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6G需求與願景(精)/6G叢書

  • 作者:張平//李文璟//牛凱//喬秀全//喻鵬等|責編:劉華魯//吳娜達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575104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0
人民幣:RMB 1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所在研究團隊于2018年提出了以「人—機—物—靈」融合為特徵的6G願景,並設計了6G演進的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世界架構,引起了信息通信業界的關注。本書基於這個理念,提出了6G的需求及其願景,首先給出了6G的總體設計思路,闡述了6G引入的「靈」的概念以及「靈」給信息通信帶來的挑戰,並通過對6G業務願景、網路願景、能力願景以及演進特性的展望,希望為讀者描繪一個全景式的6G願景;然後闡述了能夠滿足此願景的6G網路架構與網路需求;接著從傳輸技術和網路技術兩方面介紹並分析了6G的潛在技術,並對6G的典型應用場景給出了展望;最後對全球B5G6G的研究與產業情況進行了綜述。
    本書適合希望了解6G需求及潛在技術的人士閱讀,不僅可作為移動通信行業從業人員和垂直行業相關人員的技術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材或學習材料。同時,本書對於對未來移動通信感興趣的人員也具有閱讀和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張平//李文璟//牛凱//喬秀全//喻鵬等|責編:劉華魯//吳娜達

目錄
第1章  信息技術及移動通信發展歷史
  1.1  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歷史
    1.1.1  原始信息通信技術
    1.1.2  古代信息通信技術
    1.1.3  現代信息通信技術
    1.1.4  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1.2  移動通信發展歷史
    1.2.1  第 一代移動通信
    1.2.2  第二代移動通信
    1.2.3  第三代移動通信
    1.2.4  第四代移動通信
    1.2.5  第五代移動通信
    1.2.6  移動通信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章  現有5G網路的分析與挑戰
  2.1  5G網路的三大場景
  2.2  5G網路的關鍵技術
    2.2.1  無線接入網側關鍵技術
    2.2.2  前傳鏈路和回傳鏈路關鍵技術
    2.2.3  核心網側關鍵技術
  2.3  5G網路存在的不足與挑戰
  參考文獻
第3章  6G設計思路與願景
  3.1  6G總體設計思路
    3.1.1  概述
    3.1.2  人、人工智慧與6G
    3.1.3  6G的第四維元素——「靈」
    3.1.4  「靈」帶來的挑戰
  3.2  6G業務願景
    3.2.1  全息類業務
    3.2.2  全感知類業務
    3.2.3  虛實結合類業務
    3.2.4  極高可靠性與極低時延類業務
    3.2.5  大連接類業務
  3.3  6G網路願景
    3.3.1  網路2030的驅動力
    3.3.2  網路2030願景
    3.3.3  網路2030服務
    3.3.4  網路2030新興特徵
  3.4  6G能力願景
    3.4.1  覆蓋
    3.4.2  速率
    3.4.3  時延
    3.4.4  連接
    3.4.5  效率
    3.4.6  吞吐量
    3.4.7  移動性
    3.4.8  計算能力
  3.5  6G網路的演進展望
    3.5.1  接入有序融合

    3.5.2  資源有序編排
    3.5.3  架構有序演進
  參考文獻
第4章  6G網路架構及需求
  4.1  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
    4.1.1  概述
    4.1.2  衛星通信
    4.1.3  UAV通信
    4.1.4  海洋通信
    4.1.5  一體化通信
  4.2  全頻譜通信系統
    4.2.1  概述
    4.2.2  毫米波通信
    4.2.3  太赫茲通信
    4.2.4  可見光通信
  4.3  通信計算融合網路
    4.3.1  概述
    4.3.2  體系架構
    4.3.3  關鍵技術
  4.4  新型網路體系架構
    4.4.1  信息中心網路架構
    4.4.2  面向移動計算的網路架構
    4.4.3  面向服務的網路架構
    4.4.4  NewIP網路架構
  4.5  智能內生網路
    4.5.1  定義和基本框架
    4.5.2  主要原理和技術
  4.6  內生安全網路
    4.6.1  概念與特性
    4.6.2  內生安全網路架構
    4.6.3  6G網路內生安全
  4.7  按需服務網路
  參考文獻
第5章  6G潛在傳輸技術
  5.1  廣義資訊理論
    5.1.1  廣義通信系統模型
    5.1.2  廣義信源和廣義熵
    5.1.3  Renyi熵
  5.2  新型通道編碼技術
    5.2.1  LDPC碼
    5.2.2  極化碼
  5.3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
    5.3.1  概念與分類
    5.3.2  協作型NOMA方案
    5.3.3  非協作型NOMA方案
  5.4  新型Massive MIMO
    5.4.1  Massive MIMO概念與特徵
    5.4.2  Massive MIMO系統模型
    5.4.3  Massive MIMO關鍵技術
  5.5  毫米波與太赫茲通信

