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資訊理論與信源編解碼技術

  • 作者:編者:劉立柱//王剛|責編:牛旭東
  • 出版社:國防工業
  • ISBN:9787118129823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9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信息處理與信息傳輸進行優化的科學技術,是展現智慧地進行理論與技術融合的美麗畫卷。主要包括信源數字特性分析模塊(第2章),表明冗余來自信源符號的統計相關性和符號概率分佈的非均勻性;去除冗余模塊:一是去相關理論與技術(第3章);二是優化編解碼:第4章?第9章分別為信源符號、符號序列烯碼理論與編解碼技術,綜合壓縮碼分析與解碼技術;通道數字特性分析模塊:第10章?第12章通道信息傳輸、傳輸能力分析以及通道的編解碼;限失真信源編碼模塊:第13章限失真信源編解碼理論與技術;糾錯解碼模塊:把信源碼解碼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融合,解決傳輸誤碼糾正難題,包括第14章?第16章,分別闡述了圖像、視頻和數據壓縮碼流的糾錯解碼理論與技術,系統優化設計模塊:第17章為通信系統優化設計。
    本書特色:融合—資訊理論與信源編碼融合、理論與技術融合、編碼與解碼融合;創新——模塊鏈體系結構創新、信源碼糾錯解碼技術創新、冗余度理論創新;優化—編解碼演算法優化、信息系統優化設計;實用——學以致用、易學會用的目標追求,跟蹤前沿、優化致用的理念,使書中包含廣泛的實用化編解碼技術、豐富的糾錯解碼創新技術。
    本書可供科技、工程領域的從業人員和研究科研人員學習,以及大學相關專業教師參考;可作為大學高年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科技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劉立柱//王剛|責編:牛旭東
     劉立柱,男,1949年3月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威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5年,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畢業、任教;1979-1985年,先後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北京郵電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進修。1982-2009年,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后更名為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了《數字傳真通信》(「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信息理論與編解碼技術》等10部著作。講授《資訊理論與信源編碼》《數字傳真通信》,研究生的《模糊資訊理論及其應用》《信息科學原理》等課程。2010年,在鄭州西亞斯學院任教授,主持省級「電子信息工程」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信號與信息處理」校重點學科建設等項目;主講「資訊理論與編碼」「現代控制理論」等課程。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資訊理論誕生與發展
    1.1.1  通信系統結構與資訊理論
    1.1.2  資訊理論的發展與信息科學
  1.2  資訊理論及其應用
    1.2.1  香農資訊理論與模糊資訊理論
    1.2.2  香農資訊理論與編碼
    1.2.3  香農資訊理論與信息處理
  1.3  智能科技與智能時代
    1.3.1  智能與智能科技
    1.3.2  智能科技與信息物理系統
    1.3.3  智能科技與智能化社會
第2章  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1  信源的數學模型與分類
    2.1.1  信源的概率空間
    2.1.2  基於信源統計特性的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數字特性分析
    2.2.1  信源數字特性的物理意義
    2.2.2  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2.3  信源的交叉熵和相對熵分析
  2.3  連續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3.1  連續信源的數字特性分析
    2.3.2  連續信源的最大微分熵
  2.4  矢量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4.1  擴展矢量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4.2  矢量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4.3  聯合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4.4  具已知條件的信源數字特性分析
  2.5  冗余度分析與計算
    2.5.1  信源冗余概念與分類
    2.5.2  信源冗余度的分析與計算
    2.5.3  信源編碼冗余度分析與計算
    2.5.4  通道編碼冗余度分析與計算
第3章  去相關理論與技術
  3.1  預測去相關
    3.1.1  預測去相關原理
    3.1.2  語音預測編碼技術
    3.1.3  預測編碼性能分析
  3.2  正交變換去相關
    3.2.1  正交變換去相關原理
    3.2.2  變換域採樣與編碼
  3.3  並元處理去相關
    3.3.1  非等長同元並元處理去相關
    3.3.2  等長異元並元處理去相關
  3.4  字典索引去相關
    3.4.1  L277演算法
    3.4.2  L278演算法
    3.4.3  LZW演算法編解碼方法
第4章  無失真信源編碼理論與技術
  4.1  無失真信源編碼

    4.1.1  無失真信源編碼概念
    4.1.2  編碼舉例
  4.2  定長編碼分析
    4.2.1  信源序列特性分析
    4.2.2  無失真信源編碼方法
    4.2.3  定長編碼應用分析
  4.3  變長編碼理論分析
    4.3.1  變長編碼基本概念
    4.3.2  變長碼的碼長特性分析
    4.3.3  變長碼平均碼長下限分析
    4.3.4  逼近變長碼平均碼長下限的技術途徑
  4.4  變長碼的編碼方法
    4.4.1  Huffman碼
    4.4.2  Shannon-Fano碼
  4.5  HSF碼的編解碼方法與技術
    4.5.1  HSF碼編解碼方法
    4.5.2  HSF碼編解碼技術
第5章  MH碼分析與編解碼技術
  5.1  MH碼編碼原理與技術
    5.1.1  MH碼編碼特性分析
    5.1.2  MH碼編碼實現技術
  5.2  MH碼解碼原理與技術
    5.2.1  MH碼解碼技術
    5.2.2  MH碼快速解碼技術
第6章  高壓縮比實用碼分析與編解碼技術
  6.1  MR碼編碼原理與技術
    6.1.1  MR碼編碼規則
    6.1.2  傳輸碼流格式
    6.1.3  MR碼的編碼實現技術
  6.2  MR碼解碼原理與技術
    6.2.1  MR碼解碼原理
    6.2.2  MR碼解碼技術
  6.3  MR碼提高壓縮比理論與技術分析
    6.3.1  MH碼平均碼長分析與計算
    6.3.2  MR碼平均碼長分析與計算
  6.4  MMR碼編、解碼原理與技術
    6.4.1  編碼規則
    6.4.2  傳真編碼的控制功能
    6.4.3  編、解碼技術
第7章  信源符號序列碼分析與編解碼技術
  7.1  JBIG碼編碼原理
    7.1.1  研究背景
    7.1.2  JBIG碼理論基礎
    7.1.3  編碼演算法
  7.2  JBIG碼解碼原理
    7.2.1  算術碼解碼演算法
    7.2.2  二進位算術編碼的改進
  7.3  JBIG碼的數據流格式分析
    7.3.1  JBIG參數與數據格式
    7.3.2  浮點標記欄位

    7.3.3  最低層典型預測
  7.4  實用JBIG碼編解碼技術
    7.4.1  編碼處理
    7.4.2  編、解碼流圖
……
第8章  JBIG2碼分析與解碼技術
第9章  文本壓縮碼分析與解碼技術
第10章  通道與信息傳輸分析
第11章  通道信息傳輸能力分析
第12章  通道編碼定理與編解碼方法
第13章  限失真信源編碼理論與技術
第14章  信源碼糾錯解碼理論與技術
第15章  圖像編碼分析與糾錯解碼技術
第16章  視頻編碼分析與糾錯解碼技術
第17章  通信系統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