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應用上雲改造(從知識圖譜到最佳案例)

  • 作者:賀阮//史冰迪//陸佳亮|責編:孫奇俏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85626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0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十年前的雲計算是以資源為中心的,而現在(2024年),雲計算是以應用為中心的。
    本書分為8章,重點講解雲上應用的功能性設計、高可用設計、高併發設計、安全設計及可運維設計,介紹如何通過應用設計充分釋放雲平台的技術紅利,快速實現業務構建。
    希望本書能為雲計算領域的從業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方向,通過分享經驗與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設計並優化應用,以更高效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挑戰。

作者介紹
賀阮//史冰迪//陸佳亮|責編:孫奇俏

目錄
第1章  應用上雲簡介
  1.1  上雲價值
    1.1.1  業務價值
    1.1.2  技術價值
  1.2  上雲路線
    1.2.1  私有雲
    1.2.2  混合雲
    1.2.3  多雲
  1.3  上雲策略
    1.3.1  直接遷移
    1.3.2  重新規劃
    1.3.3  不合適上雲的應用
  1.4  注意事項
第2章  應用的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
  2.1  應用架構
    2.1.1  架構概述
    2.1.2  主流架構
    2.1.3  本書定義
  2.2  業務架構
    2.2.1  業務場景
    2.2.2  業務用例
    2.2.3  業務實體
    2.2.4  業務流程
  2.3  數據架構
    2.3.1  數據模型
    2.3.2  數據實現
  2.4  功能架構
    2.4.1  系統用例圖
    2.4.2  業務功能架構
    2.4.3  應用功能架構
    2.4.4  面向數據與面向領域
  2.5  實現架構
  2.6  部署架構
    2.6.1  物理架構
    2.6.2  運行架構
  2.7  應用生命周期
  2.8  明確願景
    2.8.1  識別目標對象
    2.8.2  度量價值
    2.8.3  詳細描述
    2.8.4  上下文圖
  2.9  業務建模
    2.9.1  業務建模概述
    2.9.2  組織架構
    2.9.3  業務領域
    2.9.4  業務場景
    2.9.5  業務建模小結
  2.10  需求分析
    2.10.1  需求分析概述
    2.10.2  涉及角色

    2.10.3  業務實體
    2.10.4  業務流程
  2.11  架構設計
    2.11.1  架構設計概述
    2.11.2  業務功能架構
  2.12  領域驅動設計及架構設計
    2.12.1  領域驅動設計概述
    2.12.2  DDD中的基本概念
    2.12.3  實施步驟
    2.12.4  DDD與微服務
    2.12.5  DDD與架構設計
  2.13  技術實現
    2.13.1  技術選型
    2.13.2  代碼開發
  2.14  部署發布
  2.15  線上運維
第3章  應用的功能性設計
  3.1  應用功能架構
    3.1.1  客戶端
    3.1.2  網路接入層
    3.1.3  應用接入層
    3.1.4  邏輯層
    3.1.5  中間件層
    3.1.6  資料庫層
    3.1.7  存儲層
  3.2  雲上實現架構
    3.2.1  網路接入層
    3.2.2  應用接入層
    3.2.3  邏輯層
    3.2.4  中間件層
    3.2.5  資料庫層
    3.2.6  存儲層
  3.3  雲上應用實戰案例:某大型實時對戰遊戲上雲設計
    3.3.1  業務概述
    3.3.2  業務架構
    3.3.3  功能架構
    3.3.4  實現架構
    3.3.5  部署架構
第4章  應用的高可用設計
  4.1  高可用簡介
    4.1.1  應用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4.1.2  高可用的定義
    4.1.3  高可用的實現方式
    4.1.4  高可用的衡量指標
  4.2  避免錯誤
    4.2.1  代碼
    4.2.2  配置
  4.3  控制影響
    4.3.1  前置措施
    4.3.2  資源冗余