    5.5.1  毫米波通信系統
    5.5.2  太赫茲通信系統
  5.6  同頻同時全雙工
    5.6.1  系統結構
    5.6.2  單節點同頻同時全雙工通信
    5.6.3  多節點間同頻同時全雙工通信
    5.6.4  雙工模式性能比較
  5.7  可見光通信
    5.7.1  概念與特點
    5.7.2  系統組成
    5.7.3  關鍵技術
  參考文獻
第6章  6G潛在網路技術
  6.1  軟體定義網路
  6.2  網路功能虛擬化
  6.3  網路切片
    6.3.1  端到端網路切片架構
    6.3.2  端到端網路切片關鍵技術
  6.4  確定性網路
    6.4.1  概念與特徵
    6.4.2  確定性網路架構
    6.4.3  確定性QoS 的實現機制
    6.4.4  確定性網路用例
  6.5  意圖驅動網路
    6.5.1  概念與特徵
    6.5.2  意圖驅動網路架構
    6.5.3  意圖驅動網路關鍵技術
    6.5.4  意圖驅動網路應用
  6.6  觸覺互聯網
    6.6.1  概念與特徵
    6.6.2  觸覺互聯網網路架構
    6.6.3  觸覺互聯網性能指標
    6.6.4  觸覺互聯網關鍵技術
    6.6.5  觸覺互聯網應用
    6.6.6  觸覺互聯網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6.7  區塊鏈技術
    6.7.1  概念和特徵
    6.7.2  區塊鏈關鍵技術架構
    6.7.3  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
    6.7.4  區塊鏈在6G中的應用
  6.8  6G檢測與測量
  6.9  潛在網路技術對6G需求的支持
    6.9.1  支持至簡柔性的6G網路
    6.9.2  支持跨域融合的6G網路
    6.9.3  支持內生智能的6G網路
  參考文獻
第7章  6G典型應用展望
  7.1  精準工業控制
    7.1.1  業務需求
    7.1.2  場景展望

  7.2  智能電網
    7.2.1  業務需求
    7.2.2  場景展望
  7.3  汽車自動駕駛
    7.3.1  業務需求
    7.3.2  場景展望
  7.4  全息視頻會議
    7.4.1  業務需求
    7.4.2  場景展望
  7.5  遠程全息手術
    7.5.1  業務需求
    7.5.2  場景展望
  7.6  遠程智能養老
    7.6.1  業務需求
    7.6.2  場景展望
  7.7  沉浸式購物
    7.7.1  業務需求
    7.7.2  場景展望
  7.8  身臨其境遊戲
    7.8.1  業務需求
    7.8.2  場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  全球B5G/6G產業洞察
  8.1  全球6G研究進展
    8.1.1  芬蘭
    8.1.2  英國
    8.1.3  美國
    8.1.4  日本
    8.1.5  韓國
    8.1.6  中國
  8.2  標準化準備
    8.2.1  ITU-T
    8.2.2  3GPP
    8.2.3  IEEE
    8.2.4  CCSA
  8.3  產業準備
    8.3.1  華為
    8.3.2  中興通訊
    8.3.3  三星電子&LG電子
    8.3.4  諾基亞
    8.3.5  NTT DoCoMo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