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長時儲能技術/儲能科學與技術叢書/中國能源革命與先進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耿學文//賀徙//徐超//劉凱|責編:呂瀟//楊瓊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52448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7
人民幣:RMB 15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未來在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超過50%,這對儲能設施提出了具備十幾小時乃至幾天的儲能時長的新需求,以滿足GW級別的可再生能源併網和長時間削峰填谷的需求。
    《中長時儲能技術》一書旨在向儲能行業從業者及對此行業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中長時儲能技術系統性的介紹。本書共10章,涵蓋了長時儲能綜述、抽水蓄能、鋰離子和鈉離子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液流儲能、氫儲能、熱儲能、重力儲能、移動長時儲能及二氧化碳儲能等行業內技術路線,系統而詳盡地剖析了各技術路線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應用分類、經濟性分析、政策支持、工程項目案例等,每章通過對產業鏈現狀及未來各技術路線深入淺出的介紹,淺析國內外電力行業環境下各技術路線的優勢及未來發展方向,探討了中長時儲能的必要性、前瞻性及可廣泛部署性。

作者介紹
編者:耿學文//賀徙//徐超//劉凱|責編:呂瀟//楊瓊

目錄
前言
第1章  長時儲能綜述
  1.1  電力儲能
    1.1.1  電力儲能發展史
    1.1.2  儲能的戰略意義
  1.2  長時儲能概覽
    1.2.1  長時儲能的概念
    1.2.2  為什麼要發展長時儲能
    1.2.3  長時儲能的技術特點
    1.2.4  長時儲能的發展現狀
  1.3  經濟測算與發展展望
    1.3.1  長時儲能的發展促進政策
    1.3.2  長時儲能競爭力分析和經濟測算
    1.3.3  長時儲能的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抽水蓄能
  2.1  抽水蓄能概述
    2.1.1  什麼是抽水蓄能
    2.1.2  抽水蓄能的特點
  2.2  國內外抽水蓄能發展歷程
    2.2.1  國外發展歷程
    2.2.2  主要國家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現狀
    2.2.3  我國發展歷程
  2.3  抽水蓄能技術現狀
    2.3.1  基本原理與工作特性
    2.3.2  抽水蓄能電站分類
    2.3.3  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布置
    2.3.4  抽水蓄能電站設備
  2.4  我國抽水蓄能方面的政策
    2.4.1  總體環境介紹
    2.4.2  國家政策
    2.4.3  地方政策
  2.5  抽水蓄能技術發展趨勢
    2.5.1  可變速抽水蓄能技術
    2.5.2  海水抽水蓄能技術
    2.5.3  礦井抽水蓄能技術
  2.6  抽水蓄能電站成本分析
    2.6.1  固定成本
    2.6.2  變動成本
  2.7  電價/商業模式分析
    2.7.1  抽水蓄能電站的運營模式、優化調度與電價機制
    2.7.2  抽水蓄能電站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第3章  鋰離子和鈉離子儲能
  3.1  鋰離子電池概述
    3.1.1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3.1.2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歷程
    3.1.3  鋰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中的應用
  3.2  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
    3.2.1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3.2.2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3.2.3  電解質
    3.2.4  隔膜
  3.3  鋰離子電池儲能相關政策和市場分析
    3.3.1  鋰離子電池儲能關鍵政策
    3.3.2  鋰離子電池儲能市場分析
  3.4  鋰離子電池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及案例
    3.4.1  鋰離子電池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領域
    3.4.2  鋰離子電池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案例
  3.5  儲能領域新星——鈉離子電池
    3.5.1  鈉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3.5.2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
    3.5.3  鈉離子電池的發展現狀
    3.5.4  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案例
  3.6  鋰離子電池儲能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壓縮空氣儲能
  4.1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背景
    4.1.1  長時儲能技術
    4.1.2  壓縮空氣儲能的歷史回顧
    4.1.3  新型儲能技術的政策支持
  4.2  壓縮空氣儲能原理及關鍵技術
    4.2.1  壓縮空氣儲能的理論基礎
    4.2.2  壓縮空氣儲能的種類
    4.2.3  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
    4.2.4  等溫壓縮空氣儲能技術
    4.2.5  液化壓縮空氣儲能技術
  4.3  壓縮空氣儲能中的能量儲存技術
    4.3.1  壓縮氣體儲存技術
    4.3.2  蓄熱和熱交換技術
  4.4  壓縮空氣儲能應用項目介紹
    4.4.1  傳統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4.4.2  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4.4.3  等溫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4.4.4  液化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4.4.5  組合式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4.5  未來展望
    4.5.1  未來壓縮空氣儲能的角色定位
    4.5.2  新型壓縮空氣儲能發展方向
    4.5.3  未來發展與期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液流儲能
  5.1  液流電池概述
    5.1.1  液流電池的基本概念
    5.1.2  液流電池的工作原理
    5.1.3  液流電池的特點
  5.2  液流電池的分類
    5.2.1  水系液流電池
    5.2.2  非水系液流電池
    5.2.3  固體漿料液流電池

