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一書讀懂物聯網(基礎知識+運行機制+工程實現)

  • 作者:編者:曹洪偉//潘維//韓冬|責編:傅道坤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629234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8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物聯網工程技術為核心內容,結合數據處理的流程和技術,介紹了物聯網的基礎知識、運行機制及工程實現。
    本書分為6部分,總計16章,內容包括物聯網基礎、物聯網的體系結構、物聯網的應用、數據的感知、物體的辨識、嵌入式系統、局域連接性、廣域傳輸與網路、物聯網的通信協議、數據存儲、數據分析與處理、物聯網產品設計與工程實現、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工程實現、物聯網的標準化、物聯網的安全性、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
    本書可作為從事物聯網工程相關工作的入門讀物,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腦學科、電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曹洪偉//潘維//韓冬|責編:傅道坤

目錄
第1部分  認知物聯網
  第1章  物聯網基礎
    1.1  物聯網的起源與發展
      1.1.1  國際組織對物聯網的關注
      1.1.2  國際社會對物聯網的關注
      1.1.3  我國對物聯網的關注
    1.2  物聯網解決哪些問題
    1.3  物聯網的領域界定——六域模型
    1.4  物聯網的相關辨析
      1.4.1  物聯網與CPS
      1.4.2  物聯網與感測網
      1.4.3  物聯網和互聯網
      1.4.4  物聯網與泛在網路
    1.5  技術發展對物聯網的影響
      1.5.1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1.5.2  感測器技術的發展
      1.5.3  近距離通信技術
      1.5.4  互聯網的發展
      1.5.5  雲計算的發展
    1.6  小結
  第2章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2.1  物聯網的概念模型
    2.2  物聯網中的組成節點
    2.3  物聯網的分層體系結構
      2.3.1  感知層特徵
      2.3.2  網路層特徵
      2.3.3  應用層特徵
    2.4  物聯網的產業鏈
    2.5  物聯網的價值網
    2.6  物聯網的生態系統
    2.7  小結
  第3章  物聯網的應用
    3.1  智能助手
    3.2  智能家居
    3.3  智能建築
    3.4  智慧園區
    3.5  智能工廠
    3.6  智能交通
    3.7  智慧城市
    3.8  智慧地球
    3.9  小結
第2部分  數據的感知與採集
  第4章  數據的感知
    4.1  物體的數據表達
      4.1.1  物體屬性
      4.1.2  物體狀態
      4.1.3  物體動作
      4.1.4  物體能力
      4.1.5  物體特徵的元數據描述
    4.2  感測器

      4.2.1  感測器的分類
      4.2.2  感測器的特性
      4.2.3  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4.2.4  感測器的發展方向
    4.3  感測器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示例
      4.3.1  iPhone一代與多點觸控屏幕
      4.3.2  iPhone 2、iPhone 3中3G技術的應用與定位導航技術
      4.3.3  iPhone 4的前置攝像頭、雙麥克風和陀螺儀
      4.3.4  iPhone 5S的生物識別
      4.3.5  iPhone 6 Plus和iPhone 6S Plus
    4.4  感測器的選型原則
      4.4.1  性能指標
      4.4.2  硬體介面和信號輸出形式
      4.4.3  成本分析
      4.4.4  工作環境
      4.4.5  關注故障分析
    4.5  感測器在物聯網系統中的應用示例:橋樑監測
      4.5.1  橋樑監測的指標體系
      4.5.2  數據採集
      4.5.3  橋樑監測點管理
    4.6  小結
  第5章  物體的辨識
    5.1  物聯網標識
      5.1.1  對象標識
      5.1.2  通信標識
      5.1.3  應用標識
      5.1.4  物聯網標識的發現服務
    5.2  EPC系統
      5.2.1  EPC編碼標準
      5.2.2  EPC編碼的解析技術進展
    5.3  條碼和二維碼
    5.4  磁卡與IC卡
      5.4.1  磁卡
      5.4.2  IC卡
    5.5  電子標籤
      5.5.1  什麼是RFID
      5.5.2  RFID的工作原理和技術特點
      5.5.3  RFID的產品分類
    5.6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5.6.1  人臉識別
      5.6.2  語音識別
      5.6.3  指紋識別
      5.6.4  虹膜識別
      5.6.5  皮膚識別
      5.6.6  體形識別
      5.6.7  簽字識別
    5.7  小結
  第6章  嵌入式系統
    6.1  嵌入式系統基礎
      6.1.1  嵌入式微處理器

