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電腦網路(第6版雙色印刷)/清華電腦圖書譯叢

  • 作者:(美)安德魯·S.特南鮑姆//尼克·費姆斯特爾//戴維·韋瑟羅爾|責編:龍啟銘//戰曉雷|譯者:潘愛民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04716
  • 出版日期:202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80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有系統地介紹了電腦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本書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電腦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電腦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美)安德魯·S.特南鮑姆//尼克·費姆斯特爾//戴維·韋瑟羅爾|責編:龍啟銘//戰曉雷|譯者:潘愛民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使用電腦網路
    1.1.1  信息訪問
    1.1.2  人-人通信
    1.1.3  電子商務
    1.1.4  娛樂
    1.1.5  物聯網
  1.2  電腦網路的類型
    1.2.1  寬頻接入網路
    1.2.2  移動和無線接入網路
    1.2.3  數據中心網路
    1.2.4  傳輸網路
    1.2.5  企業網路
  1.3  網路技術:從局部到全球
    1.3.1  個域網
    1.3.2  區域網
    1.3.3  家庭網路
    1.3.4  城域網
    1.3.5  廣域網
    1.3.6  互聯網路
  1.4  網路實例
    1.4.1  Internet
    1.4.2  移動網路
    1.4.3  無線網路(WiFi)
  1.5  網路協議
    1.5.1  設計目標
    1.5.2  協議層次結構
    1.5.3  連接與可靠性
    1.5.4  服務原語
    1.5.5  服務和協議的關係
  1.6  參考模型
    1.6.1  OSI參考模型
    1.6.2  TCP/IP參考模型
    1.6.3  對OSI參考模型和協議的批評
    1.6.4  對TCP/IP參考模型和協議的批評
    1.6.5  本書使用的模型
  1.7  標準化
    1.7.1  標準化和開源
    1.7.2  電信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
    1.7.3  國際標準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
    1.7.4  Internet標準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
  1.8  策略、法律和社會問題
    1.8.1  在線言論
    1.8.2  網路中立性
    1.8.3  安全
    1.8.4  隱私
    1.8.5  虛假信息
  1.9  度量單位
  1.10  本書其餘部分的概要
  1.11  本章總結

  習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導向的傳輸介質
    2.1.1  永久存儲設備
    2.1.2  雙絞線
    2.1.3  同軸電纜
    2.1.4  電力線
    2.1.5  光纖
  2.2  無線傳輸
    2.2.1  電磁頻譜
    2.2.2  跳頻擴頻
    2.2.3  直接序列擴頻
    2.2.4  超寬頻帶
  2.3  頻譜用於傳輸
    2.3.1  無線電傳輸
    2.3.2  微波傳輸
    2.3.3  紅外傳輸
    2.3.4  光通信
  2.4  從波形到比特
    2.4.1  數據通信理論基礎
    2.4.2  通道的最大數據速率
    2.4.3  數字調製
    2.4.4  多路復用
  2.5  公共電話交換網路
    2.5.1  電話系統結構
    2.5.2  本地迴路:電話數據機、ADSL和光纖
    2.5.3  中繼線和多路復用
    2.5.4  交換
  2.6  蜂窩網路
    2.6.1  公共的概念:蜂窩、切換、尋呼
    2.6.2  第一代(1G)技術:模擬語音
    2.6.3  第二代行動電話(2G):數字語音
    2.6.4  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2.6.5  第三代(3G)技術:數字語音和數據
    2.6.6  第四代(4G)技術:數據包交換
    2.6.7  第五代(5G)技術
  2.7  有線電視
    2.7.1  共用天線電視
    2.7.2  線纜上的寬頻Internet接入:HFC網路
    2.7.3  DOCSIS
    2.7.4  DOCSIS網路中的資源共享:節點和迷你槽
  2.8  通信衛星
    2.8.1  地球同步衛星
    2.8.2  中地球軌道衛星
    2.8.3  低地球軌道衛星
  2.9  不同接入網路的比較
    2.9.1  地面接入網路:有線電視、光纖和ADSL
    2.9.2  衛星與地面網路
  2.10  物理層上的政策
    2.10.1  頻譜分配

