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本碩博培養體系(2024版)/人工智慧前沿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焦李成//李陽陽//侯彪//石光明//董偉生|責編:薛英英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大
  • ISBN:9787560672731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2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和國際前沿發展需求,深入貫徹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精神及《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為推進「新工科」建設,形成「人工智慧+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加快建設一流人才隊伍,特編寫了本書。本書匯總了學院在交叉學科上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採取「國際化+西電特色」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科學研究+創新實踐協同育人和「高水平平台+高層次人才」的人才培養體系。書中給出了面向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本碩博培養體系、特色課程建設方案,附上了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指導性文件,雙語教育和全英專業培養採用雙語論著,便於國內外同行交流。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人工智慧專業以及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教學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國內外教育界相關人士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焦李成//李陽陽//侯彪//石光明//董偉生|責編:薛英英
    焦李成,男,漢族,1959年10月生,1992年起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現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智能信息處理科學與技術」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國際合作部學部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IET西安分會主席、IEEE西安分會獎勵委員會主席、IEEE計算智能協會西安分會主席、IEEEGRSS西安分會主席,IEEETGRS副主編、教育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1991年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1996年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當選為全國模範教師、陝西省師德標兵和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焦李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感知與計算、圖像理解與目標識別、深度學習與類腦計算,培養的十余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提名獎及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研究成果獲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省部級一等獎以上科技獎勵十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五次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獎勵及全國首屆三個一百優秀圖書獎。所發表的論著被他人引用超過25000余篇次,H指數為65。

目錄
第1章  本科生培養
  1.1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方案
    1.1.1  專業介紹
    1.1.2  培養目標
    1.1.3  專業思政育人
    1.1.4  畢業要求
    1.1.5  學制與學位
    1.1.6  專業分流要求
    1.1.7  專業特色課程
    1.1.8  最低畢業要求及學分分佈
    1.1.9  教學進程計劃總表
  1.2  人工智慧專業培養方案
    1.2.1  專業介紹
    1.2.2  培養目標
    1.2.3  專業思政育人
    1.2.4  畢業要求
    1.2.5  學制與學位
    1.2.6  大類分流要求
    1.2.7  專業特色課程
    1.2.8  最低畢業要求及學分分佈
    1.2.9  教學進程計劃總表
  1.3  圖靈人工智慧科學實驗班培養方案
    1.3.1  專業介紹
    1.3.2  培養目標
    1.3.3  專業思政育人
    1.3.4  畢業要求
    1.3.5  培養模式
    1.3.6  學制與學位
    1.3.7  專業分流機制
    1.3.8  專業特色課程
    1.3.9  畢業最低要求及學分分佈
    1.3.10  教學進程計劃總表
  1.4  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全英文專業培養方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Full-English Teaching Major Training Program)
    1.4.1  培養定位
    1.4.2  培養模式
    1.4.3  培養方案
    1.4.4  培養課程
    1.4.5  教學進程計劃總表(Schedule of Teaching Process)
  1.5  人工智慧相關專業全英文授課本科留學生培養方案(Training Scheme for Foreig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I)
    1.5.1  培養模式與目標(Training Model and Objectives)
    1.5.2  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1.5.3  學分要求(Credit Requirements)
    1.5.4  學制與學位(Educational System and Academic Degree)
    1.5.5  教學進程計劃表(Schedule of Teaching Process)
  1.6  特色課程教學大綱
    1.6.1  Python程序設計和人工智慧平台學習
    1.6.2  最優化理論與方法
    1.6.3  專業基礎實踐
    1.6.4  人工智慧概論
    1.6.5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1.6.6  計算智能導論
    1.6.7  智能系統專業實驗
    1.6.8  人工智慧實驗
    1.6.9  模式識別
    1.6.10  腦科學基礎
    1.6.11  知識工程
    1.6.12  機器學習
    1.6.13  智能數據挖掘
    1.6.14  專業綜合實踐
    1.6.15  圖像理解與電腦視覺
    1.6.16  智能信息感知技術
    1.6.17  智能控制導論
    1.6.18  電腦視覺及其應用
第2章  研究生培養
  2.1  智能科學與技術碩/博/直博培養方案
    2.1.1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2.1.2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2.1.3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直博生培養方案
  2.2  人工智慧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方案
  2.3  人工智慧領域工程博士培養方案(定向工程博士和非定向工程博士)
    2.3.1  人工智慧領域定向工程博士培養方案
    2.3.2  人工智慧領域非定向工程博士培養方案
  2.4  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專業全英文授課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Major Full-English Teach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2.5  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碩/博留學生培養方案(Training Scheme for Foreign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AI)
    2.5.1  人工智慧相關專業全英文授課碩士留學生培養方案(Full-English Training Scheme for Foreign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AI)
    2.5.2  人工智慧相關專業全英文授課博士留學生培養方案(Full-English Training Scheme for Foreign Docto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AI)
  2.6  特色課程培養大綱
    2.6.1  神經網路基礎與應用
    2.6.2  SAR圖像處理與解譯
    2.6.3  複雜網路與群體智能
    2.6.4  非線性信號與圖像處理
    2.6.5  自然計算
    2.6.6  視覺感知與目標跟蹤
    2.6.7  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新進展
    2.6.8  雷達圖像處理與理解
    2.6.9  圖像表徵學習與重建
    2.6.10  複雜數字系統設計方法
    2.6.11  量子計算優化與學習
    2.6.12  統計學習理論應用
    2.6.13  壓縮感知理論與應用
    2.6.14  視覺信息度量與評價
    2.6.15  現代可編程邏輯器件原理與應用
    2.6.16  高性能智能計算實驗
    2.6.17  人工智慧創新實驗
    2.6.18  演算法設計技巧與分析
第3章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簡介
  3.1  平台建設
  3.2  人才培養
第4章  西電智慧教育
  4.1  人工智慧教育創新實驗室

  4.2  人工智慧實驗課程虛擬教研室
附錄1  研究生教育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
附錄2  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