      6.1.2  嵌入式系統中的相關存儲
      6.1.3  嵌入式系統的相關介面
      6.1.4  嵌入式系統的初始化
      6.1.5  嵌入式操作系統
    6.2  嵌入式系統的設備類型
      6.2.1  智能塵埃
      6.2.2  一般計算能力的嵌入式設備
      6.2.3  可穿戴設備
      6.2.4  智能設備
    6.3  物聯網終端的操作系統
    6.4  嵌入式系統的應用框架
      6.4.1  應用框架
      6.4.2  手機上的應用框架
      6.4.3  M2M的應用框架
      6.4.4  面向JavaScript的嵌入式應用框架
    6.5  嵌入式系統的更新升級—OTA
      6.5.1  OTA方案的特點
      6.5.2  OTA系統的參考架構
      6.5.3  OTA的服務流程
      6.5.4  OTA中的交互協議
    6.6  小結
第3部分  數據的傳輸與網路
  第7章  局域連接性
    7.1  嵌入式系統的內部連接性
      7.1.1  常見匯流排
      7.1.2  常見介面
    7.2  紅外通信
    7.3  藍牙
      7.3.1  藍牙設備的組網
      7.3.2  經典藍牙的通信過程
      7.3.3  低功耗藍牙的通信過程
    7.4  Zigbee
      7.4.1  Zigbee協議與網路
      7.4.2  Zigbee的通信機制
    7.5  Wi-Fi與WLAN
      7.5.1  Wi-Fi及其組網模式
      7.5.2  WLAN
      7.5.3  6LoWPAN
    7.6  其他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7.6.1  各種反向散射技術
      7.6.2  反向散射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潛在應用
    7.7  邊緣網路
      7.7.1  各種局域連接性技術的對比
      7.7.2  從邊緣網路到邊緣智能
    7.8  小結
  第8章  廣域傳輸與網路
    8.1  移動蜂窩通信技術
      8.1.1  第三代移動通信—3G
      8.1.2  第四代移動通信—4G
      8.1.3  第五代移動通信—5G

    8.2  低功耗廣域網
      8.2.1  LoRa
      8.2.2  Sigfox
      8.2.3  窄帶物聯網
    8.3  互聯網
      8.3.1  IPv6的地址分配
      8.3.2  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融合的路由體系
    8.4  軟體定義的廣域網(SD-WAN)
      8.4.1  軟體定義網路
      8.4.2  SD-WAN的技術優勢
    8.5  小結
  第9章  物聯網的通信協議
    9.1  連接性協議
      9.1.1  802.11系列協議
      9.1.2  連接性協議的對比分析
    9.2  網路協議
      9.2.1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
      9.2.2  傳輸層
    9.3  應用協議
      9.3.1  互聯網應用層協議在物聯網的應用
      9.3.2  物聯網的應用層協議
      9.3.3  應用層協議的對比
    9.4  物聯網的通信協議選擇
      9.4.1  協議棧的選擇與供應商的關係
      9.4.2  協議選擇中的關鍵特性
      9.4.3  協議實施時的其他考量
    9.5  小結
第4部分  數據的存儲與處理
  第10章  數據存儲
    10.1  物聯網中數據的存儲位置
      10.1.1  從設備存儲到邊緣存儲
      10.1.2  從數據中心到雲存儲
    10.2  數據存儲的服務—資料庫系統
      10.2.1  關係資料庫
      10.2.2  實時資料庫
      10.2.3  時序資料庫
    10.3  NoSQL與大數據
      10.3.1  鍵值型NoSQL
      10.3.2  文檔存儲型NoSQL
      10.3.3  列存儲型NoSQL
      10.3.4  圖存儲型NoSQL
    10.4  分散式存儲技術
    10.5  物聯網中基於數據存儲的實體搜索
    10.6  小結
  第11章  數據分析與處理
    11.1  物聯網的計算模型
      11.1.1  面向物聯網的雲計算
      11.1.2  面向物聯網的霧計算
      11.1.3  面向物聯網的邊緣計算
    11.2  物聯網的數據處理架構

