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移動通信原理(第3版微課視頻版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陳威兵//張剛林//馮璐//李瑋|責編:鍾志芳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41124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2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介紹移動通信基本技術與原理的基礎上,對1G至5G的各類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結構、關鍵技術和應用方式進行了全面闡述,給出了移動通信網路的規劃、設計與優化方法,並對移動通信和電腦網路通信的融合方式進行了全面探討。本書注重實用性,內容全面,語言通俗易懂,同時注重吸納移動通信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講述內容盡量涉及最新的技術、協議和規範。本書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為「內容新知識全、重實用、跨專業」。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電腦應用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陳威兵//張剛林//馮璐//李瑋|責編:鍾志芳
    陳威兵,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先後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湖南大學、長沙學院任教。現為湖南省電子學會通信電路與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和視頻處理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承擔和參加國家863計劃、省部級、市廳級、校級及橫向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擔任項目主持人的有6項。主編教材1本(《移動通信系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主譯教材兩本(《無線蜂窩通信》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數字通信基礎》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在各類電子信息領域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EI收錄10篇。獲實用新型發明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1項。

目錄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論
  1.1  移動通信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
    1.1.1  移動通信的歷史與現狀
    1.1.2  移動通信在中國的發展概況
    1.1.3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1.2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1.2.1  蜂窩小區的概念
    1.2.2  頻率復用的幾何模型
    1.2.3  蜂窩系統的組成
    1.2.4  蜂窩系統中的通道
    1.2.5  通道分配策略
    1.2.6  越區切換與位置管理
  1.3  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1.3.1  無繩電話系統
    1.3.2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1.3.3  移動衛星通信系統
    1.3.4  分組無線網
  1.4  移動通信的基本技術
    1.4.1  多址連接
    1.4.2  組網技術
    1.4.3  移動通信中電波傳播特性研究與通道建模技術
    1.4.4  抗干擾措施
    1.4.5  調製與解調
    1.4.6  語音編碼技術
  1.5  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
    1.5.1  國際標準化組織
    1.5.2  不同地區中的標準化組織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移動通信基本技術及原理
  2.1  電波傳播特性與通道建模技術
    2.1.1  無線電波傳播特性
    2.1.2  移動通道特徵
    2.1.3  移動通道建模技術
  2.2  多址技術
    2.2.1  多址方式
    2.2.2  擴頻通信
  2.3  調製技術
    2.3.1  基本數字調製技術
    2.3.2  x/4DQPSK調製
    2.3.3  GMSK調製
    2.3.4  多進位數字調製
    2.3.5  OFDM調製
  2.4  抗衰落、抗干擾技術
    2.4.1  分集技術
    2.4.2  均衡技術
    2.4.3  通道編碼技術
  2.5  信源編碼與數據壓縮
    2.5.1  語音壓縮編碼
    2.5.2  移動通信中的語音編碼

    2.5.3  圖像壓縮編碼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數字移動通信系統(2G)
  3.1  GSM概述
    3.1.1  GSM的結構
    3.1.2  GSM的區域和識別號碼
  3.2  GSM的空中介面
    3.2.1  技術參數
    3.2.2  空中介面的物理結構
  3.  3GSM控制與管理
    3.3.1  位置的登記和更新
    3.3.2  越區切換
    3.3.3  鑒權與加密
  3.4  IS-95 CDMA系統概述
  3.5  IS-95 CDMA的空中介面
    3.5.1  IS-95 CDMA的正向通道
    3.5.2  IS-95 CDMA的反向通道
  3.6  IS-95 CDMA的控制功能
    3.6.1  軟切換
    3.6.2  軟容量
    3.6.3  功率控制
    3.6.4  安全機制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B2G移動通信系統
  4.1  GPRS系統
    4.1.1  GPRS總述
    4.1.2  GPRS協議模型
    4.1.3  GPRS空中介面
    4.1.4  GPRS的移動性管理和會話管理
  4.2  EDGE系統
    4.2.1  概述
    4.2.2  EDGE系統的關鍵技術
  4.3  CDMA 2000 1x系統
    4.3.1  CDMA 2000 1x系統的技術特點
    4.3.2  CDMA 2000 1x系統的空中介面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
  5.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標準介紹
    5.1.1  3G的歷史及特徵
    5.1.2  3G的主流標準及無線技術對比分析
    5.1.3  3G頻段的劃分
    5.1.4  3G業務特點與分類
  5.2  WCDMA系統
    5.2.1  概述
    5.2.2  WCDMA的空中介面
    5.2.3  WCDMA核心網的演進
    5.2.4  WCDMA的移動性管理