    2.10.2  蜂窩網路
    2.10.3  電話網路
  2.11  本章總結
  習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的設計問題
    3.1.1  提供給網路層的服務
    3.1.2  成幀
    3.1.3  錯誤控制
    3.1.4  流量控制
  3.2  錯誤檢測和糾正
    3.2.1  糾錯碼
    3.2.2  檢錯碼
  3.3  基本數據鏈路層協議
    3.3.1  初始的簡化假設
    3.3.2  基本的傳輸和接收
    3.3.3  簡單的數據鏈路層協議
  3.4  提高效率
    3.4.1  目標:雙向傳輸,多幀在途
    3.4.2  全雙工、滑動窗口協議示例
  3.5  數據鏈路協議實例
    3.5.1  SONET上的數據包
    3.5.2  ADSL
    3.5.3  DOCSIS
  3.6  本章總結
  習題
第4章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4.1  通道分配問題
    4.1.1  靜態通道分配
    4.1.2  動態通道分配的假設
  4.2  多路訪問協議
    4.2.1  ALOHA
    4.2.2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
    4.2.3  無衝突協議
    4.2.4  有限競爭協議
    4.2.5  無線LAN協議
  4.3  乙太網
    4.3.1  經典乙太網物理層
    4.3.2  經典乙太網MAC子層協議
    4.3.3  乙太網性能
    4.3.4  交換式乙太網
    4.3.5  快速乙太網
    4.3.6  千兆乙太網
    4.3.7  萬兆乙太網
    4.3.8  40Gb/s和100Gb/s乙太網
    4.3.9  乙太網回顧
  4.4  無線LAN
    4.4.1  IEEE 802.11體系結構和協議棧
    4.4.2  IEEE 802.11物理層
    4.4.3  IEEE 802.11 MAC子層協議

    4.4.4  IEEE 802.11幀結構
    4.4.5  服務
  4.5  藍牙
    4.5.1  藍牙體系結構
    4.5.2  藍牙應用
    4.5.3  藍牙協議棧
    4.5.4  藍牙無線電層
    4.5.5  藍牙鏈路控制層
    4.5.6  藍牙幀結構
    4.5.7  藍牙
  4.6  DOCSIS
    4.6.1  總體介紹
    4.6.2  測距
    4.6.3  通道帶寬分配
  4.7  數據鏈路層交換
    4.7.1  網橋的使用
    4.7.2  學習網橋
    4.7.3  生成樹網橋
    4.7.4  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路由器和網關
    4.7.5  虛擬LAN
  4.8  本章總結
  習題
第5章  網路層
  5.1  網路層的設計問題
    5.1.1  存儲-轉發數據包交換
    5.1.2  提供給傳輸層的服務
    5.1.3  無連接服務的實現
    5.1.4  面向連接服務的實現
    5.1.5  數據報網路與虛電路網路的比較
  5.2  單個網路中的路由演算法
    5.2.1  優化原則
    5.2.2  最短路徑演算法
    5.2.3  泛洪演算法
    5.2.4  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
    5.2.5  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5.2.6  網路內部的層次路由演算法
    5.2.7  廣播路由演算法
    5.2.8  多播路由演算法
    5.2.9  任播路由演算法
  5.3  網路層的流量管理
    5.3.1  流量管理的必要性:擁塞
    5.3.2  流量管理的方法
  5.4  服務質量和應用QoE
    5.4.1  應用需求
    5.4.2  過度配置
    5.4.3  數據包調度
    5.4.4  綜合服務
    5.4.5  區分服務
  5.5  網路互聯
    5.5.1  網路互聯概述

    5.5.2  網路如何不同
    5.5.3  異構網路互聯
    5.5.4  跨異構網路連接端點
    5.5.5  互聯網路路由
    5.5.6  支持不同的數據包長度:數據包分段
  5.6  軟體定義網路
    5.6.1  概述
    5.6.2  SDN控制平面:邏輯上中心化的軟體控制
    5.6.3  SDN數據平面:可編程硬體
    5.6.4  可編程的網路測量
  5.7  Internet的網路層
    5.7.1  IPv4協議
    5.7.2  IP地址
    5.7.3  IPv6協議
    5.7.4  Internet控制協議
    5.7.5  標籤交換和MPLS
    5.7.6  OSPF——域內路由協議
    5.7.7  BGP——域間路由協議
    5.7.8  Internet多播
  5.8  網路層上的政策
    5.8.1  對等爭議
    5.8.2  流量優先順序
  5.9  本章總結
  習題
第6章  傳輸層
  6.1  傳輸服務
    6.1.1  提供給上層的服務
    6.1.2  傳輸服務原語
    6.1.3  Berkeley套接字
    6.1.4  套接字編程實例:Internet文件伺服器
  6.2  傳輸協議的要素
    6.2.1  定址
    6.2.2  連接建立
    6.2.3  連接釋放
    6.2.4  錯誤控制和流量控制
    6.2.5  多路復用
    6.2.6  崩潰恢復
  6.3  擁塞控制
    6.3.1  理想的帶寬分配
    6.3.2  調整發送速率
    6.3.3  無線問題
  6.4  Internet傳輸協議:UDP
    6.4.1  UDP概述
    6.4.2  遠程過程調用
    6.4.3  實時傳輸協議
  6.5  Internet傳輸協議:TCP
    6.5.1  TCP概述
    6.5.2  TCP服務模型
    6.5.3  TCP協議
    6.5.4  TCP段的頭

