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互聯網啟示錄(互聯網如何改變世界)(精)/信息技術科普叢書

  • 作者:李志民|責編:孫海亮//董一波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57702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50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是一本由我國互聯網建設和管理的參與者傾力打造的富有深度的互聯網科普書。無論你是普通百姓還是教育、科研、通信、社會學方面的從業者,都能通過本書對互聯網有一個新的認識。本書凝聚了作者幾十年來在互聯網建設中的所歷所見和思想精華。
    第1章分別從老百姓、電信人和電腦專家的視角對「什麼是互聯網」進行解讀,提出互聯網的本質規律是「無窮多和無窮少」,互聯網的特徵是「開放」,核心精神是「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等觀點。
    第2?4章首先介紹了四代互聯網(阿帕網、萬維網、搜索引擎與社交網路、移動互聯網)的代際更迭;然後,用通俗的語言,以IPv4和IPv6協議為基礎,介紹了互聯網標誌性技術,科普了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最後,分析了如日中天的元宇宙的概念,對元宇宙時代的教育形態進行了暢想。
    第5章和第6章梳理了網路安全治理的邏輯,提出打造網路虛擬「公檢法」、開設高校「第一課」、關注個人隱私保護、重視網路輿論監督等若干建議;分析了互聯網面臨的國際形勢,並提出要警惕互聯網領域的霸權行為;提出我國互聯網治理要注意理性、強化法制、加強基建和重視文化。
    第7章闡述了互聯網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分析了互聯網對社會方方面面的促進作用,提出「信息素養的提高尤為重要」的觀點;重點介紹了互聯網如何促進教育發展和推動學術交流升級;並提出互聯網發展的「五階段模型」,得出「互聯網將開啟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航程」的結論。

作者介紹
李志民|責編:孫海亮//董一波
    李志民,男,山東省東明縣人。1982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198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清華大學、教育部外事司、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任職。2005年至2017年任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現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兼任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副會長等職務。並任清華大學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先後創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中國學術會議在線」「中國技術供需在線」等網站。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11部。

目錄
前言
第1章  什麼是互聯網
  第1節  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科技成就——互聯網
  第2節  人類歷史上的四次信息技術革命
  第3節  老百姓眼中的互聯網
  第4節  電信人眼中的互聯網
  第5節  電腦專家眼中的互聯網
  第6節  認清互聯網的本質
  第7節  「開放共享,合作共贏」推動互聯網不斷發展
    開放共享的互聯網奠基協議——TCP/IP
    開放共享的萬維網瀏覽器
    暫時遇到挫折的知識開放共享
第2章  互聯網誕生與發展
  第1節  第一代互聯網——阿帕網
  第2節  第二代互聯網——萬維網的發明
  第3節  第三代互聯網——搜索引擎與社交網路
  第4節  第四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
    產生和發展
    現狀和趨勢
第3章  互聯網技術發展
  第1節  互聯網標誌性技術
    互聯網的物質載體
    分組交換技術與分組交換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TCP/IP
    關於IPv6
    IPv4與IPv6的區別
    IPv6的主要優點和問題
    5G與IPv6的關係
  第2節  互聯網發展新階段
    物聯網
    大數據
    區塊鏈
    雲計算
    軟體定義網路
    人工智慧
    VR與AR
第4章  元宇宙猜想
  第1節  從科學幻想開啟的「元宇宙」
  第2節  從幻想到猜想的「元宇宙」
  第3節  元宇宙或將存在於互聯網發展的高級階段
  第4節  元宇宙背後的互聯網進化與數字文明時代
  第5節  元宇宙時代的數字時空再造
    時空是永恆的哲學問題
    時空知識體系溯源
    時空觀念的科學發展
    元宇宙的時空之問
  第6節  元宇宙時代的數字財產權
    財產權的確立與人類文明的開端
    無形資產與財產的邊界
    數字財產規則應儘快脫虛向實

  第7節  元宇宙實現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交互
    元宇宙空間與情感意識體驗
    元宇宙身份與數字分身
    元宇宙社會的虛實融合
  第8節  互聯網大廠的數字帝國夢
  第9節  元宇宙能給教育帶來什麼
    教育的特徵
    元宇宙對教育發展的影響
第5章  互聯網安全簡史
  第1節  網路空間安全
    網路空間的定義和邊界
    關於網路安全
    網路攻擊、互聯網的安全風險和威脅來源
    網路不安全是少數人的惡,不是網路的壞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網路安全短板
    物聯網技術標準和安全問題亟待重視
  第2節  網路安全治理
    網路安全需各方協同治理
    網路安全治理的邏輯不能出問題
    網路安全治理需要系統思維
    擴大網路安全的內涵和外延,要關心網民的感受
    網路安全領域也要「打黑除惡」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施行只是互聯網進入「法治時代」的第一步
    用信息技術打造網路虛擬「公檢法」
    信息安全可設為高校開學「第一課」
    要關注個人隱私保護,也要避免「被迫害妄想症」
  第3節  保障網路安全與促進網路發展
    網路監督與網路暴力的區別
    網路輿論監督要「揚其所長、破其所短」
    為網路安全買保險如何
第6章  互聯網與社會治理
  第1節  互聯網面臨的國際形勢
    萬物互聯時代亟須建立網路新秩序
    國際社會要警惕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霸權行為
    面對美國網路霸權,我們靠什麼博弈
    互聯網域名監管權的移交與美國的互聯網地位
    數字世界的規則不能由互聯網寡頭來制定
    呼籲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互聯網憲章》
  第2節  互聯網健康發展治理
    網路要美好,理性很重要
    互聯網治理必須釐清四大利益相關方的界限
    建設網路強國要求加快網路法制建設
    「霸王條款」不靈了,個人信息保護有了法律依據
    加大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
    互聯網時代需要補補「文化」課
    互聯網的發展將帶來信息社會的新型倫理關係
    要制定法規來約束互聯網內容推送
  第3節  互聯網國際政策參考
    美國《2022年關鍵基礎設施網路事件報告法》概述
    歐盟就《數字市場法案》達成一致

    美國首次公布《美國數據隱私和保護法案》草案全文
    美國發布針對數字資產的行政命令
第7章  互聯網與人類文明發展
  第1節  互聯網影響社會方方面面
    信息素養的提高變得越來越重要
    不能成為信息時代的文盲
    互聯網搶佔輿論的核心地位
    人類交際圈因微信而演變成移動社群
    不存在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為政府、企業與大眾交流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第2節  互聯網促進教育發展
    互聯網將塑造出新的教育形態
    技術發展推動教育變革
    互聯網有助於實現教育以人為本
    互聯網將改變大學的功能
    互聯網改變教育並非危言聳聽
  第3節  互聯網促進學術交流升級
    互聯網促進學術交流與共享
    網路發表論文將產生學術評估新機制
    互聯網時代學術優先權的確認面臨很多挑戰
    互聯網時代對學術優先權的影響
    以學術優先權為抓手,建設互聯網時代的學術強國
  第4節  互聯網影響人類文明進程
    互聯網從野蠻生長到秩序重建
    互聯網五個階段對人類的不同影響
    大數據正在重塑我們這個世界
    互聯網開啟人類文化發展新航程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