    5.2.5  HSPA技術
  5.3  CDMA 2000系統
    5.3.1  概述
    5.3.2  CDMA 2000 1xEV-DO系統
    5.3.3  CDMA 2000 1xEV-DV系統
    5.3.4  CDMA 2000核心網的演進
  5.4  TD-SCDMA系統
    5.4.1  概述
    5.4.2  TD-SCDMA的空中介面
    5.4.3  TD-SCDMA的關鍵技術
  5.5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機制
    5.5.1  3G面臨的安全威脅和攻擊方法
    5.5.2  3G系統的安全架構
    5.5.3  3G網路接人安全機制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4G)
  6.1  4G系統總述
    6.1.1  4G的起源與標準化進展
    6.1.2  4G的特徵與頻段
    6.1.3  4G網路架構
  6.2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
    6.2.1  LTE關鍵技術
    6.2.2  LTE-Advanced關鍵技術
  6.3  LTE/LTE-Advanced空中介面
    6.3.1  LTE/LTE-Advanced網路功能劃分
    6.3.2  LTE/LTE-Advanced空中介面協議架構
    6.3.3  LTE/LTE-Advanced通道映射
    6.3.4  LTE/LTE-Advanced物理層
    6.3.5  LTE/LTE-Advanced高層協議
  6.4  LTE/LTE-Advanced移動性管理與安全機制
    6.4.1  LTE/LTE-Advanced移動性管理
    6.4.2  LTE/LTE-Advanced安全機制
  6.5  LTE/LTE-Advanced語音解決方案
    6.5.1  CSFB語音方案
    6.5.2  SVLTE語音方案
    6.5.3  VoLTE語音方案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
  7.1  5G系統總述
    7.1.1  5G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7.1.2  5G的特徵與頻段
  7.2  5G網路架構及關鍵網路技術
    7.2.1  5G網路架構
    7.2.2  5G關鍵網路技術
  7.3  5G空口架構及關鍵無線技術
    7.3.1  5G空口技術演進路線
    7.3.2  5G空口技術架構
    7.3.3  5G新空口物理層特徵

    7.3.4  5G關鍵無線技術
  7.4  5G物理層及搜索物理層過程
    7.4.1  5G物理層
    7.4.2  5G小區搜索物理層過程
  7.5  5G空口上層協議
    7.5.1  5G空口數據鏈路層
    7.5.2  5G空口網路層
  7.6  5G移動性管理與安全機制
    7.6.1  5G移動性管理概述
    7.6.2  尋呼
    7.6.3  接入控制
    7.6.4  5G安全機制
  7.7  5G智能終端
    7.7.1  智能終端分類
    7.7.2  智能終端通信能力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移動通信與電腦網路通信的融合
  8.1  電腦網路通信
    8.1.1  概述
    8.1.2  Internet的形成與發展
    8.1.3  TCP/IP參考模型
  8.2  移動通信與電腦網路通信融合方式
    8.2.1  概述
    8.2.2  技術融合
    8.2.3  業務融合
    8.2.4  網路融合
  8.3  WAP技術
    8.3.1  WAP的網路結構
    8.3.2  WAP協議棧
    8.3.3  WAP的應用
  8.4  IMS技術
    8.4.1  概述
    8.4.2  IMS的網路架構
    8.4.3  IMS的關鍵技術
    8.4.4  IMS的業務應用
  8.5  移動應用技術
    8.5.1  應用開發模式
    8.5.2  應用開發工具
    8.5.3  應用開發關鍵技術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移動通信網路的規劃、設計與優化
  9.1  移動通信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基礎知識
    9.1.1  概述
    9.1.2  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原則
    9.1.3  網路規劃與設計的流程
    9.1.4  網路規劃與設計的主要環節
  9.2  業務預測及業務模型的建立
    9.2.1  概述

    9.2.2  業務預測及業務模型
  9.3  無線傳播模型及校正
    9.3.1  無線傳播模型
    9.3.2  無線傳播模型校正
  9.4  移動通信網路規劃與設計及通信模擬
    9.4.1  通信模擬概述
    9.4.2  網路規劃與設計軟體及其模擬
  9.5  3G網路規劃與設計
    9.5.1  3G與2G網路規劃與設計比較
    9.5.2  3G網路規劃基本思路
    9.5.3  多層次重疊式立體網路規劃
  9.6  TD-LTE無線網路規劃
    9.6.1  數據業務熱點區域分析
    9.6.2  無線網規劃指標
    9.6.3  基站建設方案
  9.7  5G網路部署、規劃與設計
    9.7.1  5G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原則及策略
    9.7.2  5G網路部署架構選擇與演進策略
    9.7.3  5G無線網路規劃
  9.8  移動通信網路優化
    9.8.1  概述
    9.8.2  網路優化的內容及流程
    9.8.3  LTE-RF優化
    9.8.4  5G無線網路優化
  本章小結
  習題
附錄A  縮略語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