      11.2.1  批處理架構
      11.2.2  流處理架構
      11.2.3  Lambda架構
    11.3  物聯網中的數據分析
      11.3.1  卡爾曼濾波器
      11.3.2  貝葉斯分類與多貝葉斯估計
      11.3.3  規則引擎
      11.3.4  模糊邏輯與人工神經網路
      11.3.5  物聯網數據分析與處理示例
    11.4  物聯網數據的價值挖掘
    11.5  物聯網的數據可視化
      11.5.1  數據可視化的概念
      11.5.2  文本可視化
      11.5.3  網路可視化
      11.5.4  時空數據可視化
      11.5.5  多維數據可視化
      11.5.6  支持可視化分析的人機交互技術
    11.6  物聯網中的網路控制系統
      11.6.1  控制模型
      11.6.2  物聯網控制系統架構
      11.6.3  物聯網中的控制器
    11.7  小結
第5部分  設計與工程實現
  第12章  物聯網產品設計與工程實現
    12.1  物聯網產品的業務特性
    12.2  商業化流程
      12.2.1  需求分析及非功能屬性的設計
      12.2.2  外觀設計
      12.2.3  結構設計
      12.2.4  電子設計
      12.2.5  軟體開發
      12.2.6  電路驗證
      12.2.7  結構開模與電子備料
      12.2.8  整機驗證
      12.2.9  包材設計與生產
      12.2.10  小批量試產
      12.2.11  工廠量產
      12.2.12  銷售和售后
    12.3  一個物聯網網關的設計與實現
      12.3.1  物聯網網關的功能
      12.3.2  物聯網網關的設計
      12.3.3  物聯網網關的架構
    12.4  從物聯網產品設計到綠色物聯網
      12.4.1  物聯網中的能耗分佈
      12.4.2  物聯網產品的低功耗設計
      12.4.3  綠色物聯網
    12.5  小結
  第13章  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工程實現
    13.1  物聯網雲服務系統設計
      13.1.1  雲服務的連接方式

      13.1.2  產品級代理:雲服務連接性的黑箱方法
      13.1.3  SDK:雲服務連接性的白箱方法
      13.1.4  攜帶型代理:雲服務連接的灰箱方法
    13.2  設計與工程實現中的要點和技術選型
      13.2.1  流量控制
      13.2.2  緩存系統
      13.2.3  服務支撐
      13.2.4  運維體系
      13.2.5  開放平台
    13.3  物聯網中的中間件服務
    13.4  物聯網軟體系統設計與實現流程
      13.4.1  瀑布模型開發方法
      13.4.2  敏捷開發
      13.4.3  物聯網軟體系統的相關依賴:供應鏈管理的敏捷性影響
    13.5  物聯網系統的工程實現
    13.6  物聯網系統設計案例:智能電網
      13.6.1  用戶側智能電網的感測層建設
      13.6.2  用戶側智能電網物聯網的網路層建設
      13.6.3  用戶側智能電網物聯網的管理層決策層建設
    13.7  小結
第6部分  物聯網的熱門話題
  第14章  物聯網的標準化
    14.1  標準的定義
    14.2  物聯網的標準體系
      14.2.1  物聯網感知層中的物理層標準
      14.2.2  物聯網感知層中的MAC層標準
      14.2.3  物聯網感知層中的網路層標準
      14.2.4  物聯網感知層中的主幹網接入層標準
      14.2.5  物聯網感知層中的服務質量評估
    14.3  物聯網標準化組織
    14.4  ITU-T物聯網標準的發展
    14.5  物聯網的產業聯盟
    14.6  物聯網的開源社區
    14.7  物聯網應用領域的標準化示例:智能照明
      14.7.1  智能照明系統的網路架構
      14.7.2  智能照明系統的通信模式
    14.8  小結
  第15章  物聯網的安全性
    15.1  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15.2  物聯網安全的特點
    15.3  物聯網的安全問題與相關技術
      15.3.1  感測器中的安全問題
      15.3.2  輕量級加密演算法
      15.3.3  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安全技術
      15.3.4  邊緣網路的安全技術
      15.3.5  核心網路的安全問題
      15.3.6  物聯網中的隱私保護
    15.4  可信網路
      15.4.1  可信終端
      15.4.2  可信傳輸

      15.4.3  可信用戶
    15.5  區塊鏈與物聯網安全
      15.5.1  區塊鏈的相關概念
      15.5.2  基於區塊鏈的可信網路
      15.5.3  基於區塊鏈的邊緣網路安全保障
      15.5.4  區塊鏈隱私保護
      15.5.5  面向物聯網的區塊鏈
    15.6  小結
  第16章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16.1  理解人工智慧
      16.1.1  從圖靈測試看人工智慧
      16.1.2  從電腦體系結構看人工智慧
    16.2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
      16.2.1  機器學習的類型
      16.2.2  機器學習的常見演算法
      16.2.3  機器學習在物聯網中的應用示例
    16.3  人工智慧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16.3.1  人工神經網路在嵌入式系統中的應用
      16.3.2  面向深度學習的物聯網系統設計
      16.3.3  語義融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16.4  物聯網中的人工智慧操作系統
    16.5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融合的典型案例:智能音箱
    16.6  小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