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強場激光物理(精)

  • 作者:沈百飛|責編:陳艷峰//崔慧嫻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66670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26
人民幣:RMB 2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介紹超強超短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方法,重點為強場激光的相對論效應和量子電動力學效應。前三章為一些理論介紹,包括強場激光、強激光與電子、原子和團簇相互作用以及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理論;第4、5章分別為強激光與稀薄等離子體和固體靶相互作用;第6章簡單介紹傳統加速器和高能粒子束,為後面幾章作準備;第7?9章為強場激光的重要應用,即強激光碟機動的高能電子束、高能離子束和強輻射源;第10、11章為強場激光在等離子體和真空中的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第12章介紹激光核物理。
    本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強場激光物理理論和實驗的最新進展,主要目的是為剛進入這一領域的研究生提供一本較全面的參考書,也可供這一領域的科技人員、對強場物理感興趣的其他研究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對強場物理感興趣的高年級本科生也可閱讀。

作者介紹
沈百飛|責編:陳艷峰//崔慧嫻
    沈百飛,江蘇啟東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89年于西安交通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光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徐至展院士。主要從事超強超短激光與等離子體等物質的相互作用研究。提出超強激光光壓加速離子並給出微觀解釋;開拓超強相對論渦旋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在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效應領域取得若干成果,翻譯出版《慣性聚變物理》。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目錄
前言
第1章  強場激光
  1.1  光子
  1.2  光波
  1.3  光場的量子化
  1.4  短脈衝激光
  1.5  啁啾脈衝放大
  1.6  激光模式
    1.6.1  高斯激光
    1.6.2  貝塞爾光
    1.6.3  拉蓋爾-高斯光
    1.6.4  矢量光
  1.7  激光縱向場
  1.8  非理想光束和多模激光
  1.9  激光對比度
  1.10  激光的相干性
  1.11  強場激光的發展趨勢
第2章  強激光與電子、原子和團簇相互作用
  2.1  相對論協變描述
  2.2  電磁相互作用基本理論
    2.2.1  洛倫茲規範
    2.2.2  庫侖規範
    2.2.3  激光的能量、動量和角動量
    2.2.4  電磁場中電荷運動的基本方程
    2.2.5  坐標變換和洛倫茲變換
  2.3  帶電粒子在恆定磁場中的運動
    2.3.1  迴旋運動
    2.3.2  漂移運動
    2.3.3  絕熱不變數
    2.3.4  縱向不變數和費米加速
    2.3.5  磁譜儀
  2.4  電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2.5  激光碟機動電子加速(非尾場)
    2.5.1  稀薄等離子體中電子加速
    2.5.2  平面激光對電子薄層的加速
    2.5.3  非平面光束驅動電子加速
    2.5.4  真空加速的一般性討論
  2.6  強激光與原子相互作用
    2.6.1  光場電離
    2.6.2  氣體高次諧波
  2.7  強激光與團簇相互作用
  2.8  強激光與原子核相互作用
第3章  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理論
  3.1  等離子體的重要特性
    3.1.1  德拜長度
    3.1.2  等離子體鞘層
    3.1.3  耦合等離子體
    3.1.4  碰撞頻率
    3.1.5  等離子體頻率
    3.1.6  電離與複合

