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信息交互設計的演進研究

  • 作者:鄭楊碩|責編:馮昕//王華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51260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信息交互設計是當今設計學發展最具代表的前沿領域之一。本書既是有關信息交互設計概念、本質規律的理論創新,也是將社會形態演進的理論框架運用於信息交互設計研究的學術成果,有助於對信息交互設計形成更加客觀與全面的理解,有利於信息交互設計研究視野的擴展和知識的豐富。

作者介紹
鄭楊碩|責編:馮昕//王華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化與科技融合引領社會創新進程
    1.1.2  信息技術發展助力「設計」的角色重構
    1.1.3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願景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
  1.6  研究創新點
第2章  信息交互設計的本體概念
  2.1  信息交互設計的源起
  2.2  信息交互設計的基本理論
    2.2.1  信息交互設計的基礎
    2.2.2  信息交互設計的定義
    2.2.3  信息交互設計的觀念
    2.2.4  信息交互設計的意義
  2.3  「信息」與「交互」的釋義
    2.3.1  信息的本質
    2.3.2  信息的屬性
    2.3.3  信息的分層
    2.3.4  信息與文化
    2.3.5  交互的概念
    2.3.6  交互的屬性
    2.3.7  交互的類型
  2.4  信息交互設計的構成
    2.4.1  信息設計
    2.4.2  交互設計
    2.4.3  感知設計
  2.5  信息交互設計的研究現狀
    2.5.1  理論研究層面
    2.5.2  實踐研究層面
  2.6  信息交互設計的特徵
    2.6.1  交互性特徵
    2.6.2  複雜性特徵
    2.6.3  感知性特徵
第3章  信息交互設計四維理論模型
  3.1  信息交互設計四維理論模型的構建
  3.2  信息交互設計的「境」維度
    3.2.1  環境的基礎釋義
    3.2.2  「境」維度視角下的信息交互設計
    3.2.3  「境」維度的具體分類
    3.2.4  信息交互設計的宏觀環境:創意城市
    3.2.5  信息交互設計的微觀環境:創意社區
  3.3  信息交互設計的「人」維度
    3.3.1  信息交互設計的主體
    3.3.2  基於「人」維度的信息交互設計
    3.3.3  大眾參與式的設計價值探討
    3.3.4  大眾協同創新模式的意義與貢獻
  3.4  信息交互設計的「技」維度

    3.4.1  技術的基礎屬性
    3.4.2  技術的設計應用模型
    3.4.3  信息交互設計中的基礎技術
    3.4.4  信息交互設計中的前沿技術
  3.5  信息交互設計的「品」維度
    3.5.1  信息產品的概念
    3.5.2  「品」維度視角下的信息交互設計
    3.5.3  「品質十品格+品位」三品模型
第4章  原始及農業社會的信息交互設計
  4.1  原始及農業社會的「境」
    4.1.1  原始社會的社會環境
    4.1.2  原始社會的文化環境
    4.1.3  農業社會的社會環境
    4.1.4  農業社會的文化環境
  4.2  原始及農業社會的「人」
    4.2.1  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
    4.2.2  原始社會人類審美的變化
    4.2.3  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
    4.2.4  農業社會的人本思想
  4.3  原始及農業社會的「技」
    4.3.1  原始社會中的「技」
    4.3.2  農業社會中的「技」
  4.4  原始及農業社會的「品」
    4.4.1  原始社會中的「品」
    4.4.2  農業社會中的「品」
第5章  工業社會的信息交互設計
  5.1  工業社會的「境」
    5.1.1  工業社會的產生
    5.1.2  工業革命的進程
  5.2  工業社會的「人」
    5.2.1  「人」因素的發展
    5.2.2  不同設計思潮下「人」的變化
  5.3  工業社會的「技」
    5.3.1  攝影技術與電影技術
    5.3.2  電報、電話與無線電技術
    5.3.3  廣播與電視技術
    5.3.4  工業社會技術特點總結
  5.4  工業社會的「品」
    5.4.1  基於傳播學的信息傳播模式
    5.4.2  工業社會信息傳播產品設計
    5.4.3  工業社會信息傳播路徑的交互屬性
  5.5  工業社會與原始及農業社會之對比
    5.5.1  社會生產關係層面的演進
    5.5.2  信息交互方式的演進
第6章  信息社會的信息交互設計
  6.1  信息社會的「境」
    6.1.1  信息社會的產生
    6.1.2  信息社會的生產方式
    6.1.3  網路社會的崛起
    6.1.4  網路社會的重要意義

    6.1.5  社會文化性語境的起始
  6.2  信息社會的「人」
    6.2.1  「人」因素的全新發展
    6.2.2  用戶體驗的提出與構建
    6.2.3  「人」的負面影響與挑戰
  6.3  信息社會的「技」
    6.3.1  信息技術助力信息社會發展
    6.3.2  信息社會初期的信息技術
    6.3.3  當代信息社會的信息技術
  6.4  信息社會的「品」
    6.4.1  信息社會的信息交互模式
    6.4.2  信息社會的「品」之變化
    6.4.3  「品」之設計原則
    6.4.4  「品」之設計方法
    6.4.5  「品」之設計過程
    6.4.6  「品」之設計評價
  6.5  信息社會與傳統社會之對比
    6.5.1  社會歷史形態的演進
    6.5.2  人際關係的演進
    6.5.3  信息技術水平的演進
    6.5.4  信息交互設計方式的演進
第7章  未來社會的信息交互設計
  7.1  未來社會的「境」
    7.1.1  未來社會的起點
    7.1.2  未來社會的變革
    7.1.3  未來的智慧城市
  7.2  未來社會的「人」
    7.2.1  「人」概念的新討論
    7.2.2  未來社會「人」角色的重構
  7.3  未來社會的「技」
    7.3.1  多模態交互方式發展
    7.3.2  未來社會的信息技術更新
  7.4  未來社會的「品」
    7.4.1  人機共生的未來願景
    7.4.2  智能汽車座艙的信息交互設計
    7.4.3  信息交互設計的未來屬性
第8章  總結與展望
  8.1  研究成果總結
  8.2  後續研究展望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