    5.2.4  氧化還原靶向反應液流電池
    5.2.5  金屬空氣液流電池
    5.2.6  其他液流電池
  5.3  液流電池的結構與組成
    5.3.1  液流電池單電池
    5.3.2  液流電池電堆
    5.3.3  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5.4  液流電池關鍵材料
    5.4.1  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5.4.2  液流電池隔膜材料
    5.4.3  液流電池雙極板材料
    5.4.4  液流電池導流板
  5.5  液流電池的應用場景
    5.5.1  新能源發電併網
    5.5.2  電網削峰填谷
    5.5.3  分散式儲能
    5.5.4  應急發電裝置
  5.6  液流儲能應用案例
    5.6.1  重點研發單位
    5.6.2  代表性企業
    5.6.3  液流儲能電站應用案例
  5.7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6章  氫儲能
  6.1  氫儲能的特點及發展必要性
    6.1.1  氫儲能的定義及技術架構
    6.1.2  氫儲能特點分析
    6.1.3  氫儲能必要性分析
  6.2  氫能制取技術現狀和重點突破方向
    6.2.1  氫儲能在制氫環節的訴求
    6.2.2  制氫技術現狀及關鍵指標對比
    6.2.3  氫能制取重點突破方向
  6.3  氫能儲存技術現狀和重點突破方向
    6.3.1  氫儲能在儲氫環節的訴求
    6.3.2  儲氫技術現狀及關鍵指標對比
    6.3.3  地下儲氫重點突破方向
  6.4  氫能運輸技術現狀和重點突破方向
    6.4.1  氫儲能在運輸環節的訴求
    6.4.2  運輸技術現狀及指標對比
    6.4.3  氫能運輸重點突破方向
  6.5  氫能發電技術現狀和重點突破方向
    6.5.1  氫儲能在發電環節的訴求
    6.5.2  氫能發電技術現狀及指標對比
    6.5.3  氫能發電重點突破方向
  6.6  氫儲能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第7章  熱儲能
  7.1  熱儲能技術的原理和特點
    7.1.1  顯熱儲熱
    7.1.2  相變儲熱

    7.1.3  熱化學儲熱
    7.1.4  不同儲熱技術對比
  7.2  熱儲能在電力儲能中的應用路徑
    7.2.1  熱儲能在電能替代中的應用
    7.2.2  熱儲能在太陽能熱發電中的應用
    7.2.3  熱儲能在火力發電靈活性改造和深度調峰中的應用
    7.2.4  熱儲能在壓縮空氣儲能中的應用
    7.2.5  熱儲能在卡諾電池儲能中的應用
  7.3  熱儲能的關鍵技術及發展現狀
    7.3.1  儲熱材料
    7.3.2  儲熱裝置及系統
  7.4  熱儲能經濟性分析
    7.4.1  顯熱儲熱技術
    7.4.2  相變儲熱技術
    7.4.3  熱化學儲熱技術
    7.4.4  不同儲熱技術對比
  7.5  熱儲能領域的相關政策
  7.6  熱儲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7.6.1  熱儲能不同技術發展路線
    7.6.2  熱儲能發展規模預計
  參考文獻
第8章  重力儲能
  8.1  重力儲能的基本原理
  8.2  重力儲能的特點及優勢
  8.3  重力儲能的主要技術路徑
    8.3.1  基於流體及微型固體顆粒的重力儲能
    8.3.2  基於構築物高度差的重力儲能
    8.3.3  基於山體落差的重力儲能
    8.3.4  基於深坑、礦井的重力儲能
    8.3.5  混合重力儲能系統
    8.3.6  各類重力儲能技術匯總及對比
  8.4  重力儲能的關鍵技術
  8.5  重力儲能經濟性分析
  8.6  國家在重力儲能領域的相關政策
  8.7  重力儲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9章  移動長時儲能
  9.1  移動長時儲能概述
    9.1.1  移動長時儲能簡介
    9.1.2  移動長時儲能政策分析
    9.1.3  移動長時儲能與移動電源車的對比分析
    9.1.4  移動長時儲能的研發及技術核心簡述
    9.1.5  移動長時儲能產業鏈現狀
    9.1.6  移動長時儲能在全球的應用占比分析
    9.1.7  移動長時儲能國內外主要生產商
  9.2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技術
    9.2.1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技術簡述
    9.2.2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研發誤區
    9.2.3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穩定性及能耗比
    9.2.4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解決的痛點分析
    9.2.5  移動長時儲能供電國內外需求簡析

  9.3  移動長時儲能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
    9.3.1  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介紹
    9.3.2  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簡述
    9.3.3  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與劣勢
    9.3.4  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的行業應用
    9.3.5  大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國內外主要生產商
  參考文獻
第10章  二氧化碳儲能
  10.1  二氧化碳儲能背景分析
    10.1.1  全球氣候變暖
    10.1.2  碳達峰與碳中和
  10.2  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原理
    10.2.1  二氧化碳的優良物性
    10.2.2  二氧化碳儲能的工作原理
    10.2.3  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分類
  10.3  二氧化碳電熱儲能
    10.3.1  工作原理
    10.3.2  研究現狀和應用案例
  10.4  跨臨界二氧化碳儲能和超臨界二氧化碳儲能
    10.4.1  工作原理
    10.4.2  研究現狀和應用案例
  10.5  液態二氧化碳儲能
    10.5.1  二氧化碳液化技術
    10.5.2  液態二氧化碳儲能的工作原理
    10.5.3  研究現狀和應用案例
  10.6  二氧化碳儲能關鍵設備和技術
    10.6.1  壓縮單元設備和技術
    10.6.2  膨脹單元設備和技術
    10.6.3  蓄/換熱單元設備和技術
    10.6.4  液化單元設備和技術
  10.7  二氧化碳儲能性能評價方法
    10.7.1  技術性指標
    10.7.2  經濟性指標
  10.8  二氧化碳儲能多元應用集成技術
    10.8.1  耦合CCUS的二氧化碳儲能技術
    10.8.2  基於分品位用能的二氧化碳儲能技術
  10.9  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的發展前景
  10.10  結論及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