    3.1.7  薩哈平衡
  3.2  等離子體描述方法
    3.2.1  單粒子軌道
    3.2.2  粒子模擬
    3.2.3  等離子體的動理學描述
    3.2.4  等離子體流體方程
    3.2.5  相對論磁流體方程
    3.2.6  物態方程
    3.2.7  等離子體流體數值模擬
  3.3  磁化等離子體
    3.3.1  廣義歐姆定律
    3.3.2  磁化等離子體的.值
    3.3.3  磁凍結和磁擴散
  3.4  等離子體中的波
    3.4.1  色散關係和介電張量
    3.4.2  電子等離子體波
    3.4.3  離子聲波
    3.4.4  磁聲波
    3.4.5  阿爾芬波
  3.5  流體不穩定性
    3.5.1  瑞利-泰勒不穩定
    3.5.2  .箍縮和Z箍縮
    3.5.3  臘腸和扭曲不穩定性
  3.6  動理學不穩定性
    3.6.1  粒子-波相互作用
    3.6.2  韋伯不穩定性
    3.6.3  其他不穩定性
  3.7  自相似模型
    3.7.1  等離子體膨脹
    3.7.2  爆轟波
第4章  強激光與稀薄等離子體相互作用
  4.1  強激光在等離子體中的傳輸方程
    4.1.1  基本方程
    4.1.2  等離子體對弱激光場的線性響應
    4.1.3  相對論強激光的傳輸方程
    4.1.4  激光在等離子體中傳輸的色散關係
    4.1.5  相對論自透明
    4.1.6  慢變振幅近似
    4.1.7  准穩態近似
  4.2  激光的傳輸
    4.2.1  高斯激光在真空中的傳輸
    4.2.2  激光在氣體中的傳輸
    4.2.3  激光在磁化等離子體中的傳輸
    4.2.4  法拉第旋轉
  4.3  相對論冷等離子體流體方程
    4.3.1  一維相對論冷等離子體
  4.4  激光的縱向調製與孤子
  4.5  激光的橫向調製與自聚焦
    4.5.1  等離子體密度擾動引起的自聚焦
    4.5.2  相對論自聚焦

    4.5.3  激光在預等離子體通道中的傳輸
    4.5.4  激光等離子體通道間的相互作用
  4.6  參量過程
    4.6.1  三波耦合的一般理論
    4.6.2  受激拉曼散射
    4.6.3  相對論激光的拉曼散射
    4.6.4  渦旋激光的受激拉曼散射
    4.6.5  受激拉曼散射的抑制
    4.6.6  雙等離子體波衰變
    4.6.7  受激布里淵散射
  4.7  等離子體光柵
第5章  強激光與固體靶相互作用
  5.1  激光固體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中的基本物理過程
  5.2  一維非均勻等離子體的WKB解
    5.2.1  s偏振斜入射
  5.3  強激光與固體薄膜相互作用
    5.3.1  圓偏振相對論激光在稠密等離子體中傳輸的解析解
    5.3.2  相對論透明
    5.3.3  薄膜靶產生少周期相對論激光脈衝
    5.3.4  兩束激光與薄膜靶相互作用
    5.3.5  相對論激光與雙靶的相互作用
  5.4  臨界密度附近的激光等離子體加熱
    5.4.1  光陰極發射
    5.4.2  碰撞吸收
    5.4.3  u×B加熱
    5.4.4  真空加熱
    5.4.5  共振加熱
    5.4.6  線性模式轉換
    5.4.7  結構靶
  5.5  等離子體密度輪廓的演化
    5.5.1  電子溫度
    5.5.2  熱傳導
    5.5.3  密度輪廓變陡
  5.6  電磁波在等離子體表面和等離子體通道中的傳輸
    5.6.1  電磁波在等離子體表面的傳輸
    5.6.2  電磁波在中空等離子體通道中的傳輸
  5.7  激光打孔和相對論有質動力通道
    5.7.1  有質動力通道
    5.7.2  長脈衝激光的打孔效應
第6章  傳統加速器和高能粒子束
  6.1  傳統加速器
    6.1.1  天然加速機制
    6.1.2  高電壓加速器
    6.1.3  電磁感應加速器
    6.1.4  射頻加速器
    6.1.5  穩相加速
    6.1.6  傳統加速器的應用
    6.1.7  傳統加速器的現狀
  6.2  高能粒子束的基本性質
    6.2.1  能散度