    6.5.5  TCP連接建立
    6.5.6  TCP連接釋放
    6.5.7  TCP連接管理模型
    6.5.8  TCP滑動窗口
    6.5.9  TCP計時器管理
    6.5.10  TCP擁塞控制
    6.5.11  TCP CUBIC
  6.6  傳輸協議與擁塞控制
    6.6.1  QUIC:快速UDP互聯網連接
    6.6.2  BBR:基於瓶頸帶寬的擁塞控制
    6.6.3  TCP的未來
  6.7  性能問題
    6.7.1  電腦網路中的性能問題
    6.7.2  網路性能測量
    6.7.3  測量接入網路吞吐量
    6.7.4  測量體驗質量
    6.7.5  針對快速網路的主機設計
    6.7.6  快速段處理
    6.7.7  頭壓縮
    6.7.8  長肥網路的協議
  6.8  本章總結
  習題
第7章  應用層
  7.1  DNS——域名系統
    7.1.1  歷史和概述
    7.1.2  DNS查找過程
    7.1.3  DNS名稱空間和層次結構
    7.1.4  DNS查詢和應答
    7.1.5  名稱解析
    7.1.6  DNS動手實驗
    7.1.7  DNS隱私
    7.1.8  關於名稱的爭論
  7.2  電子郵件
    7.2.1  體系結構和服務
    7.2.2  用戶代理
    7.2.3  郵件格式
    7.2.4  消息傳輸
    7.2.5  最後投遞
  7.3  萬維網
    7.3.1  體系結構概述
    7.3.2  靜態Web對象
    7.3.3  動態Web頁面和Web應用
    7.3.4  HTTP和HTTPS
    7.3.5  Web隱私
  7.4  流式音視頻
    7.4.1  數字音頻
    7.4.2  數字視頻
    7.4.3  對存儲的媒體進行流式傳輸
    7.4.4  實時流式傳輸
  7.5  內容分發

    7.5.1  內容和Internet流量
    7.5.2  伺服器場和Web代理
    7.5.3  內容分髮網絡
    7.5.4  對等網路
    7.5.5  Internet的演進
  7.6  本章總結
  習題
第8章  網路安全
  8.1  網路安全的基礎
    8.1.1  基本安全原則
    8.1.2  基本攻擊原則
    8.1.3  從威脅到解決方案
  8.2  一個攻擊的核心要素
    8.2.1  偵察
    8.2.2  嗅探和窺探
    8.2.3  欺騙
    8.2.4  破壞
  8.3  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
    8.3.1  防火牆
    8.3.2  入侵檢測與防護
  8.4  密碼學
    8.4.1  密碼學簡介
    8.4.2  兩個基本的密碼學原則
    8.4.3  置換密碼
    8.4.4  轉置密碼
    8.4.5  一次性密鑰
  8.5  對稱密鑰演算法
    8.5.1  DES——數據加密標準
    8.5.2  AES——高級加密標準
    8.5.3  密碼模式
  8.6  公鑰演算法
    8.6.1  RSA
    8.6.2  其他公鑰演算法
  8.7  數字簽名
    8.7.1  對稱密鑰簽名
    8.7.2  公鑰簽名
    8.7.3  消息摘要
    8.7.4  生日攻擊
  8.8  公鑰管理
    8.8.1  證書
    8.8.2  X.509
    8.8.3  公鑰基礎設施
  8.9  認證協議
    8.9.1  基於共享的秘密密鑰的認證
    8.9.2  建立共享密鑰: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
    8.9.3  使用密鑰分發中心的認證
    8.9.4  使用Kerberos的認證
    8.9.5  使用公鑰密碼學的認證
  8.10  通信安全
    8.10.1  IPSec

    8.10.2  虛擬專用網路
    8.10.3  無線安全
  8.11  電子郵件安全
    8.11.1  PGP
    8.11.2  S/MIME
  8.12  Web安全
    8.12.1  威脅
    8.12.2  安全命名和DNSSEC
    8.12.3  傳輸層安全
    8.12.4  運行不可信的代碼
  8.13  社會問題
    8.13.1  機密通信及匿名通信
    8.13.2  言論自由
    8.13.3  版權
  8.14  本章總結
  習題
第9章  閱讀清單和參考文獻
  9.1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9.1.1  概論與綜合論著
    9.1.2  物理層
    9.1.3  數據鏈路層
    9.1.4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9.1.5  網路層
    9.1.6  傳輸層
    9.1.7  應用層
    9.1.8  網路安全
  9.2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