.6  試驗實施
  11.6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試驗
    11.6.1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產生的原因
    11.6.2  試驗設備
    11.6.3  試驗場地
    11.6.4  試驗等級
    11.6.5  試驗布置
    11.6.6  試驗實施
  11.7  瞬變和浪涌抗擾度試驗
    11.7.1  瞬變和浪涌抗擾度試驗的適用範圍
    11.7.2  試驗電壓
    11.7.3  瞬變和浪涌抗擾度試驗的性能判據
  11.8  無線通信設備的瞬態抗擾度測試要求

    11.8.1  試驗配置
    11.8.2  無線通信設備的工作狀態設置
    11.8.3  對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監視
    11.8.4  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判據
    11.8.5  無線通信設備瞬態抗擾度的符合性判定
  11.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兼容測試案例
  12.1  被測設備及測試依據
  12.2  被測設備說明
    12.2.1  被測設備說明要求
    12.2.2  被測設備說明示例
  12.3  測試方案
  12.4  被測設備工作狀態
    12.4.1  騷擾測量時的工作狀態
    12.4.2  抗擾度測試時的工作狀態
  12.5  抗擾度試驗時對被測設備性能的監視
  12.6  抗擾度試驗時性能判據
  12.7  測試項目實例
    12.7.1  輻射雜散發射測量
    12.7.2  傳導發射測量
  12.8  小結
附錄  無線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測試縮略語/符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