    6.2.2  電流強度
    6.2.3  發射度
    6.2.4  發射度測量
    6.2.5  亮度
  6.3  粒子束在真空和磁場中的傳輸
    6.3.1  高能粒子在常梯度磁場中的弱聚焦
    6.3.2  磁四極透鏡
    6.3.3  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哈密頓描述
    6.3.4  粒子傳輸矩陣
    6.3.5  螺線管磁場
    6.3.6  劉維爾定理
    6.3.7  單粒子運動橢球
    6.3.8  粒子束的壓縮
  6.4  強流電子束
    6.4.1  真空中高能粒子束的場
    6.4.2  背景等離子體中電子束的電磁場
    6.4.3  電子束自身電磁場對電子橫向運動的影響
  6.5  粒子源
    6.5.1  電子源
    6.5.2  正電子源
    6.5.3  離子源
    6.5.4  繆子源
第7章  等離子體電子加速
  7.1  傳統加速器中的尾場
  7.2  激光碟機動一維尾場
    7.2.1  一維尾場方程
    7.2.2  波破與最大尾波場
    7.2.3  稀薄等離子體中非線性尾場
  7.3  三維尾場
    7.3.1  線性尾場
    7.3.2  三維空泡的場結構
  7.4  粒子束驅動尾場
    7.4.1  同軸加速能量極限
    7.4.2  電子束驅動尾場
    7.4.3  質子束驅動尾場
  7.5  自調製尾場加速
  7.6  拍頻激光碟機動等離子體波
  7.7  電子在尾場中的運動
    7.7.1  背景電子的捕獲
    7.7.2  電子失相和激光侵蝕
    7.7.3  試探電子在尾場中的縱向運動
    7.7.4  電子在尾場中的橫向迴旋運動
  7.8  空泡加速對激光參數的要求
  7.9  電子注入與電子源
    7.9.1  激光注入
    7.9.2  密度梯度注入
    7.9.3  電離注入
    7.9.4  顆粒注入
  7.10  等離子體尾場加速的優化
    7.10.1  注入優化

    7.10.2  單級加速優化
    7.10.3  多級加速與外注入
  7.11  等離子體尾場電子加速實驗方法與進展
    7.11.1  等離子體參數
    7.11.2  激光參數
    7.11.3  目前實驗進展
  7.12  激光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其他加速機制
    7.12.1  激光直接加速
    7.12.2  渦旋激光加速
    7.12.3  大電荷量電子加速
  7.13  激光碟機動尾場加速的自相似定標
第8章  等離子體離子加速
  8.1  鞘層場加速
    8.1.1  鞘層場加速基本理論
    8.1.2  激光對比度對鞘層場加速的影響
    8.1.3  改進型靶后鞘層場加速
    8.1.4  鞘層場加速的特點
  8.2  無碰撞激波加速
    8.2.1  激波基本理論
    8.2.2  相對論激波
    8.2.3  無碰撞靜電激波
    8.2.4  強激光熱壓驅動的靜電激波
  8.3  強激光光壓驅動的靜電激波
    8.3.1  光壓驅動靜電激波加速基本理論
    8.3.2  光壓驅動靜電激波加速的准穩結構
    8.3.3  試探粒子在靜電場中的運動
    8.3.4  靜電激波加速中的一維不穩定性
    8.3.5  靜電激波重離子加速
  8.4  磁聲激波質子加速
  8.5  強激光碟機動光壓加速
    8.5.1  光壓整體加速
    8.5.2  光壓加速的微觀機制
    8.5.3  光壓加速中的橫向不穩定性
    8.5.4  光壓加速的特點
  8.6  等離子體尾場質子加速
    8.6.1  激光碟機動尾場質子加速
    8.6.2  質子束驅動尾場質子加速
    8.6.3  等離子體尾場質子加速的橫向聚焦
  8.7  其他加速機制
    8.7.1  磁渦旋加速
    8.7.2  BOA加速
  8.8  外注入和級聯加速
    8.8.1  級聯鞘層場質子加速
    8.8.2  其他級聯加速機制
  8.9  等離子體離子加速展望
第9章  強激光碟機動輻射源
  9.1  輻射描述
  9.2  熱輻射
  9.3  激光碟機動原子輻射
    9.3.1  K.線輻射