    4.3.3  故障資源隔離
    4.3.4  資料庫層
    4.3.5  存儲層
  4.4  快速恢復(應用容災)
    4.4.1  應用容災的設計思路
    4.4.2  同城冷備
    4.4.3  同城熱備
    4.4.4  異地冷備
    4.4.5  兩地三中心
    4.4.6  同城雙活/多活
    4.4.7  異地多活(單元化)
    4.4.8  發展階段
    4.4.9  案例:即時通信App的容災設計
  4.5  標準流程及演練
    4.5.1  應急處理和響應流程
    4.5.2  容災演練
  4.6  案例:日交易超10億元的支付平台容災方案
    4.6.1  業務架構
    4.6.2  業務功能架構
    4.6.3  容災方案演進
第5章  應用的高併發設計
  5.1  高併發設計概述
    5.1.1  高併發帶來的問題
    5.1.2  高併發問題產生的原因
    5.1.3  高併發系統性能的衡量指標
    5.1.4  高併發系統的設計原則
    5.1.5  高併發與高可用
  5.2  提高吞吐量
    5.2.1  客戶端
    5.2.2  網路接入層
    5.2.3  應用接入層
    5.2.4  邏輯層
    5.2.5  資料庫層
    5.2.6  存儲層
  5.3  縮短響應時間
    5.3.1  網路接入層
    5.3.2  應用接入層
    5.3.3  邏輯層
    5.3.4  調用保護
    5.3.5  數據層
    5.3.6  案例:K8s中Informer的縮短響應時間設計
  5.4  過載保護
    5.4.1  網路接入層
    5.4.2  應用接入層
    5.4.3  邏輯層
    5.4.4  資料庫層
    5.4.5  存儲層
  5.5  案例一:某休閑闖關小程序遊戲的高併發設計
    5.5.1  優化前
    5.5.2  優化后

  5.6  案例二:某即時通信App上雲設計
    5.6.1  功能架構
    5.6.2  業務架構
    5.6.3  實現架構
    5.6.4  部署架構
  5.7  案例三:某支付平台百萬QPS消費券
    5.7.1  業務架構
    5.7.2  實現架構
    5.7.3  部署架構
    5.7.4  活動效果
第6章  應用的安全設計
  6.1  簡介
    6.1.1  責任分工
    6.1.2  防護原則
    6.1.3  雲內租戶安全
  6.2  網路安全
    6.2.1  網路接入層
    6.2.2  應用接入層
    6.2.3  案例:某手游後台服務的多層防護設計
  6.3  系統安全
    6.3.1  應用接入層
    6.3.2  邏輯層
  6.4  數據安全
    6.4.1  數據安全建模
    6.4.2  資料庫層安全管理
    6.4.3  存儲層安全管理
  6.5  預案及審計
    6.5.1  安全預案
    6.5.2  安全審計
第7章  應用的可運維設計
  7.1  可運維性概述
    7.1.1  目標
    7.1.2  發展階段
    7.1.3  雲上應用的可運維性
  7.2  可觀測性
    7.2.1  可觀測性概述
    7.2.2  指標/監控/告警
    7.2.3  日誌
    7.2.4  鏈路追蹤
    7.2.5  案例:健康碼可觀測性體系設計
  7.3  日常操作
    7.3.1  雲上資源供給
    7.3.2  應用部署/發布
    7.3.3  日常維護
  7.4  故障排查
    7.4.1  故障告警
    7.4.2  問題定位
    7.4.3  故障恢復
    7.4.4  根因分析
    7.4.5  案例:某電商平台存儲集群變更故障

第8章  應用上雲總結與展望
  8.1  雲上/雲下對比
    8.1.1  IaaS供給和配置更為實時便利
    8.1.2  PaaS管理和運維更為自動化
    8.1.3  應用運行時管理全托管
  8.2  上雲的挑戰
  8.3  未來趨勢
    8.3.1  多雲部署
    8.3.2  雲上應用的精細化運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