  9.4  X射線激光
    9.4.1  增益係數
    9.4.2  電子碰撞激發機制
    9.4.3  複合泵浦機制
    9.4.4  X射線激光的進展
  9.5  靜磁場的產生和測量
    9.5.1  熱電機制
    9.5.2  韋伯不穩定性產生磁場
    9.5.3  圓偏振或渦旋激光產生的軸向靜磁場
    9.5.4  真空中產生強磁場
    9.5.5  磁重聯
    9.5.6  磁場測量
  9.6  電子運動產生的輻射
    9.6.1  運動電荷的輻射功率
    9.6.2  輻射反作用
    9.6.3  運動電荷的輻射電磁場
  9.7  同步輻射
  9.8  迴旋輻射
    9.8.1  高能電子在等離子體空泡中的迴旋輻射
  9.9  自由電子激光
  9.10  湯姆孫散射和康普頓散射
    9.10.1  湯姆孫散射用於等離子體診斷
    9.10.2  非線性湯姆孫散射和非線性康普頓散射
  9.11  相對論高次諧波
    9.11.1  弱相對論激光碟機動的高次諧波
    9.11.2  高密度固體表面相對論諧波
    9.11.3  圓偏振激光碟機動的高次諧波
    9.11.4  相對論振蕩鏡模型
    9.11.5  超強相對論激光的高次諧波
    9.11.6  渦旋相對論激光的高次諧波
  9.12  軔致輻射
  9.13  切倫科夫輻射
  9.14  渡越輻射
  9.15  太赫茲輻射
    9.15.1  與稀薄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產生太赫茲輻射
    9.15.2  與固體靶相互作用產生太赫茲輻射
  9.16  強激光碟機動電磁脈衝
  9.17  光子加速與相對論運動鏡面反射
    9.17.1  光子加速基本理論
    9.17.2  相對論運動鏡面反射
    9.17.3  超光速鏡面與光脈衝摺疊
第10章  強場激光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中的量子電動力學效應
  10.1  狄拉克方程
  10.2  施溫格場
  10.3  弱場微擾散射
    10.3.1  弱場散射理論
    10.3.2  康普頓散射
    10.3.3  單光子光光散射
  10.4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效應
  10.5  輻射主導區和量子主導區

    10.5.1  輻射反作用與輻射主導區
    10.5.2  單電子在激光場中的輻射反作用
    10.5.3  等離子體中的輻射反作用
    10.5.4  量子主導區
  10.6  弱場近似、局域交叉場近似和恆定場近似
  10.7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的數值模擬
    10.7.1  蒙特卡羅模擬
    10.7.2  正負電子對產生
    10.7.3  數值計算中的其他問題
  10.8  電子極化
    10.8.1  輻射極化效應
    10.8.2  相對論性自旋電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10.9  強激光碟機動正負電子對實驗進展
    10.9.1  高能電子非線性康普頓散射及真空正負電子對產生實驗
    10.9.2  強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產生正負電子對
    10.9.3  正電子加速
  10.10  強激光碟機動極化粒子束
  10.11  反質子、繆子等的產生
第11章  真空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效應
  11.1  光光散射
  11.2  真空雙摺射
  11.3  四波混頻效應
  11.4  經典隨機行走和量子隨機行走
  11.5  多模激光的光光散射
  11.6  真空正負電子對產生
  11.7  強場激光與類軸子
第12章  激光核物理
  12.1  重要核過程
    12.1.1  核結構
    12.1.2  核衰變與譜寬
    12.1.3  核自旋
    12.1.4  巨共振
    12.1.5  電子躍遷激發核躍遷
  12.2  等離子體中核反應
    12.2.1  等離子體中的核反應截面
  12.3  激光核聚變
    12.3.1  快點火和衝擊波點火
    12.3.2  PB反應
    12.3.3  聚變-裂變堆
  12.4  核反應射線源
    12.4.1  聚變中子源
    12.4.2  激光質子束驅動中子源
    12.4.3  聚變質子源
    12.4.4  激光質子驅動活化反應及伽馬射線
  12.5  高能射線在物質中的傳輸
    12.5.1  重帶電粒子的傳輸
    12.5.2  電子束的傳輸
    12.5.3  正電子的傳輸
    12.5.4  伽馬射線的傳輸
    12.5.5  中子的傳輸

  12.6  激光射線束傳輸中的集體效應
    12.6.1  阿爾法電流極限
    12.6.2  電子熱傳導
    12.6.3  超熱電子在等離子體中傳輸的集體效應
    12.6.4  超熱電子傳輸的不穩定性和反常制動
  12.7  激光碟機動放射性治療
    12.7.1  射線劑量
    12.7.2  電子束和伽馬刀放療
    12.7.3  質子束放療
  12.8  激光碟機動射線束的成像
    12.8.1  激光質子束成像
    12.8.2  激光碟機動伽馬射線成像
    12.8.3  其他激光射線束的成像
  12.9  激光射線束的其他應用
    12.9.1  單粒子效應
    12.9.2  繆子的應用
    12.9.3  質子束誘導X射線熒光分析
附錄
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